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數學作業設計存在的問題及改進策略分析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小學數學是關系到培養學生數學思維,為日后的數學學習做出鋪墊的重要課程學習。作為教師要通過加強作業設計模式的創新,通過引導學生的興趣點和參與點來提高教學質量。在當前素質教育的大背景下需要的一位數學的引路人而不是一位教授者,學生需要學會的不僅僅是數學課本上的公式例題而已,更重要是將整個學習方式都熟練貫通。在小學的數學生涯是他們學習數學的第一城,為他們日后數學學習打下堅實基礎,所以引導他們正確的學習才是當下教師的首要任務。
【關鍵詞】小學數學;作業設計;改進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13-0286-01
引言
數學是一門獨具魅力的學科。在小學學習階段,數學是一門與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學科,也是對學生自學能力要求較強的一門學科。傳統的數學作業設計模式方面較為單一,以及存在著作業規律性交叉和適用度不強等諸多問題。為保證學生數學學習質量,任課教師就要從提升小學數學作業設計質量入手,結合小學生學習習慣和思維規律,不斷探索出符合小學生學習特點的作業設計模式。
一、小學數學作業設計存在的問題
1.難易度控制不佳。
小學數學是學生學習數學的起點階段,因此作業的難易度設置成為控制小學數學作業設計質量的關鍵。但現在的小學數學作業普遍存在著作業設計偏難的問題,使得一些小學生無法充分的體會到教師在作業設計中所蘊含的數學思維思想,使得整體作業考核質量不佳。
2.作業實用性不強。
作業是為了鞏固學生作業知識的一種訓練形式,但現在的小學數學作業普遍存在著實用性不強的缺點。小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發展還不全面,這也決定了小學數學是需要與實際生活問題聯系到一起去的。但一些教師在布置數學作業時沒有將數學問題和實際生活問題聯系到一起,使得數學與實際相脫離,無法順利的幫助學生們構建一個數學與生活的協同認知體系。
二、小學數學作業設計的改進策略
1.合理任務分工,有效控制難度。
小學生的學習能力是有限的,要想從根本上提高小學數學作業的質量,教師就必須從根本上改善小學數學作業的難易程度。將不同學習能力的學生都可以在小學數學作業中找到自己的學習方式,通過有效合理分工的作業小組學習模式,將不同的作業任務分配給多個小組,以此來分割教學難點,從根本上改良小學數學的作業質量。通過不同學習任務的安排,使得教師能夠對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有一個基本的把控,并據此來安排他們的數學學習進程。
例如在教學小學數學統計這一模塊時,教師可以根據居住地或是學生家庭情況合理的對教學任務進行分配,將不同地區和不同規模家庭的數據交由學生們進行統計并記錄下來。在開展小學數學作業總結前,教師要先將學生所統計的數據進行合理的分類,在實際作業教學中,根據數據分類的情況將學生們分成不同的小組,以一個小組合作的學習模式來交流數據,并進行簡單的總結。在統計教學作業的后半部分,教師可以組織學生每組選出幾名學生進行數據結論匯報并由教師進行點評,通過教師的檢驗能力來幫助學生們找出他們在統計數據、分析數據、處理數據等過程中的不足之處。教師在點評過程中要以一個科學合理的方式進行點評,并注意不要過于打擊到小學生們的學習信心和積極性,以一個友善的教師角色來對他們進行學習方面的引導,從根本上提高他們的作業參與積極性。
2.規律融入作業、引導思維鍛煉。
小學數學的問題規律性很強,需要學生們自主的去尋找,去發現數學問題的規律,這也是通過一次良好的作業流程來培養思維能力鍛煉的機會。但小學生的學習能力往往不足,獨立思考的能力需要有人將其引導出來。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善于引導學生總結作業問題的內容,探究其中蘊含的規律并結合自身的經驗進行總結,并反思回顧整個作業的學習內容,提高自身的解題能力。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整體的課程反思學習,引導學生反思回顧課程內整個解題過程,感悟出有序不重復不遺漏的數學思維過程,將知識經驗轉化成自身在解決問題時可以使用的策略,在解決不同的問題時引導學生進行思辨的異同點,在進行思考的過程中可以進行其中蘊含知識點的聯系。
在解決植樹問題模型中,時鐘在不同的時間敲下不同的次數。在四點鐘敲下4下需要12秒,問在6點鐘需要多少秒。而在此類問題的處理中,學生應當運用的方法應該是先找到問題給出的數學模型,在進行有序的思考,在結合問題給出答案。
3.課本聯系實際,設立情景作業。
小學生的理解能力一般,對于抽象事物的接受能力還不足以直接理解一些復雜的數學概念,在布置數學作業時,教師可以將課本上的知識要點與實際的生活問題聯系起來。將更為直觀的數學知識概念通過實際生活的一些事物展示給學生,化抽象為直觀、化復雜為簡單,通過一個合理的實際問題的情景教學,全面提升小學數學作業的教學質量。
例如在教學圓形這一模塊時,教師可以將課本上關于圓形的幾何知識與實際生活中許多圓形物體的特性聯系起來進行作業布置,讓學生們從實際生活中就可以尋找到作業答案的原型,讓整個數學作業看起來不那么陌生,從心底里提高小學生對數學作業的接受能力。在總結作業的討論會上,教師還可以創立一個關于圓形的教學情景,讓學生們通過認知周圍圓形物體并制作一些圓形物體模型的方式來調整教學布局,從而改善教學質量。教師在作業設計中要發揮出良好的引導的作用,提出一些能夠帶動學生們參與作業實際操作的問題,把更直觀的數學概念展示給學生們,將抽象轉變為直觀,帶動學生的作業積極性,讓學生們動手動腦全面發展。
三、結束語
小學數學作業設計當中,存在著很多問題,這些問題不僅影響了學生對于數學學習的興趣,還很有可能影響到學生的學習效率,從而使學生學習成績下降。小學數學作業是幫助學生鞏固課堂知識,強化數學思維訓練的中要課程組成部分。但目前小學生數學作業設計還存在著難易度控制不佳、作業實用性不強和作業規律性混亂的問題,為此教師要從根本上改良作業設計理念,通過小組學習、問題設置、探究學習等方式,全面提升小學數學作業設計質量。
參考文獻
[1]孫靜文.農村小學數學作業設計的問題、原因和對策研究[J].新校園(中旬),2016(8):82-82.
[2]楊幫武.小學數學作業設計的問題與策略初探[J].吉林教育,2014(26):58-58.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4424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