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小學數學作業設計的多樣化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隨著新課標改革不斷深化,各階段的學校與教師逐漸將教學重心轉移到培養學生各個學科的素質與能力上。小學是學生學習基礎知識的重要時期,也是大部分學生養成學習習慣的關鍵階段,故而小學教師更應當注意教學方式,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以及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小學數學作為重要科目之一,在新課改背景下,應以開發學生潛能為最終目標,從多個角度出發進行教學。小學數學的作業設計是能夠體現該目標的一個重要方面,本文將圍繞小學數學作業設計的多樣化進行探討分析。
  一、小學數學作業設計中存在的問題
  (一)關于小學數學作業設計存在的問題
  在較為傳統的觀念中,小學生想要熟練掌握數學知識就需完成大量的練習題,這也是許多教師采用題海戰術的主要原因。所以教師布置給小學生的數學作業通常很多,部分學生甚至需要2~3個小時才能夠完成。而設置課后作業的初衷是為了豐富孩子在課余時間內的學習活動,這與教師實行的題海戰術存在明顯不同。事實上,大量的數學作業會使學生感到疲倦枯燥,甚至是厭煩,如此不僅不利于學生熟悉鞏固相關數學知識,反而使學生倍感壓力,對學生的數學學習起到了反作用。再者,小學數學教師為了讓學生熟練掌握數學題型,布置的作業大同小異,且其中計算題目較多,缺乏創新性。過多重復的習題和作業,會使學生產生乏味無趣的感覺,這極其不利于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偠灾?,小學數學教師若一味布置大量類似的課后作業,會使許多學生對數學學科產生厭煩的情緒,不但無法實現培養學生數學能力的目標,還會產生消極的影響。例如在進行乘法、除法等內容的教學時,若教師布置許多單純的計算題目,會使學生消極對待,無法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
 ?。ǘ┬W數學教師在作業設計中應融入的正確思想
  首先,小學數學教師應當明確,布置課后作業的目的是為了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引導學生對于已經學習的內容進行深入探究,或者對尚未學習的內容進行簡單思考及預習。換言之,布置課后作業是在學生的課余時間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其數學探究能力的重要方式。所以,教師在進行作業設計時,不能僅局限于教材內容,應擺脫以往數學作業的反復性及機械性。教師應拋卻無意義的練習,在設計作業時,采用的內容應以拓展知識為主,并盡量布置貼近實際生活的題型,使習題更具趣味性,這樣才能夠激發學生的探究興趣,使學生能夠主動完成作業,并能夠在完成作業后獲得知識,不會對數學學科反感。再者,小學數學教師在作業設計中應注意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梢哉f數學思維是解決數學問題的基礎,且題目的設置應具有創新性以及探討的意義。比如說,將乘法、加法等運算融入較簡單的應用題中,既能夠使運算過程不那么枯燥乏味,也能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如,幼兒園教師給小朋友買禮物,其中鉛筆2元一支,需買16支;橡皮2元一套,需買10套。問共需多少錢?
  二、在小學數學中的實踐、操作性作業設計
 ?。ㄒ唬╆P于操作性作業的設計
  在小學數學的教學中,能夠作為學生課后的操作性作業的,包括對各類圖形的探索,以及角的學習等。這部分內容可分為手工制作類型,畫圖以及拼圖類型等。小學數學教師可根據學生的興趣需求進行作業的設計與布置。比如,教師在進行《認識角》《長方形與正方形》等部分的教學時,可布置相關圖形制作的作業,讓學生通過思考尋找適合的材料,進行圖形或角(如長方形或者60度角)的制作。通過這個過程,學生不僅能夠鍛煉動手能力,還能夠在制作過程中觀察學習到相關圖形的特質。當學習更加深入時,教師也可布置學生進行畫圖練習,使學生充分發揮想象力,將各種圖形進行組合,或者在進行方向位置等內容的教學時,教師可設計一些關于地圖繪制的作業。教師需提醒學生注意所畫圖形的尺寸問題,而學生可繪制進入學校的路線圖,或者畫出某個較為熟悉的地點。在教師進行圖形與角的復合教學時,也可鼓勵學生進行拼圖作業。即,學生將畫好的圖形剪下后進行自由組合,要求圖形的邊之間無空隙,學生可自由發揮。這樣一來,學生可在組合的過程中充分體會到角度的作用。
  (二)關于實踐性作業的設計
  小學是學生學習基礎數學知識的階段,在小學數學中會涉及許多度量與計算的單位,包括時間、長度、質量、速度及面積等單位。其中部分度量單位的知識較為抽象,不易理解,且存在換算等問題(如米、分米、厘米和毫米)。這類問題僅依賴于教師的講解無法使學生產生感性認識,且小學生本身對這些知識也較為陌生。因而,教師在進行這部分內容的作業設計時,應以使學生能夠真正理解體會相關內容為主。即,教師可布置相關的實踐性作業,為學生提供實踐的途徑,讓學生真正去感知認識這些內容。當然,這要求教師自身對于度量的概念有正確清晰的認識,才能夠為學生提供正確的幫助。例如,學生在學習長度單位的內容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在一段確定長度的跑道上走一圈,如200米或400米。這樣學生有了真實的體驗后,便可理解關于長度單位的內容,而關于千米的知識可以此類推?;蛘咴谶M行“重量單位——千克與克”的教學時,教師可布置稱一稱實物的作業,使學生感受到1克與1千克的差別。如此不僅利于學生對于相關數學知識的理解,同時也能夠體會到數學在生活中的實際應用。
  三、在小學數學中的拓展性作業設計
 ?。ㄒ唬╆P于調查統計性作業的設計
  在小學六年級的數學教學中,以蘇教版教材為例,學生需要學習較為簡單的百分數及統計的知識。這部分知識在教材中屬于實用性和綜合性較強的知識,其中包括數據的整理、分數的運算及與百分數的轉換、圖形在統計中的應用(主要是長方形和圓形)等等。統計部分的學習需要學生對相關知識熟練掌握并能夠靈活應用,該部分的習題較多,教師無法全部進行講解,學生也無法完成大量的統計作業。因此需要教師進行相關作業的設計。小學數學教師可以實際生活中的問題為載體,或者讓學生選擇自己更加熟悉的內容,給予學生充足的時間,并給出相關提示,若工作量較大也可以小組作業的形式完成。在學生掌握統計知識的內容后,讓學生對某一項內容進行調查統計,其中可以包括學生父母親的身高體重、在有限范圍內能夠被3或6整除的數字個數等的統計。這樣的過程不僅增加了課后作業的趣味性,訓練學生收集數據的能力,同時還能培養學生的分析歸納能力。
 ?。ǘ╆P于拓展知識性作業的設計
  小學數學教師在進行課后作業的設計時,不應局限于教材內容,應適當進行知識拓展類的練習。眾所周知,數學知識是許多學科的學習基礎,包括物理、化學、生物等,故而數學學科應用廣泛,在許多領域都可找到數學知識的應用。所以數學教師在設計課后作業時,可以促進學生進行知識拓展為目標,使學生通過查閱資料對相關數學知識深入了解。這部分的內容可包括數學學科發展的簡要過程,或某種計量單位在其他學科中的應用方法等。學生能夠查詢到許多數學家經過長時間計算分析得到的成果,在對數學知識全面理解的同時,也是使學生接受素質教育的一種方式。這類作業的設計要求小學數學教師在事前對相關知識進行全面了解,并在學生完成作業的過程中及時給予指導。
  四、結語
  綜上所述,根據學生需要學習的內容不同,小學數學教師在不同階段需要設計不同的課后作業。教師需要明確,有效的練習不是大量的計算,而是能夠提高學生數學思維或者自主學習能力的作業。這需要每位數學教師根據學生的實際需求,細心鉆研,深入探索,并長時間致力于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自主學習能力等方面,使學生能夠在課后作業中獲得樂趣。
 ?。ㄘ熑尉庉?袁 霜)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45953.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