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養學生文言文的學習興趣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文言文,是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作為一種特殊的文學作品形式,文言文記載著諸多文學大家的思想與史事。培養高中學生的文言文學習興趣,是提高高中語文課堂教學質量的必然選擇。在高中階段,文言文所占比例較大,在高考中所占分值比例也很大。利用多種教學方式,促進學生積極學習文言文,有利于高中語文教學難題解決。
關鍵詞:文言文 高中語文 興趣 閱讀
引言
在高中語文教學實踐中,文言文是極為重要的教學內容,也是教學難點。很多高中學生十分討厭學習文言文,并認為文言文學習沒有意義。學生的情緒會影響到教師的教學,使得部分高中語文教師不愿意講解文言文,最終使文言文教學越來越難以推進。關注文言文內容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的重要性,開發不同的教學方式組織教學,才能實現語文學科的素質教育目標。[1]
一、突出主體地位,激發文言文學習興趣
在素質教育全面推行的今天,國家教育體制發生了較大變革。教育體制和教育環境的改變,影響著每一位一線教育工作者。學生要成長,教師必須先成長。教師要發現語文學科教學內容與其它學科的聯系,關注學生語言能力的培養,通過跨學科教學,幫助學生提升個人文學素養水平。每一位合格的語文教育工作者,應當在保障個人專業水平不斷提高的基礎上,積極學習,提高綜合素質,將文言文教學活動推向多元化。在過去的高中語文教學中,大多數教師認為文言文教學內容多,難度大,學生學習興趣不高。因此,利用課堂時間向學生灌輸文言文知識,引導學生利用課本注釋去理解,將文言文翻譯成白話文。還有教師直接帶著學生一句一句翻譯,一句一句記憶,極大地影響了學生的學習興趣。[2]
當前的課堂應當是高中學生自己的課堂,是學生獲取知識,積累經驗的課堂。讓學生死記硬背,是最錯誤的教學選擇。每一位語文教師,都應當在語文課堂中積極轉變個人角色。從一個知識灌輸者轉變成為文言文學習的引導者。讓學生在自己的引導下思考,通過自主思考去獲取文言文知識,有利于高中學生發現自己的文言文學習能力,建立文言文學習信心,從而轉變成為文言文學習興趣。像在講解《燭之武退秦師》這一課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課件,將原文中的重點字詞加粗。讓高中學生以自主學習的方式,結合自己之前的文言文學習積累與個人理解,大膽猜測像“以其無禮于晉,且貳于楚也”中“以”和“貳”的意思,“若使燭之武見秦君”中“若”的意思,“鄭既知亡矣”中“既”的意思。這些詞語已經在其它文言文中接觸過。給學生自主學習的機會,讓學生發現自己具備一定的能力,之前的文言文學習和積累是有用的,獲得成功學習體驗,有利于文言文學習興趣的提升。[3]
二、結合歷史史實,激發文言文學習興趣
跨學科教學,應當是高中語文文言文教學的一大特征。文言文,是古代漢語文章,記錄的自然是歷史進程中的重要事件。學生之所以覺得文言文學習太難,是因為語言難,事件遠。突破學科限制與傳統教學思路的限制,教師將歷史史實引入到高中語文課堂中。讓學生有機會去了解每一個文言文文章背后的社會背景和政治性質,有利于學生更好地發現文言文的文學性。再現歷史史實,是豐富高中語文課堂教學內容,開拓學生個人學習思路的高效教學方法。
在高中課本中,《荊軻刺秦王》、《鴻門宴》、《燭之武退秦師》等,都與重要的歷史事件相關。文言文內講解的事件,還涉及到歷史上著名的人物。因果關系豐富,故事情節動人。脫離歷史史實教學,只讓學生了解文言文對應的現代漢語意思,會讓課堂變得單調且無聊,難以吸引高中學生的興趣。為了保證文言文的整體性,當代教師要在教學設計時加入更多的歷史史實資料,并引導學生以不同的方式去接觸這些歷史史實。在課前,教師要結合教學內容去閱讀必要的歷史圖書,了解準確的歷史史實。在課堂中,根據語文教學的需求,給學生講一講歷史小故事,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能夠讓文言文教學內容更加細致與生動。像在講解《鴻門宴》時,教師可以給學生講一講“鴻門宴前,劉邦和項羽的關系不錯,兩個人一起抗擊暴秦。項羽北上救趙,而在巨鹿背水一戰擊敗秦軍主力。而因為項羽的原因,劉邦西時的道路遇到的抵抗不多,使他比項羽更早到達了咸陽,接受了秦王子的投降,入主咸陽。這樣一來,二人便有了矛盾。雖然劉邦沒有稱王,但項羽還是不爽,想要殺掉劉邦。自此,便有鴻門宴”這樣的小故事,不僅能夠有效鋪墊,還能讓學生的注意力集中起來,對文言文中的故事情節產生期待之感。利用必要的歷史史實充實課堂,是做好文言文教學的重要基礎。
三、營造良好氛圍,激發文言文學習興趣
學習氛圍,對于學生的個人學習情感與學習效果有重要影響。在高中語文課堂中,教師要引導學生發現文言文之美,促進學生在審美中學習知識,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獲得愉快的學習體驗。激發學習興趣,利用有效的教學,讓學生的學習興趣成為個人所掌握的知識,有利于高中學生學習欲望的強烈化。[4]
每一個文言文故事中都有重要的人物,涉及到人物形象與人物情感,教師還需要引導學生分析文言文故事中人物選擇的合理性,明白作者的寫作意圖。營造良好的氛圍,需要教師放手讓學生去理解,讓學生去學習,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同樣在學習《鴻門宴》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借助自己所講解的史實,去分析劉邦和項羽兩個重要人物的關系與利益聯系。讓學生在大背景下去嘗試理解文言文內容,想一想在那樣的背景下誰的選擇是正確的。鼓勵學生大膽發言,在民主化與和諧化的課堂中積極表達,有益于學生興趣的提高。
結語
綜上所述,將文言文的地位提上來,讓每一位高中學生都關注文言文學習,降低畏難情緒,才能讓教師和學生在課堂互動中共同成長。不斷開發新的教學方式,教師教起來輕松,學生學起來快樂,才能教學相長。根據學生的實際學習水平選擇最恰當的教學方法,加強快樂與成功學習體驗,有利于文言文教學難題的有效解決。
參考文獻
[1]邱楊柳.淺談如何激發高中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J].神州,2018,(25):81-82.
[2]譚小桂.新課改背景下如何激發學生對高中語文文言文課堂教學的興趣[J].新課程·中學,2018,(9):175.
[3]歐陽亦晴.高中生文言文學習興趣的培養探析[J].人文之友,2018,(10):264.
[4]張建.高中語文教學如何培養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J].新智慧,2018,(11):82.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3328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