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興趣培養優化中職地理課教學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近年來,隨著教育事業改革,對中職教育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在教學實踐過程中,由于多方面因素的影
響,教學面臨新的困境與問題,導致教學質量無法有效提升。本文以中職地理教學為背景,探究興趣培養優化策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從而使學生產生學習的根本動力,提升教學有效性,切實提升中職學生的文化知識素養。
【關鍵詞】興趣培養;中職地理;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1270(2019)06-0053-01
興趣是學習的根本動力,因此,注重對學生興趣的培養,是調動中職學生學習積極性與主動性的關鍵。因此,需要從學生的心理發展規律與認知特點出發,豐富中職地理教學的趣味性,激發學生對地理學習的興趣,從而提升地理教學質量。
一、豐富學生情感體驗,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中職學生大多基礎知識較差,對學習的信心也不高,而師生關系是影響學生學習態度的一個重要方面,將會對學生的學習效果產生重大的影響。教學不單純是知識傳遞的過程,更是教師與學生之間交流溝通的過程,教師需要掌握師生溝通技巧,明確學生的實際需求,教師盡其所能為其創造條件,才能保障教學的效果。而且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能夠清楚的了解到學生的薄弱點,通過語言以及行為鼓勵學生、激勵學生,使學生重拾學習信心,有效的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1]。
如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給予更多與學生溝通的機會,讓學生對教師也有更深入的了解。在課堂上,教師平等的與學生進行交流,了解學生的想法、尊重學生的表達,讓學生感受到教師的尊重與認可,利用簡單的地理知識引導學生深入探索,激發學生的好奇心與興趣。從而緩解緊張的教學氛圍,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環境中學習。在課后教師要走入學生的生活,積極與學生聊天,了解學生在學習上以及生活上遇到的困難,與學生成為學習上的伙伴、生活中的朋友,減少學生的心理負擔,才能讓學生感受到學習的快樂,產生更強烈的學習興趣。
二、增強教學趣味性,深化學生興趣
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推進,“以人為本”的教學思想也不斷深入人心,課堂教學中教師與學生的交流更多,教師的語言水平與教學方式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也有著重要的影響,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結合地理學科的特點,提升教學中語言的趣味性。地理學科中的諸多知識都與生活有著聯系,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將晦澀與抽象的知識結合生活中的案例以及生活中的常識進行表達,從而帶領學生快速進入到學習情境中。
如在講解大陸性氣候特征這部分知識點時,教師可以結合諺語幫助學生理解,“早穿棉襖午穿紗,圍著火爐吃西瓜”這句諺語是對大陸性氣候特征最好的描述,可以體現出大陸性氣候早晚溫差大,整個諺語的表述十分通俗,學生能夠快速理解,方便學生記憶;而且簡單的引用課外知識或具有趣味性的語言,教學效果要遠遠好于枯燥的講解教材。
三、合理利用學習技巧,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地理學科的專業性較強,很多內容不易理解,學生產生興趣后,涉及到對知識的記憶與理解,但難度較大的知識還會影響學生的積極性,因此,教師要向學生傳遞合理的學習技巧,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從而能夠更有信心的面對地理學習上的困難。
如在教學地球大氣這部分知識時,探索地球大氣對地面保溫以及太陽輻射的影響,教學過程中涉及到不同的主體,而且不同的關系容易使學生記混。因此,教師將歸納分析法等學習方法傳遞給學生,如將太陽看作一個主體,分析其與地球大氣之間的關系以及受到的影響,再從地面的角度考慮,捋順不同主體關系后,可以展開更深層次的探索。
如地球大氣作用于太陽,太陽輻射發生變化后作用于地面,那么從本質上來講,地表溫度從根源上是受地球大氣的影響。通過這樣的分析,可以讓學生一目了然的了解其中的關系,而掌握方法后便于學生日后在學習上的應用。
綜上所述,教學改革使中職院校提升了對培養學生文化知識素養的重視,而地理作為中職教學體系中的基礎學科,是指導學生正確認識世界發展客觀規律、了解世界運動變化的一門學科,教師應認識到地理學科的重要性,從激發學生興趣的角度制定教學策略,從而有效激發學生的積極性與主動性,提升地理教學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劉宏愿.注重興趣培養優化中職地理課教學[J].數字化用戶,2017(37).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4399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