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分層作業理念下數學校本作業設計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數量適中、難度適宜的作業能夠鞏固學生知識技能,強化學生數學學習動機,感受數學學習成功的體驗,這就對數學作業設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為數學課堂教學的延伸,作業設計無疑具有重要作用。但是實際教學中很難根據學情分析對數學作業進行分層設計,依然存在較嚴重的“一刀切”現象。因此本文研究中基于因材施教理念,提出數學校本作業的分層設計理念。并從作業形式、內容、呈現方式以及評價方式四個角度提出數學作業的具體分層設計策略。
  在2015年教育部頒布《關于改進與加強中小學數學作業管理的指導意見》中明確指出,數學作業要進行科學合理、分層次的設計,減少重復訓練、題海訓練內容。在此指導下,小學數學作業設計需要建立在學情分析基礎上,了解每個學生的學習情況和學習能力,并據此作為數學作業分層設計的依據,最終提升數學作業應用成效。
  一、分層作業設計理念與現狀
 ?。ㄒ唬┳鳂I分層設計理論
  由于學生家庭生活環境、個人已有知識基礎、學習能力等各個方面的差異,其課堂學習結果與質量也是參差不齊的。我國著名教育家、思想家孔子基于此提出“因材施教”的理念,應用到現代教學中就要求教師了解每個學生學習情況、認知水平差異等,通過針對性的教學策略發揮每個學生的潛能,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需要。具體到作業設計之中,通過分層設計能夠有效避免好學生“吃不飽”,學困生“吃不了”的現象。
  現代著名教育家維果斯基提出的“最近發展區域”理論中指出,每個學生都存在兩種發展水平。一種是已有知識基礎;二是在外界幫助下才能獲得的知識,而介于兩者之間的即是“最近發展區域”。學生在教師指導下不斷接近和提升最近發展區域即是學生知識構建的過程。而傳統家庭作業設計中過于重視全班的“平均水平”,忽略處于兩端的優秀學生和學困生。在分層作業理念下,將不同學生學習需求納入其中,讓作業更好適應學生發展水平,鼓勵學生“跳一跳”獲得果實,最終促進學生獲取知識的積極性。
  (二)作業分層設計應用現狀
  小學數學分層作業設計雖然是一個較新鮮的概念,但是我國許多一線教師對此也進行了嘗試和應用,結合實際經驗,我認為作業分層設計中還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不足。
  首先是分層作業設計過于簡單。例如許多教師將數學作業分為基礎作業和提高作業兩個部分,雖然相對傳統作業方式已經有所改變,但是不能兼顧全體學生的作業需求,只能對大部分學生有效,忽略了少部分優秀學生的作業需要,難以實現思維拓展效果。例如有的優秀學生在課余時間即完成了作業,回家之后無所事事,反而影響其學習質量。
  其次是在內容設計上缺少創新。在作業減負背景下,許多數學作業只能局限于伴隨教材訂購的練習冊中,這為數學作業的分層設計帶來一定困難。加之數學練習冊上的作業相對基礎、較為簡單,不利于調動學生數學學習積極性。
  最后是分層作業評價方式上,大多數教師選擇自我評價的方式,由教師作為評價主體對全體學生作業進行評閱。缺少作業的評價過程,教師與學生的交流、互動,影響分層作業實際使用成效。
  由此可見,結合全體學生實際情況對作業進行分層設計,也是對教師專業能力的一種考核,有利于促進全體學生的發展。針對這些問題需要逐一解決,提升分層作業的應用效果。
  二、分層作業理念下數學校本作業設計策略
  作業分層設計要建立在教師對學生進行分析的基礎上,分析內容不僅包括學生已有知識與技能,還應該包括學生學習態度、學習能力等方面。
 ?。ㄒ唬┳鳂I內容的分層設計策略
  由于學生已有知識基礎、認知能力、家庭生活環境等各種因素的影響,其在數學學習素養也是千差萬別的。正因為此,在家庭作業分層設計中要根據學生實際數學水平,對數學作業內容進行分層設計,通過作業內容層次性,讓小學數學作業貼近每個學生的“最近發展區域”,同時通過這種方式,也讓學生對作業有所選擇。例如與傳統“一刀切”作業設計模式相比,作業分層設計是一個動態的過程,分層作業強調了學生之間的差異,從作業角度切實實現了“因材施教”的理念。一般情況下會根據學生情況將作業分為三個層次,第一層次是淺層次、鞏固性作業,即要求每個學生都必須完成的,題量一般、難度較低。其特點是能夠緊扣教材內容,學生完成中可以強化對課堂知識的掌握,屬于基礎性作業。第二層次屬于難度適中,題量一般的強化型作業。特點是接近學生的最近發展區域,大部分學生在已有知識基礎上,稍加思考就能夠完成的。目的在于鞏固課堂知識,提升知識應用能力,樹立學生數學學習信心。第三層次是拔高型作業。即題量較少,難度較高,需要知識能力較好的學生,通過專研或者請教家長才能完成。例如小學數學作業中的“聰明小屋”即屬于這一類型。通過拔高型作業,能夠幫助學生在不斷挑戰自己的過程中開闊視野、創新解題思路,發揮自己的潛能。
  (二)作業呈現形式分層設計策略
  在作業呈現形式的分層設計中,主要是為激發學生完成數學作業,創新學生數學思維。例如傳統作業形式,大多以書面化為主,要求學生在作業本上體現出來,借助題海戰術不斷鞏固學生所學。但是在分層作業設計理念下,作業形式也要不斷創新,可以通過視頻、照片、數學手抄報等多種方式進行呈現。例如在學習“軸對稱圖形”中,可以要求采用照片的方式記錄生活中接觸的“軸對稱事物”并通過網絡發送給教師,例如風箏照片、剪紙照片等。數學手抄報是一項綜合性較強的作業,要求學生自己設計學習內容,并寫出解決方式。例如在“圖形與幾何”作業設計中,如果采用傳統書面方式,很難達到教學效果。采用手抄報的方式動手實踐,讓學生在繪制過程中鞏固所學;讓學生在手抄報上繪制校園、家庭方位圖,提升學生空間思維能力。而基于作業本的作業,可以歸為基礎性作業,要求每個學生完成;而采用照片、視頻、手抄報等方式呈現的作業,則可以歸為拔高作業,鼓勵學生能夠主動完成。
 ?。ㄈ┳鳂I來源的分層策略
  數學校本作業設計來源十分廣泛,但是受限于各種政策、因素的制約,在分層設計中也需要對來源進行設計,讓作業體現出不同層次的學習內容,保障數學作業適合不同能力的學生,并且能夠有效避免家庭作業單一、枯燥現象的出現。具體實施中,首先可以從數學教材中精選作業,作為基礎性內容。例如在教學完成后,可以將數學課本后的練習題作為作業,檢驗學生課堂學習效果。其次是固定練習冊上的題目作為提高型作業。突破教材、課本對作業、題型的限制,鼓勵學生拓展思維,多多思考。最后是可以借助網絡建立作業分層數據庫。相對于前兩種作業設計來源,網絡中有海量的資源,根據其中內容設計作業數據庫,可以幫助教師根據教學情況選擇合適的題目,檢驗學生學習情況,也有利于教師負擔的減輕。
 ?。ㄋ模┳鳂I評價的分層策略
  作業評價可謂是知識教學的最后一步,借助作業評價,教師能夠更清晰地了解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進而為教學方式方法的優化提供參考。而借助作業評價的分層,可以精確判斷學生對作業的態度、對知識的掌握程度與應用水平。分層評價需要建立在評價主體多元化基礎上,讓學生、家長都參與到作業評價中。例如在課堂教學中,經常采用生生互評的方式——學生對其他學生作業進行評價,發現其他學生作業存在的問題,并引以為戒避免自己出現類似問題。其次針對某些特殊學生,也需要采用“面批”的方式引起學生的重視。例如對于學困生,其自學能力差、自我控制力不足,有時候無法按時完成作業;即使能夠按時完成,也存在潦草不認真的情況。對此就需要凸顯作業批改中分層進行的意義,借助面批不斷鼓勵學生,糾正學習與作業中的不足,督促其改正不良態度與習慣,進而保障每個學生的進步與成長。
  三、結語
  小學數學校本作業的分層設計是一項動態的工程,會隨著學情的變化而不斷創新。這就對教師的創造力提出較高的要求,不僅要專研教材,還要專研練習題。這樣不僅能提高學生完成作業的成效,還能激發學生的學習潛能,最終促進教學質量和人才培養質量的提升。
 ?。ㄘ熑尉庉? 袁 霜)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60392.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