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琴演奏中情感因素的技巧化處理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鋼琴作為樂器中的“王者”,無論從演奏難度還是展現力上都排在前列,尤其是在情感因素的表達上有著多種技巧進行處理。在鋼琴演奏中,演奏者會根據作品的特點以及自身感悟來進行演奏,不僅可以達到演奏者與作品的“零距離”接觸,而且還能讓聽眾感受到鋼琴作品的藝術魅力。應該對鋼琴演奏中情感因素的技巧化處理進行研究,然后進行具體的闡述。
【關鍵詞】鋼琴;情感因素;技巧化處理
【中圖分類號】J613.3 【文獻標識碼】A
在鋼琴作品的創作中,如果缺少了情感因素的融入,那這部鋼琴作品就會失去其演奏的意義,同理,即使一部鋼琴作品是舉世名作,但是演奏者沒有體會到其中蘊含的情感,那他的演奏就會枯燥無味或只是停留于“炫技”層面。從這個層面來看的化,鋼琴演奏中的情感因素的技巧化處理所面對的對象分為兩種,一種是創作者,一種是演奏者,有時兩者可以重合,有時會分別存在,那么技巧化處理中的“技巧”則可以分為創作技巧與演奏技巧。無論是那種技巧,都應該注入情感,否則技巧就會失去作用。情感因素在鋼琴演奏中呈現出兩種特點,第一是真實性,無論是何種技巧,音樂作品中傳達的情感必須是真實的,這樣才能讓這部作品具有演奏的意義;第二是動態性,雖然音樂作品在情感上是固定的,但是其表達方式應該是動態的,這樣才能讓演奏者從自身所處環境以及當時的心境出發,進而達到更好的演奏效果。
一、通過思想的技巧化處理來展現音樂魅力
一部鋼琴作品與創作者的思想有著密切的聯系,而其思想的表達往往會成為音樂作品中情節發展和推進“助推器”,比如有的音樂作品是描述悲劇場景,那么創作者的思想則是灰暗無光的,可是如果沒有相應的技巧來構建沉重的氛圍,那就會破壞音樂作品的整體效果。音樂創作者的風格會隨著時代的發展而發生變化,比如當創作者處于年少時光時,他對這種沉悶氣氛的營造缺乏興趣或者無意為之,可是當他歷盡歲月滄桑,感受到人間的疾苦之后,他的思想就會發生變化,這時他更擅長營造沉悶氣氛,而對那些歡快、明亮的氣氛已經無力營造。所以創作者思想的技巧化處理與他的思想狀況有直接關系,但是無論哪種情況都可以通過技巧化過程來展現出音樂作品的魅力[1],比如有的作品需要營造一種悲沉的演奏基調,創作者可以通過兩只手的默契配合達到效果,他可以用右手來彈奏悲傷的旋律,用左手來彈奏一些陪襯效果的震音,這些震音在音色上呈現灰暗的特點,并且在音調上高低得當,進而展現出如同送葬鐘聲一般的效果。有的音樂作品中蘊含著某種人人都可體會的情感,比如親情,那么這種情感與創作者的思想有著天然的聯通,創作者可以通過傾聽自己內心的聲音來表達對親情的期望或者贊美,這樣的作品在進入聽眾耳內時會激起聽眾的共鳴。創作者的思想是表達情感的源頭,但是并不直接抒發情感,而是要通過營造氛圍來引導聽眾進入設定的情境之中。
二、通過具體曲目的技巧化處理來把握作品的意蘊
在具體的鋼琴音樂作品中,一般都會有具體的意象,并且還會將這種意象與音樂作品的主題進行關聯,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讓音樂作品更加整體,因為如果某一意象游離在音樂主題之外,那么就會造成某些曲目現得突兀與不合節奏。每個意象都可以通過具體曲目來傳達,比如創作者在表達高興時會使用輕快且偏高的音調,而在表達失望時則會減緩彈奏速度且使用中音以下的音調,當然這些情緒意象都是比較簡單的,如果意象更為復雜,那么音樂的表達方式就會呈現出多種風格和技術特點[2]。當創作者把音樂作品的主題設為“愛情”時,他需要將多種意象進行融合來突出這個主題,比如他可以將音樂作品編成一個凄美的愛情故事,在初期時表達的是對愛情的懵懂以及向往,其意象中可以有高興也可以有期望;中期則進入熱戀并且漸漸沉溺其中,意象為高亢激進;后期則是物是人非,在痛苦中逐漸麻木,其意象主要為痛苦與無奈。創作者在進行創作時需要對其中多種意象進行處理,比如如何將一些復雜情緒進行表達、怎樣表達才能直指聽眾內心等,并且其中除了這些情緒意象外,還包括人與人之間的情感意象、故事背景意象等。在對這些意象進行展示時,創作者會將各種基本操作進行結合,比如可以將高興與悲傷的表現方法進行整合,高興的表現方式是輕快明亮,悲傷則是沉重緩慢,那如果結合的話,就需要創作者通過區分主調和副調來達到效果:將高興設為主調,悲傷設為副調,然后將具體曲譜進行融合,再設定具體的切換點進行轉調。因此我們需要掌握各種意象的技巧化處理方式,并且通過整合來將情感融入其中,進而讓聽眾可以層層深入來感悟作品的意蘊。
三、通過虛擬視像的構建來引導情感表達
在情感因素的技巧化處理中,構建虛擬視像可以作為一項重要技巧而被大力關注并研究。在這項技巧中,創作者的聯想能力與想象能力發揮了重要作用,如果創作者思想沉鈍,他是很難通過想象來構建虛擬視像的,當然有的創作者必須是在情緒的爆發期或者敏感期才能展現出聯想的能力,總之這種技巧可以在情感的表達中發揮重要作用。在鋼琴音樂作品中,人們更加看重該作品的整體風格,但是創作者又不會最直接的方式進行呈現,這時最常用的就是通過虛擬視像的構建來引導情感表達[3]。比如在貝多芬的《月光奏鳴曲》中,作者就通過多種意象的想象來推進情節的發展,在第一樂章的第一節中作者首先在樂曲的開端通過三連音來構造想象的空間,其中既有作者對愛情的美好期望,但也夾雜著一些擔心和憂郁,并且作者提高了三連音的出現頻率,這可以引導聽眾進入無邊的幻想中;接著,隨著四小節之后,開局的三連音逐漸減少,這意味著上一主題已經基本結束,而只能在中音區淡淡出現。第二主題開始于第一主題的逐漸弱化的中段,其在三連音的音調逐漸提高,作者幻想的情境發生的轉變,由最初的安靜發展為了急躁和不安,這反映出作者的自信心受到了打擊或者戀人的態度不明確;最后,一切幻想又都歸于平寂,音調重新降回了中低音,并且逐漸減弱直至停止。貝多芬這首曲目是為愛情而作,他在創作此曲時不由自主地陷入幻想狀態,或許只有幻想才能激起內心愛情的感覺。由此我們知道創作者是可以將情感因素通過虛擬的方式進行構建的,這樣不僅可以為演奏者提供了體會情感的通道,而且也能讓演奏者對表達方式進行選擇,進而來塑造屬于自己的情感內容,這是因為創作者的虛擬情境并不是每個演奏者都可以體會,并不妨礙演奏者獲取自己的感悟。 四、演奏者通過特殊情境來感受音樂作品的內涵,進而融入到演奏過程中
對于聽眾來說,我們在傾聽一部音樂作品時,其中的情感并不是如黃河之水一般向我們涌來,而是要經過情感的逐漸升華,由最初的微小震動到強烈震撼,由分散的情緒匯聚成一體形成共鳴,總之這個情感的感悟過程是緩慢的,甚至有時需要某種外力的刺激才能達到[4]。但是對于彈奏者來說,這個過程需要盡快到來,并且要盡可能全面地感悟作品中的情感因素,比如演奏者在演奏前需要通過設定特殊情境來感受音樂作品的內涵,進而進入到演奏的過程中。而這個特殊情境的設立需要兩個條件:第一,彈奏著需要對自身有充分的了解,即他確定只有在這一情境中才能體會到所彈奏音樂作品的情感因素;第二,這個特殊情境必須是人力可為的或者是能夠表現出來的,因為彈奏者的自身感受是比較抽象的,即使根據他的描述也很難構建出與他感受相同的情境,不過隨著多媒體技術的高速發展,這一要求也逐漸成為了可能。彈奏著領悟了音樂作品的內涵,便可以通過彈奏過程來向聽眾描繪,有的時候彈奏著會有與創作者相同或者類似的經歷,那他則可以將感悟他人變為感悟自己,這樣更能引起聽眾的共鳴和認可。不僅如此,彈奏者也需要通過彈奏過程迅速調動起聽眾的傾聽欲望,比如在演唱會上,如果不能盡快讓聽眾進入作品的意境之中,那會直接影響演唱會的效果,這時就需要演奏者自己采取措施來盡快調動聽眾。一般情況下,演奏者會在前期演奏一些短小曲目來營造情境,或者直接通過音響效果來奠定作品基調,這兩種方式應該根據現場的具體情況而定。
五、演奏者通過提升演奏技巧來增強情感的表達能力
排在最后一位的是演奏技巧,這是因為演奏技巧可以通過不斷練習獲得提升,其它技巧方式更偏重于創作者或者演奏者的悟性。但是演奏技巧不僅是鋼琴演奏中的基本功,而且還是其它情感因素技術化處理時的基礎支撐,如果沒有演奏技巧的支撐,那么所有的手段和想法只能停留在空想階段。演奏者通過提高演奏技巧可以進一步提升對情感的表現能力,比如當演奏者在表達“高興”的情緒時,最簡單和通用的方法則是加快彈奏節奏,使用明快的音調,但是“高興”的種類并不是只局限于一種,有暗自的高興、外露的高興外,還有高興中夾雜著不安,高興中透露著無奈等多種更加復雜的情緒表達方式,這些內容就需要演奏者通過多種演奏技巧才能達到,比如演奏者想要通過演奏來表達高興中夾雜不安的情緒時,就需要對音響效果、節點切入等達到較高的掌握程度。除此之外,演奏者在演奏技巧的練習中也應該與情感進行融合,并且要選用情感類別不同的作品進行練習,這樣才能逐步提升對音樂作品內部情感的感悟能力,進而改善演奏效果。但是演奏者要注意的是,演奏技巧如果不能與情感進行結合,那整個演奏過程不過是在炫技而已,并沒有太多作用和意義,同時演奏者要時刻加強自己的文化修養,這樣的“內外兼修”才是鋼琴演奏者的正確發展道路。
參考文獻
[1]祝琪.鋼琴演奏中的情感因素的技巧化研究[J].北方音樂,2018(15):42-43.
[2]王鹔歌.鋼琴演奏中的情感因素技巧化[J].散文百家(新語文活頁),2018(5):84-85.
[3]華蕾.試析如何將鋼琴演奏中的情感因素技巧化[J].北方音樂,2017(16):54.
[4]杜佳年.探究如何將鋼琴演奏中的情感因素技巧化[J].北方音樂,2017(7):43.
作者簡介:常萌(1988—),男,碩士研究生,寶雞文理學院,助教,研究方向:鋼琴演奏。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4050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