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中職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目前中等職業學校學生普遍表現出較強的厭學情緒,上課睡覺,玩手機游戲,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的原因是學生對教學內容不感興趣,缺乏學習的動力。怎樣從學生入手,改進學生管理方式,提高學習興趣,已成為當前職教工作者的重要工作。
關鍵詞:中職生現狀;學生管理;對策
前言:在國家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形勢下,職業教育迅猛發展的同時,學生管理工作中的問題也隨之凸顯。如何改進學生管理方法,提高教育質量和水平,是我們中職學校必須面臨的問題。下面我將以自己在教學中的一點體會來談談中職學校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
一、明確學習目的、樹立信心是培養學習興趣的前提
中職學生在初中階段,文化課基礎差,有的甚至思想品德差,他們中的許多人感到將來升學無望,處于一種自卑、不自信的心理狀態,只是迫于家庭壓力才到中等職業學校混一張文憑(“混年齡大點、不出事就行”—家長原話)。這樣的思想狀態,必然導致他們上課無精打采,對學習缺乏信心?!芭d趣是最好的老師”,我們要善于調動學生主體意識,增強學生探索知識的內在動力。根據中職生的特點,我經常性地對學生進行學習目的性教育,組織觀看《大國工匠》專題片,讓學生懂得雖然自己文化基礎課差了一點,但只要在現階段通過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的學習,獲得一技之長,將來同樣可以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學生樹立起一定的專業意識,增強學習信心,這是培養學生學習興趣的前提。
二、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
教育家第斯多惠:“教育的奧秘不在傳授而在激勵、喚起和鼓舞?!睂W生的學習活動只有在不斷激勵與鞏固中才能實現良性運行。學習興趣一旦產生,就會使人對某種事物予以優先注意,進而對它產生興趣。培養學習興趣可以采用以下幾種手段:
1、及時抓住學生的優點,對其進行強化,促使學生成功
很多中職生的弱點在某時期處于一種不恰當的強化氣氛中,不僅影響了學習成績,更重要的是消磨了斗志,甚至是推毀了自信心。在這種情緒的影響下,他們會覺得自己什么都不如別人,因此便一蹶不振。教師應以他們的好奇、感興趣為契機,激發他們的動手操作的興趣,挖掘潛在優勢,將弱點變成優點,并著意在教育的過程中打造學生專心致志、勤奮刻苦的品質,使學生的優點不斷得到強化和遷移。同時教師要對教材進行處理,降低難度,増加實例,把抽象的理論與實際生活聯系起來以增強感性認識。
當然不可否認,學生的個體差異是個不爭的事實。教師應當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性,在關注學生學習成績的同時只要有進步、有效果的學習,即使成績再差的學生,老師也要不斷加以肯定和表揚。由于在傳統的教學中,有太多的“趨同”現象---老師要求所有學生運用同樣的學習條件,同樣的時間,同樣的學習速度來掌握同樣的學習內容并要求學生們達到同樣的學習效果!這種做法導致有些學?生“吃不飽”,有的“吃不了”,有的則根本不知從何“下口”。教師要根據學生個體差異的“異步性”,使優秀的學生脫穎而出,使暫時落后的學生成績有相對的提高,同時也有機會得到老師有針對性的幫助和指導。
2、采用激勵機制,激發興趣
美國心理學家詹姆斯認為:一個沒有受過激勵的人僅能發揮其能力的20%-30%;而當他受過激勵后,其能力可以發揮80%-90%。這就是說,同樣一個人,在通過充分激勵后所發揮的作用相當于激勵前的3一4倍,由此可見激勵的存在至關重要,尤其在學生的學習活動中,任何學生都需要不斷地被激勵,才能鞏固固已有的知識。
興趣可分為消極的興趣和積極的興趣兩種,消極興趣只是局限于對感興趣的事物的知覺,表現為被動學習;而積極的興趣,使人為掌握感興趣的事物而見諸行動,成為發展能力的一種推動力,表現為主動學習。采用激勵機制,強化競爭意識,可以激發學習興趣,求知的濃厚情緒和情感就能進一步發揮。
3、利用課外活動,提高學習興趣,增強自信
試圖利用短短的45分鐘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當然是遠遠不夠的,教師要充分利用第二課堂這個廣闊天地來開展各種各樣的課外活動,這樣既可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又能充分調動學生的主體意識,提高學習興趣。
在課外活動中讓學生建立正確的自我概念。個人是否相信自己的能力對其學習、研究等智力活動有著重要的影響,一個不太相信自己的學生很難建立正確、積極的自我概念。而良好的自我概念會使一個人充滿自信,勇于奮進,不斷獲得成功的體驗。自我肯定是學生從小能夠勇于面對社會、面對人生的力量源泉。這種健康的心理品質也正是一個人成才的基礎。讓學生知道那些由于對自己沒有一個積極的認識而畏首畏尾、裹足不前的人終將被時代拋棄;只有那些充滿自信,能正視自己的人才能把握時機,勇于迎接挑戰,開創美好未來。
4、通過自主學習,升華學習興趣
現代教育理論認為,教師和學生是教育活動中的兩個基本要素。學生雖然是受教育者,但應不完全是被動接受教育,應該具有主觀能動性,教育的影響必須通過學生的主動積極性オ能達到預期效果。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就應著眼于教會學生學習,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在自主學習過程中,所有活動都能夠充分引起學生學習興趣。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經自主得到了充分的保證,學生對學習的態度則會完全改變。在各類課堂上教師不再是知識的權威者,學生也不再是知識的被動接受者;在學習的過程中,教師更不再是專制的監控者,而是循循善誘的引導者;學生不再以死記硬背的方式來獲得知識,而成為知識的發現者和探尋者;在完成學習任務過程中遇到各種問題時,學生也不再是被動的受評者,而是經驗教訓的接收者。在學習的整個過程的主角不再是教師,而是學生。雖然師生地位發生了改變,但這些改變都注重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和作用,即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在學習的過程中進一步提高學習興趣。
總之,只要我們教師不斷加強自身的學習,善于創設情境,因材施教,遵循因勢利導、循序漸進的教學原則,在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上求實、求新,在教學方法上求活,理論聯系實際,采用多種形式就一定能不斷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動手能力,使中職學生同樣樂于學習、善于學習。
參考文獻:
[1]顧明遠《教師的職業特點與教師專業化》《教師教育研究》2004年11期
作者簡介:陳玉,女,重慶市機械高級技工學校車輛工程系,高級講師,主要從事汽車制造與檢修專業理論課教學工作。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5594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