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窺電影《修女也瘋狂2》中的音樂教育思想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音樂,是來源于人內心深處最為深刻和樸素的情感表達,音樂教育恰好依托于對情感的表達,通過音樂元素對受教育者的內心進行潛移默化的影響?!稑酚洝份d“聲音之道,與政通矣。”音樂是用來教化,感知人民的。西方的音樂感化人,以音樂的教化功能,潛移默化的對人施加影響。電影《修女也瘋狂2》以“偽修女”——迪勞瑞斯的教學經歷深刻地告訴人們,在那個迷茫的年代,在那個大環境下人的心是怎樣的浮躁,但音樂又使用了怎樣的魔力對人有怎樣的影響。
【關鍵詞】音樂教育;修女也瘋狂2;教學心理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二十世紀的美國一直處在一種競爭與激情的歲月中。隨著美蘇爭霸進入白熱化狀態,軍備競爭、世界話語權、核武器威脅等等一系列經濟政治危機使得美國人心浮躁。然而,隨著二十世紀末蘇聯解體,美國一躍成為了世界第一強國,突如其來的驚喜與自豪仍然彌漫在整個美國社會。美國究竟何去何從?在教育領域,杜威的實用主義,逐步推動教育開始向人的本體進行關照;馬斯洛從“人的需求”領域不斷地劃分人在社會教育中。所渴望的,對人的生活、學習進行了層次性劃分;羅杰斯通過對“功能完善者”的培育,提出教育的終極目標是回歸到人本身。處在如此環境之下的音樂教育又該起到怎樣的作用?也許,從這部《修女也瘋狂2》中可以初見端倪。
一、背景與背后的結果
基于對影片社會背景的思考,再回頭看這部影片,其中的嬉笑怒罵和荒誕不羈仿佛都有了社會的縮影?!缎夼帛偪?》于1993年上映,由Bill Duke導演,影視歌三棲明星烏比·戈德堡主演。以戲劇形式講述了主人公“偽修女”——迪勞瑞斯通過音樂對人的感化作用,使得社區、學校和學生不斷地被感染、被救贖的故事。
在第一部中,她為了躲避黑幫前男友的追殺,從一個歌女變成了修女,禁欲、裹足、素食、乏味的生活使她極為厭惡。但是正是由于她的到來,修女院發生了重大變化。她用爵士樂和藍調改編了圣詠,使每日的日課和彌撒不再是昏昏欲睡,而充滿了活力。人們重拾信仰,也讓音樂帶動了整個社區的人們對上帝充滿了信任。最后的《I’ll follow him》使影片走向了高潮,在迪勞瑞斯的帶領下使修女合唱團走向了世界,這是第一部影片的基本情況,我們姑且放下美國式的英雄主義不談,音樂對人的深刻影響可見一斑。
第二部依舊延續了這個主線,但不同的是,遇到麻煩的不是迪勞瑞斯,而是修女院的修女們。她們受到了迪勞瑞斯的感化(這里必須說的是,在圣經之中,即使不是上帝的直接使者——修女、神父們,就是普通的信仰者,也是可以感化甚至是指引他人),走向一個由教會建立的學校,開始向社區撒播知識。就在一切都順利時卻在這個學校的音樂班遇到了頭痛問題。學生不愛學習,稱音樂課為“鳥課”,可以“飛著過去”。修女們請來了事業風生水起的迪勞瑞斯,希望她可以再次用音樂創造奇跡。那么,第一節課是怎樣的呢?迪勞瑞斯又是用怎樣的技巧和導入來使這群孩子安靜下來的呢?
二、所有事情的開頭似乎都不是那么的順利
為了讓學生們安靜下來,迪勞瑞斯用指甲摳黑板,發出刺耳的聲音,以制止學生的吵鬧。這樣的開場使我們看出了迪勞瑞斯音樂課的導入,這是一種既好笑但又有效的方法。在教育心理學中,用消極刺激,使學生產生厭惡從而改善他們的學習策略,既是對學生的提醒,也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強化學習習慣的效果。但學生對她這位新老師并不買賬,準備對他進行報復。但是面對孩子們的惡作劇,迪勞瑞斯并未對他們進行懲罰,只在在課上約法三章“假如你想要獲得成功,假如你想要去你想去的地方,你必須要遵守相應的規矩”。課程的約定與之后的教學非常重要,但是學生瑞達卻不買她的賬,離開了課堂。課程順利進行,是完成教學任務的關鍵所在,但就在重復規矩之時,迪勞瑞斯發現她們缺少的不是音樂,而是環境,而是抒發出他們內心感受的關愛及舞臺。因此迪勞瑞斯決定將他們組成唱詩班。但是在組建唱詩班的過程中上課時就遇到了課堂評價危機,那么迪勞瑞斯是怎樣解決的呢?面對只喜歡饒舌的學生,她因勢利導用饒舌代替了演唱;面對學生的緊張,她進行了鼓勵和支持;面對表現較好的學生,她積極的評價;面對不會演唱的學生,她積極導引,用玩笑化解了學生的嘲笑等等。在迪勞瑞斯的帶領之下,在不斷地練習和學習之后學生們展示了他們真正的風采。面對瑞達的問題,迪勞瑞斯用自己親身的經歷和對她自己影響非常的書籍對瑞達進行了教育,在瑞達回到課堂時,迪勞瑞斯也是一種歡迎的狀態,課堂依舊活躍,師生冰釋前嫌。課程就是這樣,一個好的老師教給學生的不應該只有知識,而是給他們一個展示自己的平臺,他們的內心有音樂,也是音樂感化了他們。
三、結果與思考
電影的發展永遠離不開矛盾的推動,就在唱詩班剛剛建立。由于學校的保守閉塞,對社區沒有任何貢獻,總教會決定關閉學校。矛盾的發展也必然會引來高潮,人們發現這個學校以前的唱詩班總是獲得州合唱比賽的冠軍,因此,報名參加、積極準備,甚至在比賽前,校長發現迪勞瑞斯并不是真的修女,但是在他看到以前頑固不冥的學生變成了可愛的孩子們時,他決定隱瞞這個事情,讓孩子們比賽。可以看到,教學管理之中,真相并不重要,那些可以引導學生人生發展,指引教學繼續前進的事情都是可以再解決的。每個孩子都是天使,他們對知識,對生活的渴望,也是我們教育者為之奮斗終身的最終歸宿。
事情終會向我們希望的那樣向好的地方發展,舊金山的圣方濟高中獲得了合唱比賽的一等獎,所有的努力都沒有白費,一切塵埃終將落去。這使我想到,在《普通高中·音樂課程標準》中的一句話,“音樂,是使適齡學生走向人生的起點,也是他們的終身伴侶?!碑斎?,有很多細節我沒有辦法涉及,諸如迪勞瑞斯在引導一名叫瑞達的女生時,迪勞瑞斯為了外出的募捐活動中以身作則的形象等等,都是我們在學習課程與教學論中可以深刻挖掘的素材,深挖其背后意義,就可以看出音樂是怎樣感化人的,在我們今后的教學之中又應以怎樣的方式創設學生所喜愛的課堂,培養他們的“核心素養”。
《樂記》強調用“德音”來施教,使人民的言行舉止都符合封建倫理道德規范的要求:“故聽其雅頌之聲,志意得廣焉;執其干戚,習其俯仰詘伸,容貌得莊焉;行其綴兆,要其節奏,行列得正焉,進退得齊焉”以樂教來輔助德育,是樂教的主要任務?!缎夼帛偪?》讓人們看到了在那樣一個充滿了激情、思想濫觴的年代,音樂教育仍以它獨有的姿態影響著人的內心世界。
參考文獻
[1](美)科特勒.怎樣成為一名優秀教師[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
[2]胡亞雪,牛躍輝.從<修女也瘋狂2>看從教者如何成為一名優秀教師[J].科技信息,2014(4).
[3]王學群.學會尊重學生[J].江西教育,2011(18).
作者簡介:張佳碩(1993—),男,漢族,河北北方學院學科教學(音樂)在讀碩士研究生,師從于喬春霞教授,研究方向:音樂教學理論、中小學音樂教育及音樂教學法研究;通訊作者:喬春霞(1972—),女,漢族,河北張家口人,河北北方學院教授、碩士生導師,研究方向:音樂教育。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4045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