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養學生數學學習興趣之我見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興趣是一種帶有濃厚情感色彩的心理傾向,是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主動探索新知識不可缺少的動因。如果在數學課堂中,學生對數學有了興趣,就能體會到動腦思考問題和解決數學問題的樂趣。由于數學內容具有抽象性,學生感到枯燥乏味,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應該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讓學生樂意參與教學活動,并真正實現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主體地位,在教學中,教師要善于用生動的語言,有意義的實例,直觀的教具創設出生動活潑,豐富多彩,引人入勝的教學情境,誘發學生的求知欲望,使學習成為學生的在需要,由“要我學”變為“我要學”,從而提高教學質量。
關鍵詞:小學生;數學;學習興趣;培養;策略
素質教育的開展,新課標的實施,迫切要求我們每一位教師認真思考如何適應新課程標準的要求,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我認為,教師的首要任務是培養學生的學習學習興趣,學生有了興趣,才會主動地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并且尋求更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數學是一門基礎科學,是研究其它自然科學的工具,只有掌握好數學,才有可能成為其它科學領域的有用之才,同時,數學又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我們的衣食住行更是時時離不開數學,但數學又很抽象,這往往使一些學生難以理解。這就需要我們數學教師在日常生活中想方設法把抽象變形象,讓學生產生學習數學的濃厚興趣。以下是本人的一些觀點與大家共享。
一、數學教學要生活化才能培養學生學習的興趣。
傳統的數學教學,學生最直接最感性的認識就是做“數學題目”和解題,這種片面性造成了數學遠離生活,遠離大眾的錯覺。而真正的數學是豐富多彩的,它有著實實在在的生動活潑的生活背景。筆者以為,數學學習生活化,密切數學與生活的聯系,還數學以本來面目是我們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尤其是小學教育工作者義不容辭的責任。所以,我們數學應從小學生已有的生活體驗出發,從生活中“找”數學素材和多讓學生到生活中去“找”數學,“想”數學,使學生真切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這樣“身臨其境”地學數學,有利于保護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激發學生數學的興趣。由于現行的小學數學教材大多仍是老教材,許多教學內容遠離兒童生活實際,因此,教師在設計教學方案時,應創造性地使用教材和改編教材,更多地聯系實際,貼近兒童,增強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如在進行應用題教學時,我一般都不采用教材上的例題,而是,從學生已有的生活體驗出發,從學生熟悉的生活中去“找”教學素材。例如:教學常見的百分率時,我首先組織學生開展扔沙袋打靶游戲,請學生算一算自己打靶的命中率,然后組織學生進行口算競賽,請學生算一算自己口算的正確率,最后請學生算一算,今天本班學生的出勤率。這樣采擷生活數學實例,由于是學生熟知的,學生容易體會到數學就在自己自邊,感受到數學的趣味和應用價值。從而增強了學生對數學的親切感,激發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二、數學老師要關心學生才可能更好地培養他們的學習興趣。
學生如果喜歡他們的老師,那么自然會對這個老師所教的學科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這樣發展下去,相信他們的學習成績一定會提高。因此,教師就需要有一顆博愛和寬大的心,去體貼和關心他們的學生。特別是成績較差的學生,他們往往很自卑,對學習沒有興趣,上課無精打采、灰心喪氣。為了消除他們這種強烈的自卑感,教師就需要在教學中努力去尋找他們的優點,并及時對他們進行表揚和鼓勵,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從而努力學習?!皵底邮^,不如獎子一長”說的就是這個道理?!耙蝗諡閹熃K身為父”教師對學生的影響是終身的,教師形象的樹立直接影響學生對這門學科的態度?!皭畚菁盀酢蹦銗蹖W生,學生就會愛你,學生愛你就會愛上你所教的這門課程?!盁釔凼亲詈玫睦蠋煛睂W生愛上這門課程就會在不知不覺中對這門課程產生興趣。這是培養學生學習興趣的關鍵。
三、數學老師要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來激發其學習興趣。
學習的最好刺激,乃是對所學材料的興趣。在傳統教學中教學內容的呈現形式多表現為單維性,即從抽象的數學文字到抽象的數學公式,顯然不能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不能調動學生的思維積極性,更不利于學生對知識的獲取和記憶。而如果利用多媒體就能以鮮艷的色彩、優美的圖案、動聽音樂和喜聞樂見的動畫形象再現客觀事物,充分刺激學生的感官,長期吸引學生注意力,以輕松愉快的心情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我在制作課件時,經常運用學生比較喜歡的的卡通形象,如喜羊羊與灰太狼、貓和老鼠等。學生在自己喜愛的動畫片中學習知識,思想始終是處于高度興奮之中,掌握的也比平時要好。
又如在學習《平移與旋轉》一課時,我運用多媒體向學生展示了不同物體的動態的運動過程,學生們的目光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他們一邊看一邊用手比劃物體的運動方式,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學習了新知識。
四、數學老師要讓學生體驗成功的喜悅,增強學生不斷學習的興趣。
學生學習上的成功,能夠滿足學生成長中自我提高的需要,增強學生的自信心,使學生獲得成就感,產生強烈的、新的內驅力,給新知識學習帶來興趣和動力。因此,教師要鼓勵學生嘗試探索,體驗成功,承認學生個性差異,因材施教,善于發現每個學生的進步,讓學生人人有機會獲得成功,從而體驗到不同層次的滿足感和成就感,增強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后進生一般學習信心不足,認為自己不如別人,常抱破罐子破摔的心態。因此,教師在上課時,向他們提出一些他們能夠達到的小要求,布置一些他們能夠完成的作業,使他們常處于積極的學習狀態,感到自己有能力進行學習,從而不斷增強自信心,改變原有的認知,樹立信心,看到成功的喜悅,一改消極被動的局面,學生學習積極性就能逐漸被調動起來。他們在老師和同學們的表揚聲中,體驗到成功的喜悅,從而激起他們學習數學的興趣。
總之,數學教師要運用各種科學的教學藝術去打開學生求知的心房,去點燃興趣之花,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學生對學習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才能在樂中學,逐漸形成自覺學習的習慣。通過激發學生興趣,提高質量,也符合小學生心理發展的規律,學生階段一切都是從興趣入門,打開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之門,是我們每個數學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對學生的數學學習十分重要,也是學好這門學科的前提和動力源泉。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想法設法培養和激發學生的數學興趣,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這樣,學生的數學學習才有動力,教師的數學教學才有活力。
參考文獻:
[1] 田萬海,《數學教學》,浙江教育出版社;
[2] 袁振國,《當代教育學》,教育科學出版;
[3] 孫明符,《數學教師教育》,遼寧民族出版社;
[4] 楊秀青,《合作學習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實踐》.
?。ㄗ髡邌挝唬嘿F州省貞豐縣小屯鎮頭貓小學)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1039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