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淺談對近現代中國大提琴作品風格及演奏的體會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隨著現代音樂的發展古典音樂的傳承與發展也在不斷繼續,相比于現代主流的音樂市場,古典音樂市場在我國的發展逐漸向多元化發展,大眾對古典音樂的認識與接受程度也在不斷加深。而大提琴作為古典音樂中重要的元素之一,其作品在我國的發展開始更加貼近我們的生活,很多音樂作品融合了現代元素。本文結合實際通過對當代大提琴作品的分析,就我國近現代大提琴作品演奏風格及研究體會進行簡要的分析與闡述。
  關鍵詞:中國;近現代;大提琴;演奏;風格
  隨著時代的發展,當代越來越多文化元素相互碰撞沖擊,傳統的區域性文化身份已經開始逐漸淡化,大提琴這種西方樂器也逐步在中國各地流行起來。中國作曲家在進行音樂創作的過程中越來越多的加入大提琴元素;大提琴藝術家在演奏中也逐漸添加了自己的演奏風格,演奏的風格趨于多樣化。
  一、大提琴作品取材更加豐富多樣
  我國的大提琴作品向來都是富含中國元素,作品中經常會蘊含一些我國傳統的神話故事作為音樂作品的主旨精神。還有些作品中更多的是體現作曲家的生活經歷或個人情感。還有些作品中更多的是體現作曲家的生活經歷或個人情感。
  建國以后有大量的大提琴作品問世,如郭文景的《巴》、蘇聰的《大提琴狂想曲》等等,到現代作品《林沖》、《遠籟》、馬懋玄創作的《思緒的由遠及近》等大量優秀作品,馬懋玄創作的《思緒的由遠及近》是為其外婆80壽辰而作,通過音樂作品來表現外婆對往昔歲月的回憶和感慨。這類帶有強烈個人情感作品的出現,讓我們對“音樂到底想表現什么”這一話題開始有新的認識。這是一個傳統而又簡單的問題,西方文化經歷了文藝復興、先鋒派和后現代藝術流派之后已經基本解決了這個問題。大提琴作品作為現當代音樂創作的諸多音樂形式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從某種程度上說,也正是現代音樂創作的一個縮影,所以我們不能忽略這個現象出現的意義。
  二、大提琴作品的結構更加嚴謹
  大提琴所創作出的音樂作品大多都是結構緊湊,節奏上非常有條理的作品,這也是這個時期大提琴作品的一個主要特點。藝術作品的結構特點是有他固定存在的意義的。結構的有序緊湊能夠很好的反應出作曲者對于作品創作過程的把握程度。大提琴所創作出的音樂作品大多都是結構緊湊,節奏上非常有條理的作品,這也是這個時期大提琴作品的一個主要特點。藝術作品的結構特點是有他固定存在的意義的。結構的有序緊湊能夠很好的反應出作曲者對于作品創作過程的把握程度。
  以《思緒的由遠及近》為例,首先其在編曲方面就極為緊湊,在音樂的開篇采用了獨特的表現方式從鋼琴逐漸引入大提琴,運用鋼琴的高音襯托音樂的感情線,并運用大提琴的帶有花型的彈奏對音樂情感進行延伸,從而使聲音極具律動感并將音樂的情感完美的表現出來,極大的提升了音樂的代入感。
  三、大提琴音樂語言的運用和演奏方法具有鮮明的民族色彩
  與我國民族音樂那種婉轉相比,西方的民族音樂因其演奏樂器的特性多了一分干凈利落。在演奏過程中演奏者對樂器使用純熟,對于每一個音都處理的恰到好處,十分干脆沒有一絲拖沓。而大提琴則作為西方民族樂器的一個藝術瑰寶為西洋樂器民族文化的傳承做出了巨大的貢獻。所以有專家評論:“我國音樂家創作出的大提琴作品從根本上保留了我國傳統民族音樂的‘靈魂’,因此在欣賞這類作品的過程中自然而然的會給人一種十分親切的感覺?!?
  四、現當代大提琴作品對音樂語言的靈活運用
  隨著現代音樂的快速發展,傳統大提琴演奏作品也開始慢慢的融入了一些流行音樂的元素,給人一種耳目一新的聽覺感受,這也是我國大提琴創作的一個發展潮流。由此可以看出,在一個特定時代的音樂創作潮流背景之下,所謂的傳統創作方式和手法都會因大環境的影響產生出新的創作方式,使得傳統音樂能夠在新時期也能夠順利的發展。我國當代大提琴演奏家在進行創作中所需要探索發掘的問題還有很多,大提琴的創作發展之路還有很長的一段旅途要走。
  五、演奏現代中國大提琴作品演奏的體會
  一位學者曾經說過,“優秀的作曲家他的思考方式注定與常人不同,在創作過程中善于表達自己的想法,融入自己的理念,最終構筑起一個宏大的音樂空間。”近現代大提琴作品的創作就是按照這個理念進行發展,這就給予作曲家們更高的要求和更大的挑戰。
 ?。ㄒ唬┏浞直憩F東方人的精神面貌以及中華民族的情感
  近現代中國大提琴作品的創作都是根據不同時期的不同特點結合我國傳統的民族文化進行創作。因此對于演奏者來說想要能夠充分表現出作品表現的情感,就要去深入的了解作品本身,理解作品想要表達的更加深入的文化內涵,可以跟創作者進行探討了解創作者在創作過程中的經歷與情感,這樣才能更好的使用大提琴將作品中的中國元素表現出來,使得作品的感情能夠得到充分釋放。
 ?。ǘ┲匾曋形鹘Y合,廣博吸納藝術營養
  使用大提琴可以進行的創作方式多種多樣,演奏者的品味和表現力對于作品的表現也有巨大的影響。到了今日,每種樂器自身擁有的文化身份都開始漸漸淡化,因此這也使得中西方的音樂文化能夠很好的相互交融。然而需要注意的問題是:新時期的音樂受眾主要以青年為主,因此作曲家在進行的創作的過程中要去更貼近現實,表達的情感也許適當的歡快。演奏者再表演的過程中也要注重推陳出新,使用更加豐富的演奏技巧使得作品更加具有吸引力。只有去吸引更多的青年人接觸大提琴,才有機會使更多的人進入藝術的殿堂,接收到優秀的傳統文化藝術。總而言之,近現代中國大提琴作品創作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還需不斷努力才能將這門藝術逐步發揚光大,讓其恢復昔日的繁榮。
  六、結語
  隨著我國社會的發展大提琴等古典樂器的發展逐漸趨于平穩,融合現代元素的音樂作品也越來越多,大提琴音樂發展的整體環境偏向于健康,在這種背景下作為演奏者更應該努力的進行創作努力將現代元素融入古典樂器作品中提升現代大提琴作品的質量。
  [參考文獻]
  [1] 關立紅.談對近現代中國大提琴作品風格及演奏的體會[J].樂府新聲(沈陽音樂學院學報),2016,09.
  [2] 胡馨天.中國當代大提琴音樂創作多元化之思辨[J].黃河之聲,2018,01.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91919.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