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2018年玉環市糧食生產功能區非農化、非糧化情況調查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 糧食安全是關系國民經濟發展、社會穩定的重要戰略問題?!笆濉币巹澨岢鰧嵤安丶Z于地,藏糧于技”戰略,提高糧食產能,確保谷物基本自給、口糧絕對安全。浙江省是缺糧省份,糧食安全面臨著一定壓力。本文分析玉環市糧食功能區非糧化現狀,并對減少糧食功能區非糧化提供相關建議。
  [關鍵詞] 糧食安全;非農化;非糧化;玉環市
  [中圖分類號] F326.1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7909(2019)05-38-2
  實施糧食功能區建設是全面提高糧食綜合生產能力、提高糧食生產規模經營水平、推進糧食生產機械化和現代化程度、確保糧食生產安全的重要舉措。
  1 玉環市糧食功能區非糧化現狀
  自2010年以來,玉環市根據浙江省部署開展糧食功能區建設工作。截至2016年,共建成糧食功能區1 339.80 hm2,分別落實在8個鄉鎮街道,順利完成省下達的到2018年建成1 333.33 hm2的任務。根據統計,玉環市糧食功能區內,糧食種植面積1 117.00 hm2,復種指數83.37%,其中水稻457.80 hm2、旱雜糧659.20 hm2;農作物種植面積2 413.87 hm2,復種指數180.17%;一年生經濟作物886.00 hm2,占比66.13%;多年生經濟作物397.93 hm2,占比29.7%;花卉苗木12.93 hm2,占比0.97%。玉環市糧食功能區內無非農化現象。
  2 玉環市糧食功能區內非糧化占比情況的原因分析
  玉環市糧食功能區內非糧化占比30.67%,主要原因如下所述。
  2.1 傳統種植習慣
  以干江鎮、清港鎮和開發區為例,清港鎮和開發區非糧化——多年生經濟作物占比達45.72%和42.73%,主要原因是該地區為玉環市品牌水果——玉環柚的高產優產區,規?;N植已有30多年歷史,經濟效益和輻射帶動效果明顯;干江鎮非糧化占比(4.9%)較少,但一年生經濟作物復種指數205.6%,與該地區為盤菜等蔬菜傳統種植地區關系密切。
  2.2 種糧效益低下
  與種植瓜果、蔬菜、花卉、苗木等經濟作物相比,糧食生產收益較低,農戶種植積極性不高。根據調查,2018年早稻種植成本每667 m2約1 360元,以早稻每667 m2產400 kg、收購價3.30元/kg計,每667 m2產值為1 320元,市級每667 m2補貼500元,鄉鎮每667 m2補貼200~300元,實際每667 m2凈利潤為660~760元。如果沒有政府補貼,早稻種植的利潤將為負數。單季晚稻種植成本每667 m2約為1 740元,以每667 m2產600 kg、收購價3.22元/kg計,每667 m2產值為1 932元,每667 m2凈利潤為192元,加上各項補貼,每667 m2凈收益為420~520元。近年來,土地租金、農資價格、勞動力成本均在上漲,糧食生產成本逐年提高,糧經作物利潤差日益拉大。
  2.3 地形和土地流轉制約
  玉環市由楚門半島和玉環本島構成,丘陵平原相間,山丘面積248 km2,地形分為海島丘陵和灘涂沖積小平原,沒有集中連片、寬闊平整的大平原。在地形分割背景下,小片零散的土地流轉標準是租金高低,種糧農戶在與經作農戶競價中處于劣勢。種糧大戶流轉到的耕地大多是一年一簽,耕地流轉措施不健全。一些土地在流轉過程中是農戶私下簽約或者口頭約定,制約了種糧大戶的發展。
  2.4 農田基礎設施落后、抗性差
  玉環市農田設施薄弱,抵抗臺風、洪澇、干旱等自然災害能力較差。而且玉環市屬于海島城市,淡水供應不足,靠天吃飯的本質并未改變,受災情況時有發生。目前,玉環市農業保險體系并不成熟,基礎生產環境建設亟待改善。
  2.5 傳統種植農戶青黃不接
  傳統種植大戶年齡大多超過60歲,而從事農業生產的“農二代”比例很低。隨著時間的推移,種糧農戶人數將逐步減少。即使有年輕農戶,在信息化社會背景下,對傳統種植業有各自的理解,追求效益、品牌與網絡接軌是其特征,對種糧的意愿并不強烈,更愿意轉向種植收益高、農耕制約小的經濟作物。
  2.6 農作物種植差異
  糧食作物與經作物本身種植特性也一定程度地影響農戶種植選擇。一般葉類蔬菜成熟期需25~45 d,果菜類80~120 d,水稻種植則需要90~120 d不等。經作物生長周期短、種植季節長、銷售價格高,產出投入比更占優勢?!拔骞葹轲B,五菜為充”,糧食作為主食選擇面很窄,蔬菜種類繁多,使農戶種植選擇性更多、更自由,傾向性更強。
  3 減少糧食功能區非糧化的建議
  3.1 加大種糧補貼力度,側重政策引導
  進一步加大糧食生產的補助獎勵政策力度,增加各級配套資金,完善稻麥大戶、耕地地力保護補貼等政策制度??蛇m當將政策向大戶、糧食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等傾斜,并加大規模經營土地流轉補貼力度。在穩定糧食種植面積的基礎上,優化產業布局,對不同季節不同特性的旱糧、油料等其他作物進行科學規劃引導,適當補貼。鼓勵種糧大戶擴大經營,推動糧食大戶因地制宜、因勢利導向糧食功能區、糧食種植連片區域流動,并探索相關政策扶持機制。
  3.2 提高糧食收購價,鼓勵種植優質糧
  完善糧食價格機制和糧食收購價格杠桿,讓種糧戶除了享受政策補貼之外,享受到種糧效益。在保證種糧面積和產量的前提下,提倡種植綠色優質優產的水稻品種,如嘉豐優2號、萬象優111、天兩優3000等品種,發揮其品質優秀、市場價格和輿論優勢,帶動農民增產增收。
  3.3 繼續推廣先進科學種植技術
  加大新技術、新品種、新模式投入,推廣農業機械化生產,推廣生工節本的栽培技術。加快旱糧種植推廣,利用冬閑田、園地等擴大春糧面積,提高復種指數。試行缽苗種植等技術,在水稻抗性和水稻產量上與傳統手插水稻相差無幾。推廣“水稻-龍蝦”“水稻-鱉”等共育模式,通過種植業和養殖業多形式結合,在一定程度上解決養殖業污染和種植業施肥問題,形成良性循環。實施“水稻-蔬菜”“水稻-瓜果”輪作,或者春玉米、大豆等間作套種等,解決經作物連種問題,實現糧食經作雙收,推進“千斤糧萬元錢”實踐。
  3.4 加強農田基礎建設
  結合糧食功能區提標改造工程,逐年逐步完善功能區內路、溝、渠、水、電等基礎設施,改善生產條件,提高糧食作物抗災能力。
  3.5 培育青年骨干種糧大戶
  定期組織年輕種糧大戶積極參與省市、農業大專院校舉辦的培訓,加強青年農戶聯系,向有經驗、經營成功的合作社和傳統大戶學習。鼓勵農業創新創業,打造有知識、懂技術、會管理的青年農業生力軍。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41323.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