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淺析《道德與法治》課堂中的激趣法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道德與法治”是一門思想性、理論性、綜合性比較強的學科。要使學生既能牢固掌握知識,又能達到三維目標,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中應通過更新教育觀念,研究和運用科學的教學方法來提高課堂效益,積極探索,努力實踐,從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筆者認為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要激發學生學習道德與法治課的興趣,堅持實施“快樂教學”,讓學生想學、愛學、樂學,讓道德與法治課真正成為快樂的課堂,從而達到掌握知識,培養能力,提高效率的目的。
  【關鍵詞】道德與法治課;激趣法;快樂課堂
  【中圖分類號】G633.9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1270(2019)18-0144-01
  新部頒教材《道德與法治》堅持以學生為本的教育理念,以初中學生生活經驗為依據,強調推動學科邏輯向生活邏輯轉變,注重情感體驗、道德實踐。這要求教師在教學中要創造性地運用教學方法,使學科知識與生活實際相結合,提高學生對道德與法治課的興趣,實現德育目標。因此,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營造快樂課堂,就成為當前道德與法治課教學改革、創新的關鍵。愛因斯坦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課堂教學中如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使之成為“樂之者”呢?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一、導入激趣法
  俗話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闭n堂的導入對學生學習了解新課的興趣甚至課程目標的實現息息相關。成功的導入,如同徐徐拉開的帷幕,引領著學生去探究里面的布景;又如樂章的序曲,一開始就讓學生得到熏陶和感染;更像是打開了知識殿堂的大門,讓學生頓時精神抖擻,競相奔入。因此,在課堂教學中,必須細心斟酌課前的導入藝術。如在講述《依法行使權利》這一課時,首先通過視頻播放一則新聞簡訊:兩男子通過網絡發布極端言論尋釁滋事被警方刑事拘留。視頻的畫面迅速引起學生的興趣,同時也引發了學生的思考:他們因為發布什么言論被抓?公民不是享有言論自由嗎?怎會被抓呢?課堂很快熱鬧了,一下子就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過來,自然地進入到新知識的學習中。
  二、討論激趣法
  討論激趣法是指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根據教師提出的問題,經過積極認真準備,發表獨立見解,互相啟發學習,得出比較全面的結論的方法。在教學中可以適當組織學生進行一些主題討論,能夠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活躍課堂氣氛。如在講述《依法履行義務》時,針對生活中部分人“只想享受權利,不想履行義務”的行為,組織學生以“權利、義務”為主題進行大討論。在討論中,學生各抒己見,氣氛熱烈,效果喜人,通過這次討論,使學生理解了權利與義務,給學生以巨大的教育啟發作用,學生的法治意識也從中得到提升。
  三、音樂激趣法
  音樂是一種藝術情感的體現,不僅可以表達情感,而且可以陶冶情操,給人以豐富的想象空間。在課堂上播放與教材知識相關并且傳唱度較高的歌曲音樂,不但能夠深化豐富教學內容,提高學生對知識的關注度、吸引力,而且有助于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從而改變學生心中對道德與法治課的印象,激發學生學習知識的興趣,讓整個課堂充滿活力。如在講述《走近老師》時,播放歌曲《每當我輕輕走過您窗前》;講述《讓友誼之樹常青》時,讓他們欣賞歌曲《朋友》;講述《家的意味》時,讓他們聆聽《相親相愛一家人》。這些歌曲迅速引起學生的共鳴,他們的情感也在哼唱中得到釋放,迅速投入到知識的學習中去。
  四、語言激趣法
  教師的課堂語言是一種學問。幽默的語言是生活的潤滑劑。初中生對于學習的注意力持久性不強,興趣關注度維持的時間也比較有限。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適當運用幽默的語言、略微夸張的表情、抑揚頓挫的聲調不僅能活躍課堂氣氛,同時也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取得更佳的教學效果。
  五、環境激趣法
  一直以來,我們都習慣于在教室里進行教學。在教室里能迅速集中學生的注意力,便于課堂掌控,有利于教學的開展。但久而久之也會產生視覺疲勞,影響學習興趣,因此,在條件允許的范圍內不妨采取改變教學環境的方式來提高學生的興趣。如在學校操場、足球場等進行教學。新鮮的空氣、空曠的環境、綠色的花草樹木甚至偶爾的幾聲蟲叫鳥鳴都會使學生精神大振,興趣大增,學習效果自然更佳。
  六、結語
  總之,“學生不是待灌的瓶,而是待燃的火”“教無定法,貴在得法”。在課堂中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對學好道德與法治課至關重要。教師應深入鉆研教材,分析研究學生的思想狀態和認識特點,不斷探索研究,發現新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讓學生想學、愛學、樂學,讓道德與法治課真正成為快樂的課堂,從而達到掌握知識、培養能力、提高效率的目的。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43355.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