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基于成果導向理念的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教育實踐途徑研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是高等院校的一項重要政治任務。當前大學生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成果導向教育是根據學生學習成果確立目標,反向設計達成方式的教育模式。我院基于成果教育理念,通過確立“愛國、敬業、誠信、友善”四個方面的目標,反向設計“課堂留印、文化熏陶、實踐體悟”三條實踐路徑,深入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取得了明顯成效。
  關鍵詞:成果導向理念;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實踐途徑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9)16-0023-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9.16.014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發揮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國民教育、精神文明創建、精神文化產品創作生產傳播的引領作用,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社會發展各方面,轉化為人們的情感認同和行為習慣?!敝袊厣鐣髁x已進入新時代,在新的時代背景下,大學生在思想政治方面的價值取向直接影響著未來國家建設者的行為方向和社會的發展高度。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從根本上指明了大學生思想建設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地位越來越顯著,現已經成為價值引導的核心內容。
   一、當前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基本現狀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由國家層面、社會層面、個人層面三個部分組成,這三個層面相互促進、相互影響,其中個人層面的價值準則(愛國、敬業、誠信、友善)也就是個人的思想道德修養,決定著國家層面的價值目標能否實現,也決定了社會層面的價值取向是否正確。因此,對大學生進行核心價值觀教育主要集中在個人層面的價值準則。但是,在實際的思想道德教育過程中,大學生的核心價值觀教育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
   (一)愛國主義教育
   當前部分學校的愛國主義教育內容較為陳舊、更新緩慢,很多學校將精力放在對知識的理解與論述上,沒有很好地結合時政熱點,對大學生的某些不恰當的行為也沒有給予應有的糾正。大學生不冷靜、易跟風的特點,導致他們容易沖動,我們教育工作者需要結合大學生的特點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二)敬業思想培育
   1.敬業教育的欠缺
   時代飛速發展,注重理論的書本式傳統教育已不適合當前的社會環境,很多學??偸潜局耙圆蛔儜f變”的傳統思想教育學生,注重理論層面,卻忽視了現代社會對大學生個人素質和職業道德的要求已經越來越高。
   2.敬業思想不端正
   敬業不僅僅是敬重職業,也要敬重學業,部分大學生存在曠課、逃課、外出通宵等情況。在職業和學業方面也不懂如何權衡,有些大學生在校期間因忙于兼職而耽誤學業,也有的大學生眼高手低,對自己未來期望過高,不滿意當下的職業、崗位,導致工作怠慢,不認真。
   (三)誠信精神養成
   1.誠信教育體制不健全
   學校對誠信的教育應該逐漸完善,重視起來,并貫徹到底,有的大學把誠信教育放到大一來講之后少有過問,取而代之的僅僅是大學生誠信手冊,此外,有的大學在學生誠信教育的獎懲制度上存在缺陷,賞罰不明確。
   2.沒有良好的誠信意識
   經過十年寒窗苦讀的大學生,進入大學校門開始放松自己,沒有好好學習知識,卻又不想掛科,從而有了考試作弊的失信行為。在助學金上,有些大學生惡意造假,虛報自己的家庭條件等,這些不誠信的行為時有發生,究其根本是誠信意識淡薄。
   (四)友善思想教育
   1.友善教育重視不足
   友善是優秀的中華傳統美德之一,但在當代快節奏的生活中,高校針對友善價值觀教育的重視度也不足,弘揚友善精神多通過公益廣告和宣傳標語來實現,對于價值觀正在逐漸形成的大學生而言,這還遠遠不夠,對大學生的友善思想教育勢在必行。
   2.不友善行為時有發生
   每個人都有自己獨有的相處方式,但與人友善這種品質人人都應該具備,有的大學生對同學漠不關心、待人不友善,助人為樂觀念十分淡漠,尊師敬長的思想也漸漸退化,甚至出現網絡暴力、校園暴力等現象。
   二、成果導向教育理念
   成果導向教育是指非常精準地把關注點集中在組織教育系統上,以保證學生得到的經驗,可以幫助他在未來生活中贏得真實的、有效的、本質的成功。該理念強調以學生在一段特定的學習經歷后所預期達成的最終學習成果為出發點,注重學生的個人表現與個人發展, 重點就在于明確成果目標、反向設計達成方式、優化調整策略等。
   世界各地的人才培養模式因成果導向教育理念的提出而產生了巨大的影響,一方面,成果導向教育模式先進、科學的理念引起了社會上的廣泛關注,美國、英國等很多高等教育發達的國家將之確定為國家教育改革的主流教育理念,同時該理念也在不斷地演進、完善,走向成熟。另一方面,成果導向教育理念的實用性、創新性吸引了部分國家和地區的關注。如,香港教育學院提出了7項核心能力,像社會互動能力、問題解讀、溝通能力等都是畢業生應該具備的,而這些能力正是根據成果導向理念進行課程體系安排而提出的。
   傳統的思想道德教育理念側重對學生灌輸,并沒有關注學生的能力是否符合預期、符合社會發展的要求。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在成果導向教育理念的指導下將迎來一條切實可行的實踐途徑。
   三、成果導向教育理念下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實踐途徑
   (一)依據成果導向理念,明確目標
   1.愛國情感
   第一,自身使命。幫助大學生清晰地認識到自身的發展與國家、社會的密切關系,使其不但刻苦地學習理論文化知識,掌握先進的科學技術、技能,而且發揚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美德,成為全面發展的高素質人才。    第二,理性愛國。大學生的年齡段主要集中在18-22歲,縱然情智日益豐富,但心智仍未成熟,容易被煽動,故理性的愛國思維顯得尤為重要。做到理性愛國,就必須要提高辨別是非的能力,遇到事情時能夠冷靜、不沖動。
   第三,全面發展。將理性的愛國思維落實到實際行動中,成為有著良好道德品質、正確價值觀、廣博文化知識、身心健康的全方位人才,而且也擁有足夠的勇氣、智力來面對未來人生中遇到的多種挫折。
   2.敬業精神
   第一,養成獨立的性格,能夠吃苦耐勞。當代大學生大多是獨生子女,基本生活在嬌生慣養、坐享其成的環境中,以致很大一部分學生對待學習、工作的態度,并不那么認真,甚至敷衍了事。因此,養成敬業精神十分必要,讓大學生意識到工作的嚴肅性、重要性,在未來的工作中要有勤懇的工作態度,樹立責任心。
   第二,具有創新精神。當代大學生生活在科技高度發達的時代,他們獲取信息的途徑豐富、思維活躍,且知識面廣,培養他們的創新精神,讓他們在將來的工作崗位上開動腦筋,大放異彩,成為對社會有貢獻的人。
   第三,事事敬業。敬業精神對個人道德品質的塑造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忠于職守、兢兢業業有利于個人行為的養成,從而由對工作敬業發展為事事敬業,成為一名真正敬業的人。
   3.誠信精神
   誠信是立身處世的根基,是一個人最基本的道德底線與素養。大學階段學生受到的教育,對于學生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與完善具有十分重要的推動作用。因此,大學生要不斷提升誠信素養,提高誠信品質,養成良好的道德規范,從而更好地成才,為社會的和諧發展做貢獻。
   4.友善意識
   第一,重視友善意識。友善是一個人道德修養的基礎,卻是最容易忽視的。當代大學生有愛心,但付出行動的人很少,沒有意識到友善的重要性。因此,讓大學生認識到友善與自己息息相關,與人為善、友好待人也是高尚的道德品質。
   第二,彌補性格缺失。當代大學生個性張揚,但抗壓能力弱,友善意識可以幫助彌補大學生在性格方面的缺失。勇敢面對自己在性格方面的不足,遇到困難調整好心態,用笑容來應對。
   (二)依據目標,反向設計實踐途徑
   根據成果導向教育理念的先進思想,對大學生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必須牢牢地圍繞德育成果目標,針對大學生年齡階段的發展特點和規律,從“教育引導、文化熏陶、實踐體悟”三個維度入手,反向設計實踐途徑,實施“核心價值觀入心入腦行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弘揚行動、核心價值觀志愿行動”三項教育行動。
   1.走進課堂,讓價值觀教育“亮”起來
   認同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不會自發生成的,要想全面、深入地學習核心價值觀的內容與精髓,課堂這一主渠道必不可少,課堂教學的作用必須能夠得到充分的發揮。
   重視思想政治教育課堂。在理論方面,打好堅實的理論基礎,可以采取講授法、案例法、小組法等方式。在實踐方面,主要采取師生訪談、論文寫作、讀書報告、知識競賽、征文、社會實踐等方式,讓大學生在實踐中實現對價值觀的知行轉化。
   融入教育教學過程。充分發揮課堂的主陣地、主渠道作用,在各學段、各學科的德育目標之中滲透價值觀教育的主旨和要求,既要傳道授業解惑,又要注重將核心價值觀自然而然地融入到課堂教學中去。
   創新學習形式。開展“大學生講思政課”,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報告主題,結合學生日常學習生活狀況,確定具體宣講內容,讓學生變身“傳道授業”的導師。
   聯系社會熱點。將人們普遍關注的社會熱點問題如房價、就業、教育、衛生等現象引入課堂,科學、全面、辯證地進行分析,幫助學生分辨是非,能夠理性、客觀地看待問題。
   2.融入傳統文化,讓價值觀教育“厚”起來
   深入挖掘中華傳統文化飽含的思想境界、道德情操,結合高校自身實際,充分發揮優秀文化育人的功能,使大學生在潛移默化中自覺認同核心價值觀,讓中華文化展現出深厚底蘊和燦爛輝煌。
   結合當地歷史文化,創新文化育人途徑。高??蓞f同駐地博物館共建傳統文化教育基地,組織學生到博物館參觀學習,深化學生對當地歷史文化的了解,拓展學生的眼界和視野,讓學生積極繼承與發揚優秀的傳統文化。
   積極開展傳統文化活動。立足高校自身的辦學傳統和文化積淀,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開展論語誦讀活動、學習弟子規活動、舉辦漢服走秀、詩詞大會等活動,實現民族性、歷史性、文化性、藝術性的有機統一。
   3.攜手志愿服務,讓價值觀教育“活”起來
   社會實踐是育人的重要載體。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到學生的社會實踐環節中去,引導學生積極參與社會實踐活動,在實踐中提升素質、服務社會、實現人生價值,不斷領會和認可核心價值觀。
   學生走出課堂、體驗社會的重要途徑就是參與社會實踐。組織開展敬老、美化城市、車站義工、文明出行等系列活動,鼓勵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用實際行動幫助他人、點亮社會,培養友愛互助、勇于擔當、樂于奉獻的精神。
   榜樣塑造是開展學生教育的有效途徑,開展發現“身邊好人”,爭當“學習標兵”、推薦身邊好人等先進人物評選活動,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與道德觀念,營造崇德向善、見賢思齊的濃厚氛圍,同時引導學生認同、自覺踐行核心價值觀,還要充分發揮學校領導、教師、學生干部、學習標兵的示范帶動作用,為廣大學生樹好榜樣,達到“知”“行”結合、“言”“行”統一。
   四、結語
   運用成果導向教育理念,開展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有利于大學生思想的轉變,價值觀念和道德素養的形成和完善,有利于進一步挖掘大學生自身的潛質,促進大學生身心健康發展,創建和諧文明的校園。
  參考文獻:
  [1]申天恩,斯蒂文·洛克.論成果導向的教育理念[J].高校教育管理,2016(5).
  [2]李志義.成果導向的教學設計[J].中國大學教學,2015(3).
  [3]趙?,?,駱雁南.基于實踐育人理念的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路徑探究[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2016(8).
  [4]吳浩.基于全員育人理念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途徑探析[J]. 延邊教育學院學報,2018(1).
  [5]許靜波,張旭.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實踐路徑研究[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6(2).           [責任編輯 薛曉靜]
  作者簡介:杜福杰(1969.10— ),男,漢族,山東高密人,教授,研究方向:教育管理。
  劉峻齊(1988.1— ),男,漢族,山東淄博人,講師,研究方向:學生管理。
  馬玉青(1990.10— ),女,漢族,山東青州人,助教,研究方向:思想政治。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03412.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