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數學作業設計的問題與策略探析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小學生做作業的積極性需要教師的培養,教師運用合理的教學方法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生 的學習熱情,在教學中加入生活化元素,開展多樣化教學方式,可以優化作業布置方法,提高學生的作業 完成率,有效培養學生的數學掌握能力,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效率。
關鍵詞:小學數學;作業設計;策略
現代教育需要教師更加務實,創新,這不僅體現在數學教學上,更應滲透在數學作業設計中,教師應 針對全體學生的特點,靈活、準確地把握作業設計的 方向,注重作業設計的層次性、深入性、銜接性、實 踐性。
一、小學數學作業設計中的問題分析
1. 小學數學的作業量較大
老師們為了孩子的成績能夠提高,就會使作業的 數量增加,看中了數學作業的數量,而質量上就被忽略 了。校外輔導班布置的作業,現在的家長為了能讓孩子 的成績提高,大部分都會去輔導班,就像奧數班,而輔 導班必然也會布置一定的數學作業,這就大大增加了學 生的負擔。
2. 小學數學的作業設計形式比較死板
現在小學數學的作業形式都是書面形式,比較單 一,這樣學生也只是對書面的作業比較了解。而我們的 目的是讓學生得到全面的發展,那么我們更不能在作業 的形式上限制小學生的發展。
3. 小學數學作業設計的內容比較局限 根據調查發現,小學生的數學作業內容太過狹隘,并且有的題已經跟不上時代的變化,小學生還非常小, 他們不了解已經脫離了他們的生活。所以在小學數學作 業內容的選擇上,我們要特別注意。
二、小學數學作業設計的措施
1. 小學數學作業設計的量要適中
在幾年前,教育主管部門對學生了作業的數量, 學生做作業的時間都有規定。這也需要老師家長的配 合,才能讓情況有所改善。在學校里老師要控制作業 的數量,家長也要對課外的輔導機構進行選擇,而家 長布置作業方面也要使用合適的題 目,不能盲目地 選擇。
2. 判斷類題設計、實現有效培養
小學數學作業的設計上也可以運用這種方式來培 養學生的反思能力,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設計判斷 題,讓學生在接觸判斷題的時候,能夠對自己所學的 知識進行反思,從而來做出相應的判斷。舉例,曾有位教師為了能夠提高自己學生的反思能力,在一次課后作業中布置了一道判斷題,內容如下:任意三根小棒都能 夠拼成一個三角形,請判斷這句話的對錯。學生在完成 作業的過程中,就會反思,之前學過的內容中是不是有 涉及這一方面的知識,該用什么樣的方法來完成這道題 呢?反思的結果是有的學生利用家里的三根筷子來進 行實踐,有的學生是通過大腦的想象來得出自己的判 斷。當然,對于利用家里三根筷子的同學來說,永遠都 能拼成三角形,于是,在課堂上,當這位教師說這句話 是錯誤的時候,這些孩子就會反思,為什么自己通過筷 子的實踐之后還會是錯誤的,這時就會想起原來自己忘 掉了三角形的特性是兩邊之和不能小于第三邊,兩邊之 差不能大于第三邊,而筷子的長短都是相同的。運用這 種作業方式,讓學生在回答問題時,能夠對句子進行反 思,分析問題緣由,漸漸培養起數學思維和提高數學 能力。
3. 預習作業的設計,實現有效培養
雖然小學生的自學能力并不強,但仍可以通過布 置學生課后預習來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和反思能力與思 維能力,學生在預習過程中,通過對于未知的知識與已 知的知識進行對比,思考知識結論,以此促進對于新知 識的初步理解。例如在“雞兔同籠”一課之前,我向 學生布置一些思考題,如:“雞有幾只腳,兔子有幾只 腳”“當雞、兔同籠且只數相同時,頭和腳的比例應該 是多少”等具有思考性的問題,而學生在預習過程中, 通過對于思考題的思考,反思生活中所看到的雞和兔的 樣子和已學的知識,從而對新知識有了新的認識,甚至 有些較為聰明的學生通過自我思索和向家長進行請教, 學會了運用解方程的方法來解決雞兔同籠的問題。這種 方式,不僅培養了學生的數學思維,還進一步培養了學 生的自學能力。
4. 探究性作業的設計、實現有效培養 例如:我提出一道題目如下:小強家里的牙膏直徑為 0.4cm,小強在刷牙時,一般都擠出 0.9cm,因此一 支牙膏可以使用 40 次。之后小強家換牙膏品種了,同 樣的量,但是直徑變成了 0.5cm,但是小強仍然擠出 0.9cm,問這樣的一支牙膏,小強可以用幾次?在得出 結果后,你有怎樣的反思。這是一道比較貼近生活的題 目,學生在探究題目的答案過程中,有的學生會運用 枚舉法,運用一些道具來進行實踐從而得出結論,當 然也有學生運用所學知識來進行解答。小學生天性使 然,使得小學生在回答問題之前,一般只會選擇考慮如 何將結果計算出來,而往往忽略掉了后面的計算之后 有什么想法這個問題。因此,在回答計算之后有什么 想法時,就要求學生要對之前的計算過程以及所呈現 的結果進行反思,有位同學的答案讓我比較滿意,他 說:“在計算之后,我認為在看題時,應當全面、仔細 地將題目看完,而不是忽略了后面的問題,從而導致 在回答問題的時候還得回去反思自己的計算過程?!笔?的,這位學生的思索結果與別人的不同,大多學生都是 寫著“我不要像小紅一樣浪費,我要學會計算好牙膏用 量”等等之類的話。探究性作業使得學生在探究答案的 過程中,能夠對自己的探究過程進行回顧和對自己的答案進行思索。
結語
總之,新課程改革對小學數學教育產生了深刻的 影響,教師在作業量、解題方法多樣化等方面的改善比 較突出,但是在作業趣味性與思考性、習題的編制、作 業的層次性以及對不同程度學生的區別對待方面比較欠 缺,仍然需要教師不斷改進。
參考文獻:
[1]齊殿 友。小學數學教學實施素質教育淺議 [J]。教育實踐與研究,2014(11)。
[2]何秀麗。淺析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滲透數學思想 方法[J]。西部素質教育,2017(14)。
(作者單位:貴州省興義市豐都中心小學)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5401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