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小學《品德與社會》的生活化教學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推進,對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愈加重視,《品德與社會》作為小學階段的一門重要課程,是指導學生行為準則、培養思想素質的重要途徑,是進一步推動德育的助動力。
關鍵詞:小學;品德與社會;生活化教學
小學品德與社會是一門具有教育實踐意義的課程,通過這門課程,能夠引導學生良好的行為規范,培養高尚的思想品德。隨著教育的不斷進步,教師要不斷的創新教學思維,貫徹“以生為主”的教學理念,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教師要將生活化教學融入小學品德與社會教學當中,充分挖掘生活元素,讓教學更具趣味性,讓課堂更具親和力。在具體的教學中,以生活為出發點,巧妙的設計教學環節,引導學生將知識與實際相結合,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在學習中不斷的提升自我。
一、小學品德與社會教學的生活化意義
?。ㄒ唬┵N近學生實際生活
教師在小學品德與社會教學中融入生活化教學,一方面彌補了傳統教育的不足,使教學內容更加貼近學生的實際生活,從而加深知識的理解與認知。另一方面,采用生活化教學,能夠有效的提高課堂的趣味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而提高教學效率。
?。ǘ┗钴S課堂教學氛圍
。在傳統的教學中,教師普遍以“灌輸式”教育為主,禁錮了學生的思維自由發展,使課堂氣氛沉悶、枯燥,無法很好的集中學生的注意力,使得教學質量大打折扣。而通過生活化教學,能夠將枯燥的教學趣味化,并且有效的將課堂知識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相結合,提高學生的認知能力,學生置身于生活情境中,激發了內在潛能,活躍課堂氣氛,提高課堂的進度。
?。ㄈ┨岣邔W生的參與興趣
常言道,興趣是激發主動性的動力因素。較之于其他學科,小學品德與社會更具有實踐性,一味的照本宣科不僅會壓抑課堂氣氛,禁錮學生的思維,無法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而采用生活化教學,能夠通過真實的生活化場景,讓學生身臨其境,將抽象的知識詮釋的更加詳盡,有助于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加深對知識的理解,提高學習質量。
二、小學品德與社會生活化教學的策略
?。ㄒ唬┥罨榫?,誘發學生學習動機
將生活化情境融入小學品德與社會教學,能夠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首先,教師要根據實際教學內容,以學生的實際生活為出發點,創設生活化教學情境,達到活躍課堂氣氛,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的作用,讓學生在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中提高認知,達到潛移默化的教育目標。
例如,在學習“面對自然災害”這一課時,教師首先要明確這一課的教學目標是讓學生通過了解自然災害,培養保護大自然的意識,主要目的是為了培養學生保護環境的優良品質,根據這一目標,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提出以下幾個問題: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最常見的自然災害有哪些?你對這些自然災害有怎樣的了解?如何避免這些自然災害的發生?……學生們爭相發表意見,關注點被集中起來,此時此刻,學生對于這一課內容有了更加深刻的體會。隨后利用多媒體為學生創設教學情境,播放一些自然災害的視頻,讓學生感同身受,刺激學生的感官,讓學生進入角色,讓學生體會到真災害對人類生活的影響,激發學生熱愛自然,保護環境的意識。
?。ǘ┥罨n題,豐富學生學習情感
小學品德與社會教學是一門實踐性較強的學科,大部分內容都與實際生活密不可分。因此,將生活化教學融入課堂教學中,能夠豐富學生的學習情感,培養學生的社會實踐能力,在具體的教學中,教師要結合教材,選擇貼近學生實際生活的課題,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陶冶學生的情操。
例如,在學習“各具特色的交通工具”一課時,教師要有意識地利用“家校合作”提高教學的質量,安排學生利用課余時間和父母一起在回家的路上、逛街或者散步時觀察路上的車輛,在觀察的過程中,父母為學生介紹車輛以及相關性能、用途等。比如救護車專門用來救助傷患病者;警車專門用來巡警或者追捕逃犯;貨車用來運載貨物;消防車用來消滅火災等,并結合這寫交通工具的特點,提高學生的生活認知,將生活與教學內容更加緊密地結合在一起。
?。ㄈ┥罨瘜嵗?,提高學生生活認知
將生活化實例融入小學品德與社會教學中,能夠有效地提高學生的生活認知能力。教師要結合學生的思維認知特點,選擇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素材,為學生營造趣味性課堂,使教學內容更加生動、形象,提高學生對生活的認知。
例如,在學習“我們的生活在變化”這一課時,教師利用多媒體為學生展示過去與現在人們的生活情況,通過圖片、視頻等方式,讓學生更加直觀的了解近年來我們生活的變化,隨后開展討論,讓學生說一說近幾年來生活的變化,如在消費者支付時,過去的人們用的是人民幣,而現在大多數人們會使用微信或者支付寶等方式進行支付。再比如以前的人們購物主要是通過商場、商店等當面消費,而現在很多人開始使用淘寶等線上購物。隨后可以為學生設置生活作業,讓學生進行問卷調查,走訪身邊的長輩、親人、朋友,進一步了解我們生活的變化。
總而言之,小學生正處于成長的重要階段,在這一時期開展品德與社會課程,對于引導學生的思想、價值觀,培養良好的品德思想,培養健康的心理有著重要的意義,生活化教學有助于發揮品德與社會教學的優勢,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并且更加符合素質教育發展的要求。
參看文獻:
[1]趙長兵.小學品德與社會教學應當植根于生活[J].中國農村教育,2019(12):8.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92594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