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品德與社會教學中德育滲透的途徑探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品德與社會是小學階段重要的課程,能夠對學生的自身行為進行規范,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更能夠讓學生具有更加豐富的心態和完善的人格。在品德與社會教學中,教師可以滲透德育教育,使學生的綜合素養更符合社會發展的需求。在本文中,筆者將從教學實際出發,探索如何在小學品德與社會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
關鍵詞:小學品德與社會教學;德育教育;滲透途徑
在小學所有課程中,品德與社會課程是滲透德育教育的最佳渠道。在品德與社會教學中,能夠引導學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激發起對社會的責任心,能夠以更加積極的態度面對生活。在小學品德與社會教學中,教師也應認識到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并主動進行滲透和引導,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發展。
一、 深入分析教材,提煉德育內涵
在小學品德與社會教材中,大部分內容都是與學生的實際生活進行聯系的,能夠幫助學生解決日常生活中的問題,使學生明確自己的行為,擁有積極向上的動力。教師應深入對教材進行挖掘,從其中提煉出精華,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使學生的精神境界得到提升。
例如,在學習《世界科技的今天》的時候,我帶領學生觀看了近代我國科技發展的紀錄片,讓學生了解最近幾年中國科技的巨大發展。在觀看過程中,學生產生了強烈的愛國之情,對祖國的強大產生了無比崇拜的心情。我對學生介紹道:“我們之所以能夠擁有幸福的今天,都是無數科技人才努力的結果,通過他們的汗水,讓祖國更加強大,讓人民享受了更加幸福的生活。我們應做出更加積極的努力,讓自己能夠在祖國發展中做出貢獻,共同為人類的幸福添磚加瓦?!痹趯W習的過程中,學生燃起了上進心,認識到,只有努力學習,才能夠成為改變人類歷史的有用之材。
二、 滲透情感力量,凸顯德育魅力
有的學生認為品德與社會主要是向學生傳授一些基本理念,沒有在學習中傾注自己的情感,從而使教學內容無法走進學生內心,也無法產生共鳴。因此,教師應在品德與社會教學中滲透情感力量,使學生能夠認識到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從而以積極的態度投入到學習中,實現深刻的感悟,領略德育的魅力。
例如,在學習《首都北京》的時候,我向學生詢問:“在2008年奧運會的時候,有一首歌傳唱在大街小巷,大家知道是什么歌曲嗎?”很多學生都回答:“是《北京歡迎你》!”有的學生說,自己很喜歡這首歌曲,并且在全班同學面前進行演唱。我讓大家思考,在這首歌曲中,你獲得了什么樣的感受呢?有的學生說,聽到這首歌曲,就感覺像回到了家里,有親人在門口迎接我,感覺非常的溫馨;有的學生說,聽到這首歌曲,他就想到了自己去北京旅游的時候,不小心迷路了,當他詢問周圍的人的時候,當地人都對他報以微笑,并且非常熱情地幫他找到目的地,使他心里感覺非常溫暖;有的學生說,每當聽到這首歌曲,都想到中國結,感覺首都北京是中國文化的聚集地,非常有文化韻味。在分享的過程中,學生激發起了對首都北京的情感,對首都北京產生了親切、友好的感情,認識到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也充分認識到了發揚中國文化的重要性,從而有了繼承和發揚中國傳統文化的決心。
三、 聯系生活實際,鼓勵學生探究
在小學階段,品德與社會的教學內容比較淺顯,大部分是圍繞學生的生活進行的。因此在進行教學中,教師可以從學生的生活實際舉例,讓學生能夠在實際生活中進行自主探究,提高實踐能力。同時,教師可以采用小組合作的方法,讓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也能夠感受到團隊的重要性,產生集體榮譽感。
例如,在學習一些新知識的時候,很多學生對于這個知識了解不夠深入,我讓學生前后四人結成一組,共同搜集材料,形成一個知識鏈。小組在進行資料搜集的過程中,先進行溝通,選擇其中一名成員擔任組長的職責,對小組中成員進行了解,根據成員的不同個性,來確定成員在任務中擔任的任務。有的學生負責收集信息,有的學生負責整理信息,有的學生負責撰寫報告。在這個過程中,學生都感受到集體的力量,能夠在共同合作的過程中取長補短,使自己的優勢得到發揮,也能夠從他人身上吸收精華,從而使自己的綜合素質更加完善。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明白了團結友愛的重要性,并能夠科學處理自己的人際關系,使自己在集體的環境中得到成長,也能夠使自主探究能力得到發展。
總之,德育是培養優秀人才的重要內容之一,在小學品德與社會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能夠讓學生在日常學習中,實現思想品德的提升,使學生的學習能力和思想境界實現雙重提升。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依據學生的學習特點,充分掌握學生的學習規律,從而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把德育與心理教育相結合,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與提高,為未來社會輸送更加優秀的人才。
參考文獻:
[1]黃志毅.小學品德與社會教學中德育教育模式探究[A].中國教育發展戰略學會論文集卷二——教改新視野[C].中國教育發展戰略學會教育教學創新專業委員會,2018:2.
[2]王朝武,梁水平.小學品德與社會教學有效性的提高策略[J].甘肅教育,2018(13):93.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9/view-1487831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