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高中歷史合作學習中“邊緣人”的激勵策略初探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高中歷史課堂小組合作學習中存在“邊緣人”現象,這部分學生游離于小組合作學習之外,影響小組合作學習的效果,不利歷史核心素養的落實。針對這種現象,本文主要探討在課堂教學方面激勵邊緣人融入小組合作學習的策略。
  【關鍵詞】小組合作;邊緣人;歷史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13-0293-02
  小組合作學習主要目的通過生生之間的交流,使全班的學生都積極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但在課堂觀察中,筆者發現在小組合作學習中總有一部分學生或閑聊或保持沉默,沒有真正參與到小組合作學習中來,形成合作學習中的“邊緣人”現象。針對這種現象,筆者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調動“邊緣人”的積極性。
  一、創設情景,激發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沒有興趣的學習,無異于一種苦役;沒有興趣的地方,就沒有智慧和靈感?!币虼藢W生學習的興趣可以說是學科教學是否成功的關鍵。在小組合作學習過程中,要盡可能多去引導學生創設教學情境,以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抓住學生的好奇心,進而營造活躍的課堂氣氛。
  如必修二《第一次工業革命》這一課中工業革命的原因時:工業革命是大機器工業取代了工場手工業,工業革命爆發的原因有那些?假設你生活在18世紀中期的英國,你現在需要建立一個機械化的工廠,同學們覺得需要那些條件?這個問題一下子把歷史知識與現實生活聯系在一起,吸引了學生的興趣。大家都七嘴八舌地說:資金、工人、市場、……其中一個平時上課經常無精打采的同學最活躍。據筆者的了解這個學生的家里是開服裝廠的。接下筆者再提問:“結合所學知識,在18世紀中期的英國,這些資金、工人(勞動力)、市場、技術、制度保障,這些條件具備嗎?請同學們以小組為單位討論,并派代表回答。家里開服裝廠的學生代表他們小組,率先進行發言,這位同學的積極性大大提高。
  情景教學是一種體現人本教育的新型方法,它符合高中生的認知心理與需求,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尤其激發邊緣人的學習情趣,升華了他們的學習情感,提升了他們的學科素養。
  二、分層教學,樹立信心
  分層教學的核心就是面向學生全體,正視不同學生的個體差異,使學生在自己原有知識基礎上得到發展,在每一節課內都能收獲成功的喜悅,從而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自信心。邊緣人游離于課堂之外,歷史基礎知識比較薄弱,小組合作學習問題設置對這部分學生來說過于難,從而失去了信心。教師應該根據重難點,合理設計每次小組合作學習的討論任務,設計的任務應盡量符合“最近發展區”原則,較為簡單的題目無需討論,設計有一定難度借助小組力量才能解決的任務。
  筆者所在的學校班級每個小組按照學習能力劃分從高到低A、B、C三個層次,C層次的學生基本上都是學習的邊緣人,在小組合作探究適當設計一些問題讓C層次的學生能夠經過小組合作的探究得出答案,提高邊緣的人參加小組合作學習的積極性。如必修3《輝煌燦爛的文學》這一課,筆者先提前讓學生預習,課堂上展示以下詩歌:
  1、奏陶唐氏之舞,聽葛天氏之歌;千人唱,萬人和;山陵為之震動,川谷為之蕩波?!抉R相如
  2、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畎?
  3、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鸥?
  4、醉里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后名??蓱z白發生!——《破陣子》辛棄疾
  筆者設置問題第一問:依據本課所學的文學特點,判別以上文學作品的體裁。這一問明確規定讓C層次的學生回答。第二問:結合所學知識,上述作品分別反映了怎樣的社會環境。從中得出什么啟示?這一問由B層次的學生回到,A層次的學生負責組織談論,并給B、C層次的同學給以幫助。這樣讓全班同學尤其是C層次的同學有了明確的任務,并且自己稍稍努力就何以完成的任務。這樣才能讓各個層次的學生尤其是邊緣人在參與中樹立起好學的自信心,養成積極參與的良好習慣。
  三、多樣合作,發揮潛能
  小組合作學習就是為了調動每個學生都有機會參與教學過程,雖然邊緣人的學習基礎和習慣比較弱,但有些邊緣人在其他方面還是由特長的,如有的邊緣人有表演或唱歌、繪畫、電腦技術等特長。如果開展多種形式的小組合作方式,如小組討論、小組辯論、小組收集資料以及小組為單位編演歷史情景劇等,能夠為邊緣人的個人特長提供發揮的機會,既激發了邊緣人學習興趣,調動了參與教學的積極性,更重要讓邊緣人有一種成功喜悅。
  以必修1《抗日戰爭》為例,筆者課前設置小組合作學習的四個內容:第一展示有關抗日戰爭的歌曲,說說這些歌曲表達怎樣的感情;第二自編自導七七事變的話?。坏谌占哲娫浽诩亦l附近犯下的罪行,并做成數字故事展示;第四收集家鄉的抗戰事跡,并做成數字故事展示。全班八個組可以根據自己組員的特長選其中一個內容作為小組學習的任務,遇到問題可以請教老師。上課時,筆者讓每個小組展示自己的學習內容,其中一個組派代表演唱《松花江上》,其中有一個上課經常睡覺的同學唱得特別好,把淪陷區人民悲憤之情以及恢復家鄉,恢復祖國的強烈愿望,抗擊侵略者的堅定信念變現得淋漓盡致,把全班同學都感染。筆者和同學們對這位同學刮目相看,意想不到這位同學還有這樣的才華,給以很高的評價。這位同學受到鼓舞,接下來的歷史課都十分認真。另外一個小組展示數字故事《歷史追隨——廣增之戰》,主要講述抗日戰爭時期發生在家鄉的一場戰役。這場戰役剛好發生上課經常保持沉默的同學所在的村莊,這個同學在調查和制作、展示數字故事方面都積極參與,而且他制作的數字故事十分精美,同學們被他所制作的數字故事深深吸引了,并要求到他的村莊實地走訪。這兩位同學可以說是小組合作中的邊緣人,但在多樣化小組合作模式中發揮了自己的特長,感受到成功的喜悅,積極投入小組合作學習中。
  通過有效創設情境、分層教學、多樣化的合作模式,通過這些手段這些學生吸引、鼓勵的學生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邊緣人參與小組合作,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讓小組合作助力課堂教學,讓課堂因邊緣人而更加精彩。
  參考文獻
  [1]李葉峰.小組合作學習中的“邊緣人”現象探析[J].當代教育科學,2013年16期.
  [2]張霞霞.高中生“邊緣人”成因及矯治策略研究[J].華夏教師,2016年01期.
  作者簡介:吳曉燕(1982.10-),女,廣東增城,現任廣州市增城區荔城中學,中學歷史二級,高中歷史課堂改革教學。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44225.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