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注重德育實效 培養優秀品德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素質教育要求,學生不僅要掌握扎實的理論基礎,還要在學習的過程中,培養他們優秀的行為習慣,樹立健康積極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促進學生的個性化發展和全面發展。數學作為小學教育的重要內容之一,開展德育工作是十分有必要的,也是值得數學教師長期研究的一個重要課題。因此,在數學教學的過程中,作為一名小學數學教師,必須要學會在潤物細無聲中滲透德育內容,培養學生的優良品德,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一、普及數學發展的歷史,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懷
  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是教育道路上的重要內容之一。我國歷史悠久,文化淵博,古代先賢給后人留下了豐富寶貴的歷史文化,供我們學習和參考。我國數學文化也同樣由來已久,在歷史的舞臺上,留下了眾多輝煌閃耀的成就。小學數學教師在上課的時候,就可以給學生科普數學發展的歷史,讓學生了解我國燦爛的數學文明,從而提升他們的民族自豪感,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實現德育的滲透工作。
  例如,在學習《圓周率》這一課時,教師可以給學生普及:世界上最先把圓周率精確到小數點后七位的人,就是我國古代優秀的數學家祖沖之。他的這一成就,遠遠先進了西方一千多年。在學習有理數這一課時,教師可以給學生普及:世界上最早開始發現并使用負數的就是中國,以此提升他們的民族自豪感。在學習整數的加減法時,教師可以帶領學生認識了解人民幣,讓學生掌握人民幣的交換法則,同時給學生科普不同幣值上的不同背景,讓學生在認識人民幣的同時,欣賞到祖國各地的大好河山,從而增強他們的愛國主義信念。
  在上課的過程中,給學生自然而然地滲透我國燦爛的數學歷史,帶領學生認識祖國的美好山河,可以提升學生的民族自豪感,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
  二、運用數學教材的內容,培養學生的節約意識
  我國經濟在飛速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越來越高,學生的生活環境也愈發良好。因此,經常有鋪張浪費、隨意攀比的情況出現在學生之間。平時花錢大手大腳,隨意剩飯的現象屢見不鮮,無論是學校還是家長,都忽視了對學生勤儉節約意識的培養。學生還沒有形成健康的是非觀,如果教師和家長盲目地“灌輸”大道理,學生很容易產生抵觸心理,聽不進去,無法起到良好的教育效果。所以,小學數學教師在上課的過程中,可以將數學教材內容與實際生活進行有效融合,實現德育的無痕滲透,逐漸培養學生的節約意識。
  例如,在教學“乘法”這一內容之后,教師可以出題目:“小紅每天都去檢查自己家的水龍頭是否擰緊,如果沒有擰緊的話,每個小時會浪費一毫升的水,已知小紅家的水龍頭已經有十二個小時沒有擰緊了,那么他們家浪費了多少水?”學生很快就寫出了答案,浪費了十二毫升的水。教師可以繼續引導學生:“小紅每天檢查水龍頭是否擰緊這一行為,是有意義的,還是沒有意義的?”有的學生認為是沒有意義的,他們認為大自然有很多的水,浪費一點也是沒有關系的。但是有的學生認為是有意義的,這樣可以有效地節約水資源。教師就可以對學生的看法作出點評,水是大自然寶貴的財富,雖然在城市之中,用水十分方便,但是在一些非洲地區,兒童基本的喝水都無法滿足。通過教師的點撥,學生意識到水的重要性,從而產生節約意識。不僅是水資源,數學教師在其他的授課過程中,要提倡學生多關注大自然,珍惜大自然的一切,珍惜身邊的一切,知道所有的東西都是來之不易的,有效避免學生鋪張浪費的現象,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
  三、通過小組合作的模式,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
  現在很多學生在家里都是備受寵愛的“掌上明珠”,做事任性,不考慮后果,以自我為中心,不為他人著想,缺乏合作意識。因此,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慢慢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讓學生形成健康的價值觀,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例如,在學習《正方形和長方形的面積》這一課時,教師可以把學生分為四人小組。等學生各自組建了小組之后,教師就可以提出問題:“同學們,在之前的學習過程中,我們已經了解了長方形和正方形的不同之處,也知道如何分別計算他們的周長,但是有沒有人知道如何計算它們的面積呢?”學生表示迷茫,并沒有回答。教師這個時候就可以引導學生展開小組討論,看能否得出正方形面積的運算方法。之后,給學生5分鐘的討論時間,讓學生觀察身邊的正方形,明確掌握正方形有幾個面,并有效計算出正方形的面積。在討論的過程中,學生你一言我一語,各自抒發自己的觀點,實現了觀點的碰撞,提升了學生的溝通能力。等學生討論結束之后,教師讓每一組派一個學生代表發言,并對準確說出運算方式的小組進行獎勵,培養學生良性競爭意識。在學生表達了自己的意見之后,教師再進行補充和糾正,最后得出正方形面積的運算方式。按照同樣的方法,教師再讓學生論長方形的面積運算。
  在不斷合作交流的過程中,學生的小組合作精神不斷提高,這種合作精神不僅體現在數學課堂中,還延續到了課后作業和其他學科當中,培養了學生的集體意識,讓學生在日后成長的過程中,學會換位思考,學會團結合作。
  四、結合數學材料的內容,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
  每一門學科,都有其獨特的美,數學也是這樣。數學的美不像自然美和藝術美那樣鮮明、亮麗和瀟灑,甚至也不像其他社會美、科學美那樣直觀和具體,它抽象、嚴謹、深沉、含蓄,是典型的理智美。學生的思維比較活躍,對于是非美丑還沒有全面的認知,正處于發展階段,因此,數學教師要在教學的過程中滲透德育,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在數學教材中,美是無處不在的,曲線之美、對稱之美、統一之美都值得學生去學習和探索。
  例如,在學習長方形、正方形、圓、等腰三角形這些內容時,教師可以讓學生觀察生活中的物體,了解他們的對稱之美。學生在尋找觀察的過程中,了解到長方形對稱的穩重之美、正方形的宏偉之美、圓形的柔和之美和圓滿之美、等腰三角形的莊重之美,從而提升了學生的審美情趣,讓他們積極樂觀地面對人生。學生的審美情趣得到提高,就會從數學課本中發現更多的樂趣,從而更加積極地投入到數學的學習中來,提高學習的主動性,發現更多的數學之美,形成一個良性循環的過程,有助于學生形成高尚的情操,同時還能提高學習效率,促進教學目標盡快完成。
  教師教學的過程,不僅是讓學生掌握學習知識,同時還是培養學生如何“做人”的過程。因此,小學數學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結合課本中的知識,給學生無痕滲透德育教育,讓學生能夠在掌握學習技能的基礎上,有效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審美能力、自主探索精神、學習毅力、團結合作、不恥下問、勇于思考等精神,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為我國培養更多的優秀人才。
  (作者單位:江蘇省南通市竹行小學)
 ?。ㄘ熑尉庉?吳 磊)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48635.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