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實踐的方法策略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初中階段的學生正處于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初步形成的關鍵時期,在此階段進行社會核心價值觀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本文主要探討了如何有效地向中學生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讓中學生了解并認同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
【關鍵詞】核心價值觀;德育滲透;紅色文化;培育合力
【中圖分類號】G63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1270(2019)12-0092-01
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指出,要強化教育引導、實踐養成、制度保障,發揮社會主義核心價值對國民教育的引領作用,圍繞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推動核心價值觀融入到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識教育、社會實踐教育各環節,體現在教材教學、校學校風建設之中。因此,要讓中學生能夠健康的成長,學校和教師應大力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滲透到各個方面。
一、結合德育教材滲透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課堂是教學活動的主要陣地,核心價值觀的滲透可以體現到日常的課堂教學過程中,通過潛移默化地滲透,促使中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1]。因此,可以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德育課程的教學過程中巧妙地植入。
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的“友善”為例,教師應該在教材的基礎上提煉出涉及到“友善”的德育內容。不同年齡段的學生,其理解能力也存在一定的差異,教師還應從學生實際情況出發,如七年級學生進入中學不久,教師要注意培養學生的自我適應能力,讓學生懂得自立自強,并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重點培養學生關愛、自尊、自強意識的課程。八年級學生應重點為他們講解與人合作的重要性,逐漸內化其道德品行。九年級學生要注重培養其自主解決實際社會問題的能力,縮短學生與核心價值觀的距離,通過發生在學生身邊的案例培育友善價值觀,從而使學生能以中立的角度看待身邊發生的事情。
二、融入紅色文化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紅色文化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關系密切,前者是后者的載體和資源,后者則是對前者的傳承和弘揚。因此,中學階段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可以將紅色文化融入其中,充分發揮其德育價值,豐富中學德育教育的內容、方式和路徑,促使廣大中學生樹立愛國主義情懷,增強集體責任感。
為此,學校可以舉辦多種形式的紅色文化教育主題活動,增設一些與之相關的課程,舉辦主題講座,多舉措激發學生對紅色文化的興趣,促使學生主動了解紅色文化的知識。相關課程和講座可以邀請紅色人物或其后代來講,這樣可以增強革命年代紅色文化的真實感。所講內容必須符合新時代的特點,不能僅僅是敘事,可以講波瀾起伏的革命歷史,抗戰紅軍的英勇事跡,新時期重走長征路踐行“長征精神”的人物故事等。如此,能夠讓學生在聽故事的過程中感悟紅色文化的內涵。
三、立足傳統文化滋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學校應大力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深入挖掘其中蘊含的思想觀念、人文精神和道德規范,并能夠結合時代特點加以創新,使傳統文化彰顯時代魅力。中學階段,可以充分借助優秀傳統文化中的德育資源,深化孝老愛親教育、誠信教育、勤勞節儉教育,促使學生提升道德水準。
四、形成培育合力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教育活動的有效性不是學校一方的責任,還需要家庭和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同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也需要三方合力共同作用,才能真正產生效果[2]。除了上文中提到的學校應做出的努力外,家庭是社會的基本細胞,家風體現的是一個家庭的風氣和文化,也是傳統倫理道德的傳承。父母應積極進行自我教育傳承良好家風,選擇恰當的方式增強對孩子核心價值觀的教育力度。
社會團體應做好宣傳工作,充分運用“互聯網+”傳播主流價值觀,開展網絡德育,以中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于細微之處影響他們的思想、價值,避免不良價值觀對其造成思想侵害。
青少年是祖國未來的希望,在中學階段向學生滲透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一項鑄魂工程,事關國家前途、民族命運,同時也是一項固本工程,影響著每位中學生的價值取向和心理健康發展,其重要性可見一斑。因而,在當前社會價值多元化背景下,廣大教育工作者應積極探索更具長效性的培育方法,為國家培育出全面發展、知行合一的高素質接班人。
【參考文獻】
[1]胡媛媛.中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途徑與方法[J].佳木斯職業學院學報,2014(08).
[2]韋乂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初中道德與法治課教學模式探析[J].教育觀察(下半月),2017(04).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4415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