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小銜接兒童語言能力提升的策略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幼小銜接階段是兒童語言能力快速提升的重要時期。建立學校、教師、家長三方協同評價和干預機制,能夠有效促進兒童語言能力健康發展,為兒童進入小學階段語言能力提升打下良好的基礎。
【關鍵詞】幼小銜接 兒童 語言能力
【中圖分類號】G6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13-0006-02
幼小銜接階段是兒童語言能力提升過程中的重要時期,“相比于小班和中班幼兒,他們對于語言學習的愿望更加強烈,正逐步從口頭語言學習轉向書面語言的學習”[1]。幼兒園大班語言教學組織形式在兒童語言發展中起著關鍵作用,與此同時,教師的能力素質、家長的受教育程度、家庭狀況等都成為影響兒童語言能力發展的重要因素。不同的幼兒園管理方式對教師的規范和潛移默化的影響也在教師的管理過程中體現出來,間接影響幼兒的綜合能力提升。我們以鐵嶺市Y區三所幼兒園進行問卷調查,通過10名大一班教師填寫的調查問卷,我們認為要提升幼小銜接階段幼兒的語言能力,需要建立學校、教師、家長三方協同評價和干預機制,有效促進兒童語言能力提高。
一、幼兒語言能力的培養目標
“幼兒園的語言教育是幼兒園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是以促進幼兒口語表達能力為目標,以多種教學活動形式為依托而展開的教育過程?!盵2]幼兒語言能力培養目標主要包括語言傾聽能力、表達能力、閱讀能力和書寫能力,即聽、說、讀、寫四種能力,其中主要是傾聽理解能力和表達能力。我們通過對上述四個主要培養目標進行調查問卷,得出的數據說明Y區三所幼兒園在日常教學中按照幼兒語言課程教學培養目標組織日常語言教學。具體見右表。
在語言傾聽能力上,認為能夠理解別人談話的主要含義的比例最高,為50%;閱讀能力水平上,認為開始有興趣閱讀繪本中的簡單文字的比例最高,為60%;表達能力上,認為能清楚表達自己的思想的比例最高,為60%;書寫能力上,認為能夠掌握正確的握筆姿勢和坐姿的比例最高,為80%。通過上述調查統計,我們可以看出Y區三所幼兒園大一班教師對不屬于培養目標的選項有著一致的判別趨向,這說明Y區3所幼兒園在培養幼兒語言能力方面教學目標明確,只是對幼兒聽、說、讀、寫四種能力提升側重內容上存有程度不同的差異。針對上述不同程度的差異,我們認為有必要建立學校、教師、家長三方協同評價和干預機制,有效促進兒童語言能力健康發展,為幼兒進入小學階段語言能力提升打下良好的基礎。
二、優化語言課堂教學關聯元及其評價方式
幼兒語言能力的提升與教師語言課堂組織密切相關。語言課堂教學體系涵蓋課堂管理、教學設計、內容來源、教學方法、教室布置等多個關聯元。這里所說的關聯元指的是與課堂教育教學相關的以及能夠加以監控評價的各個方面。
根據語言課堂教學的培養目標,以教師為主體,通過調查問卷,50%的教師認為幼小銜接班的語言教學的組織形式主要是游戲、表演、談話等情景教學,30%認為主要是活動區(閱讀區、寫字區)為主的語言活動教學;70%的教師認為語言教學的課堂管理應該時間安排在30至45分鐘之間,30%認為應該嚴格規范幼兒日常行為表現;設計語言課程教學時,80%的教師認為主要考慮本班幼兒身心發展水平和語言發展水平,20%認為主要考慮兒童的興趣;就幼兒語言課程內容的主要來源,70%認為主要來源繪本故事和兒歌,30%認為主要來源于日常生活;語言教學的內容,所有的教師都認為要通過語言教學培養幼兒的學習動機和學習習慣;教師采用教學方法上,40%經常采用游戲法,30%采用講授法,20%采用示范法,10%采用談話法;教室環境創設,80%傾向圖畫、卡片、手工品,20%傾向兒童作品;教學環境布置上,60%認為要根據課程內容適當進行安排,40%認為要固定桌椅的位置,30%認為要在墻壁上張帖教學用的剪貼畫、漫畫等,20%認為桌椅可以隨意擺放,10%認為沒有特殊的環境創設。從幼兒為主體出發,通過調查,50%的教師認為在語言課程的幼小銜接中存在的最大問題是幼兒口語表達能力個體差異顯著,40%認為幼兒傾聽能力個體差異顯著;在語言能力提升過程中,50%的教師認為幼兒遇到的最大障礙是傾聽理解能力欠缺,40%認為是書寫障礙;關于最大的困惑,50%認為是如何進行教學評價,40%是采用哪些教學方式,10%是如何選擇教學內容。在學習能力評價方面,就評價內容而言,90%認為要注意字詞句正確的發音,10%認為幼兒發言的頻率;評價傾向上,40%傾向糾正兒童不良語言行為,30%傾向兒童語言素養的發展,20%傾向語言學習結果,10%傾向語言學習過程;評價方式上,60%采用觀察法,40%采用成長記錄法。
通過上述統計結果,我們認為要積極優化語言課堂教學關聯元及其評價方式。在語言教學的組織形式上,要突出游戲、表演等情景教學以及模塊化主題教學活動,“教師要為幼兒創設寬松的良好的語言學習環境,根據幼兒的興趣多開展一些表演之類的語言游戲活動,并鼓勵幼兒參與進來,給予他們游戲性體驗,感受語言的樂趣”[3];在語言教學的課堂管理上,要遵循幼兒身心發展規律,掌握課程教學時間,引導并規范幼兒行為規范,提高課堂語言教學質量;語言課程教學的設計上,要結合幼兒語言發展水平,以繪本故事、兒歌等感興趣的題材為主要設計內容,激發幼兒的興趣,著力培養幼兒的學習動機以及良好的學習習慣;教學方法的采用上,以游戲法為主,結合講授法、示范法、談話法等多元教學方法進行教學,同時采取多媒體等手段輔助教學;重視教室環境的創設,采用圖畫、卡片以及手工制品和幼兒作品進行展示,定期更換,提升認知水平;針對幼兒個體語言能力差異,采取觀察、記錄等方式設置成長記錄卡,有針對性地提出解決方案,包括課堂教學注意引導以及課后家長進行輔助等;重視語言能力提升過程,加強幼兒傾聽理解能力、書寫能力提升練習,注意字詞句的正確發音,鼓勵幼兒發言,及時糾正幼兒不良語言行為;有效進行教學評價,采取績效評價和發展性評價結合,積極融入個人自我評價的模式,通過研討、錄像、錄音、測試、問卷等方式提升教學評價質量。 三、以培訓為載體提升教師教育教學水平
教師個體的發展和能力提升離不開繼續教育培訓?!白鳛橐幻變航處?,有必要不斷加強學習,提高自身的專業素養”[4]。幼兒教師通過定期和不定期培訓能夠有效提升教育教學水平。除常規的培訓內容外,還應組織與家長交流以及幼小銜接小學教師交流等,通過培訓交流了解幼兒課余情況以及小學課程和作息時間安排等,有針對性地組織教學并能夠有效解答來自家長關于幼小銜接問題的咨詢。通過問卷調查,在語言課程幼小銜接上,教師與家長交流的頻率一個月交流一次的為40%,一周一次和兩周一次的為30%;對小學一年級語文課程的了解程度上,80%的教師了解但不系統,20%的教師了解甚少或一點也不了解;對小學作息時間表的了解程度上,70%的教師了解但不詳細,30%的教師了解甚少或一點也不了解;是否會就語言課程的幼小銜接問題與一年級語文教師進行交流,50%的教師僅限于共同參與組織的幼小銜接經驗交流會等活動,幾乎不交流以及從不交流的為50%;在小學作息時間表的了解程度上,70%的教師了解但不詳細,30%的教師了解甚少或一點也不了解。
課堂語言教學質量的提升與教師個人發展緊密相關。教育管理機構組織幼兒教師參加不同主題的繼續教育活動能夠持續提升教師能力水平。要積極開展教學方法、教學管理等方面的常規培訓,在教學活動中融入新的元素;積極組織與家長的定期交流活動,反饋幼兒在校在家不同環境的表現,在需要重點提升的地方與家長建立溝通機制;深入開展與小學教師幼小銜接交流活動,了解小學語言教學課程內容和要求以及其它方面包括作息時間安排、課余作業要求等,打通幼小銜接教師之家的壁壘,為家長提供更多的關于幼兒成長的信息,解決諸多家長在幼小銜接階段面臨的主要問題。
四、家庭教育作為重要輔助
家庭教育是幼兒語言能力提升極為重要的渠道。家長對幼兒語言能力提升具有啟蒙和引導的作用。通過個案研究,整體文化教育水平非常高的家庭能夠對幼兒語言能力提升起到關鍵的作用。通過調查問卷,顯示幼兒語言能力發展不均衡,除幼兒自身學習能力外,60%的教師認為家庭狀況是最主要影響因素,40%認為性格特征是最主要影響因素,認為健康狀況或性別差異是最主要影響因素的為0;就課外閱讀對于幼兒語言能力發展起到的作用方面,50%的教師認為課外閱讀的作用非常大,40%的教師認為很大,認為一般的為10%,認為作用不大的為0;就教師適度給幼兒留的作業方面,40%的教師希望幼兒在家長的幫助下共同完成,比例最高。數據統計的結果證實了家庭教育作為學校教育的重要補充,在幼兒語言能力提升過程中起到極為重要的作用,家長不能因為是幼兒教育階段而不予重視,事實上恰恰相反。
通過調查問卷,同時以個案研究為補充,我們認為家庭教育不僅能夠影響幼兒語言能力提升,其整體文化教育能力水平甚至成為幼兒語言能力發展的關鍵制約因素。因此,強調并重視家庭教育宣傳并有針對性地針對家長提出解決方案成為幼兒園及幼兒教師的一項重要任務,不僅能夠有效提升幼兒園教育教學質量,同時能夠影響家長改變對家庭教育的認識,促進幼兒綜合素質和能力發展。除此之外,我們認為家庭狀況程度的不同非幼兒學校和教師所能影響和干預,但幼兒教師要引導家長重視幼兒課外閱讀能力的培養,幫助家長制定幼兒課外閱讀計劃,提倡幼兒在家長的陪伴下共同完成教師布置的課后任務,同時也要關注幼兒的健康狀況,因為因健康原因影響出勤率的高低也會給幼兒的學習造成一定的影響。
五、結語
幼小銜接階段幼兒語言能力的培養對于幼兒進入小學階段非常重要。單一以課堂學習為主的語言教學不能滿足幼兒語言能力全面提升需要。基于鐵嶺市Y區三所幼兒園大一班教師有關語言教學的問卷調查,有效促進兒童語言能力提升,必須建立學校、教師、家長三方協同評價和干預機制。本文主要以教師為對象進行問卷調查,就家庭對兒童語言能力提升的影響我們將在后續調查中進行研究。
參考文獻:
[1]邵潔琪.大班幼兒早期閱讀能力培養與提升的策略探析[J].寧波教育學院學報,2018(05):126.
[2]吳吉惠,李欣霖.3-6歲幼兒語言興趣的激發策略[J].基礎教育研究,2018(15):85.
[3]劉婧.幼兒園語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策略[J].課程教育研究,2018(38):32.
[4]馬艷.幼兒園促進幼兒語言發展的途徑探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8(30):163.
作者簡介:
袁耀輝(1979—),男,遼寧朝陽人,遼寧工程職業學院語言研究中心副教授,主要從事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研究。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4104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