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以趣激趣 妙趣橫生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美術是一個極其復雜的一門學科,相對于其它的學科,它不僅需要對藝術的感覺,也需要科學的智慧。它不僅是一門藝術,也是一門科學,它富于情感,也富于理性。如何讓專業的理論趣味化,讓孩子更容易接受,易于理解,這是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故事情景的體驗、生動化的語言、學生的親身體驗、生活情境的成功應用,將專業理論轉化為趣味語言、趣味情境、趣味游戲、趣味應用。將復雜問題簡單化,簡單的問題趣味化,順應童趣激發學趣,以趣激趣,讓孩子輕松玩轉專業美術課堂。
  關鍵詞:低年段 專業美術 趣味化
  【中圖分類號】G623.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8877(2019)12-0156-01
  1、溯源:公開課教案的初次修改
  一次教師蹲點,讓筆者對于美術教學又有了新的發現、新的認知。在這之前,總以為一堂課備課的內容越多,上課效果越好。所以,幾乎每一次的教案尤其是公開課的教案都力求字數滿滿,內容充實,以為這就是一堂生動活潑、內容充實的課堂。然而,這次的蹲點卻讓筆者醍醐灌頂。這堂課筆者選擇了《相同圖樣排排隊》,它是蘇少版美術二年級上冊的第七課內容,“翻譯”成專業的美術術語叫做“二方連續”。一份教案兩次課堂,兩次修改,備課的紙張由五張變為四張最后變為三張,字數越來越少,言語越來越簡單,條理越來越清晰,思路越來越順暢。從剛開始的諸多不順,到最后的簡單易懂。漸漸開始明白原來好的教案設計,必須吃透教材的內容,溶解教材的知識點。順暢的教案,精簡的語言,以最典型的例子說明問題,力求讓學生跳一跳就能夠得著。而不是帶著學生兜圈子,把簡單的內容復雜化,把淺顯的內容專業化。
  2.萌生:“體驗課堂”的理念回應
  2017年9月筆者們遵循學校的“體驗教學”的指導思想。遵循教學和師生個體發展的科學規律,使教師教有所思,學有所得,在樂中學,在學中樂,暢游自主體驗的海洋。
  美術的過程在于學生在產生作品過程中的融合、體驗、感受。這里的“體驗“不同于一般所說的體驗。它不完全是筆者們通常說的感知、操作,也不等同于經驗。“體驗”的“體”,意為設身處地、親身經歷;“驗”,意為察看感受、驗證查考。體驗具有過程性、親歷性和不可傳授性,是充滿個性和創造性的過程。學生親身經歷介入教學活動,而有所感悟,經過反思進行抽象概括后,再應用到具體的實踐當中。經歷這樣的完整過程,稱之為“體驗”。具有以下特征:體驗是一種個人化的行為,有極強的主觀性,具有鮮明的個性特點,不同的人對同一對象的體驗是不同的。體驗必須是親身經歷“以身體之”,強調的是親身在實地中的實行和實踐。體驗是一種心理活動,主要是內部的獨特感受,需要“以心悟之”。體驗必須“度過一段時間”,是一種過程,倘若匆匆而過,過程被減縮,就不會有真正的體驗。體驗要獲得一系列可記憶的事件,主要是經驗、體會,還有情感上的變化。沒有經驗的獲得過程不是真正的體驗,只是虛度時間。
  3.反思:復雜問題簡單化,簡單問題趣味化
  二年級學生的學習特點,根據皮亞杰的認知發展學說,他們還處于具體運算階段,對于事物或者概念的認知還需要具體的事物來支持。當需要他們認識比較抽象的概念時,需要老師創造特定的情境,以趣味化的方式設計教學手段,幫助他們從事物的表象通過教師言語的趣味轉化上升到事物的本質,了解對象的特點。以教師設計的情境趣味、教學趣味、語言趣味、應用趣味激發學生的童趣、興趣,幫助學生在趣味中感受專業美術知識的奧秘。那么如何將專業問題趣味化呢?
  二年級的孩子只是儲量還處于初級階段,對于老師脫口的很多詞匯難以理解,更別談抽象的復雜詞匯。當老師已經鉆研教材,認識學生的年齡特點之后。就要著手開始考慮,如何使得精簡問題趣味化,不僅使得學生聽得懂,還要讓學生樂于去聽,在陶醉中思考,在思考中獲得,并能夠得到情感上的升華,增強自信以及學習的動力。在這堂課中筆者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采用故事情景的體驗、生動化的語言、學生的親身體驗、生活情境的成功應用這幾種方式,將學生化為故事的主人公,打造一個故事性的游戲課堂。在課堂里,不僅有趣味性的故事還有趣味性的闖關游戲、趣味性的手工制作、趣味性的作品呈現方式,不知不覺,在教師的引導下,理解“二方連續”的基礎性知識,并學會觀察尋找生活中規律美、整齊美、節奏美的眼光,而這恰巧就是二年級階段美術專業知識的預達目標。
  在本課教案設計之后,本課的重點由以前的圖樣的排隊方式的一個大重點轉變為兩個小重點:1、相同圖樣就是單個圖樣或成組圖樣的相同2、相同圖樣的排列方式。由兩個重點劃分三大板塊(環節)小羊排隊游戲、圖樣闖關游戲、衣物設計大賽游戲,三個環節環環相扣,共同完成相同圖樣排隊的任務。除此之外,把欣賞部分走進博物館環節作為拓展性環節放在課堂的末端,作為知識性的拓展,避免喧賓奪主。順應童趣激發學趣,以“趣”逗趣,讓孩子輕松玩轉專業美術課堂。
  4.結語
  每一次的教案修改都是一次深刻的教案解析,教學目標的不斷凸顯,教學方法顯而易見,重難點的不斷突出,教學過程更加清晰,也許正是由于教案的不斷被簡化,不斷的被深刻剖析,才能使得年輕的教師更加能夠把握課堂的命脈,站穩課堂。
  參考文獻
  [1]王貞.小學低年級美術課堂作業趣味性評價研究[J].美術教育研究,2016(10)
  [2]張悅.趣味性導入,讓小學低年級美術課出彩[J].美術教育研究,2017(24)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82383.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