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小學數學課堂評價的藝術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評價是數學課堂教學的重要手段,是教師進行課堂教學與引導的一門藝術,能夠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促進學生更加主動地參與探究學習。本文將結合課堂評價的重要性,探討小學課堂評價的藝術方式,以供相關教育工作者參考?!娟P鍵詞】小學數學;課堂;評價;激勵【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13-0179-01一、課堂評價的重要性1.教師的課堂評價會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這種影響總體上會通過兩條路徑來實現。一條路徑是通過影響學生的學習動力,即教師所熟知的評價的激勵作用;另一條路徑是通過影響學生的認知來影響學習,即通過幫助學生對“我要去哪里”“我現在在哪里”以及“我怎樣才能從現在所在的地方到我要去的地方”這三個問題的回答來影響學習。相對而言,前一條路徑的效果是不確定的,也就是說僅靠激勵并不能必然保證學習效果的改善;而第二條路徑的效果則是確定的,如果學生能明確自己要達成的結果,也知道自己當前的學習狀況,而且還知道要為此采取的策略,那么學習的改進將是必然的。2.課堂評價也會通過影響課程教學來影響學生的學習。為什么在課程目標的三大領域中,實踐中最受重視的還是知識與技能?為什么有些教師就像駕校的教練,不會多教一點考試以外的內容?為什么都說學生是主體,但依然以簡單的“授—受”、機械的訓練作為課程實施的主要方式?這些問題都能在評價上找到根源,那就是評價在影響課程目標、課程內容和課程實施方式。二、小學數學課堂的評價藝術方式1.差異性評價。在小學階段,學生的學習能力存在很大差異,對此,數學教師不可一概而論,也不可將所有希望都寄托在時間上,企圖通過時間來消除差異。而是應當用客觀的眼光正視學生間的學習差異問題,采取個體差異性,對小學生的課堂學習情況進行評價,進而有效激發小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興趣與自主性。例如,教師在對學生進行周長知識教學時,可先在教學前設計一道關于周長的題目。如:某農場在種植季節開拓了一個長方形的田地用來種植農作物,田地長12米,寬6米,問:這塊田地的周長是多少?對于基礎知識掌握較差的學生,教師可以引導他們用邊長相加的方法學習周長知識。對于基礎知識掌握良好的學生,教師可以引導他們用另一種方式計算長方形周長,在教師的引導下,他們很快就想到了另一種計算方式:(長+寬)X2的方法來計算長方形周長。在解答這道題時,針對于學生間的個體差異,采取不同的解題引導措施,幫助學生學習知識,從而讓全體學生皆可以在實現目標過程中強化自身學好數學知識的信心。2.激勵性評價。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特點,都有自己的想法和個性,他們在數學學習過程中會表現出各種各樣的特點,這是客觀存在。在引導學生進行數學探究時,教師要意識到學生的解題思路、解題方法不一定相同。面對學生不同的解題思路和解題方法,教師要進行具有針對性的引導。特別是遇到學生有獨特見解時,教師要巧妙施以激勵性評價,以此促進學生更積極地參與數學探究。激勵語激勵是激勵性評價用得最多的方式,如果能正確運用可以起到積極的作用。但是在實際操作中,聽到教師說得最多的往往是“你真棒”“你真聰明”之類的泛泛稱贊。數學學科有其自身的特點,要求評價必須扣準學生的思維,泛泛稱贊之類的評價,學生聽多了就會不以為然,導致評價不能發揮出應有的作用。因此,在實施激勵性評價時,教師要抓住學生思維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開展具有針對性的評價,讓學生產生解決問題的信心,并找到問題突破口,以激活學生的思維,提升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例如,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對能想出與眾不同解法的學生說“你真善于動腦筋”,對發言條理清晰的學生說“你真善于表達”,對善于觀察的學生說“你有一雙善于觀察的眼睛”,對善于傾聽的學生說“你聽得真認真,會聽課的孩子也是個會學習的孩子”……教師針對性的評價會讓學生發現數學探究過程的樂趣,并發現自身存在的優勢和問題,感受到老師對自己的激勵和良苦用心,進而產生積極的探究心理,并在教師的引領下更好地參與課堂學習,最終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針對性評價包含兩層含義,一是評價要扣準學科特點,要融合到學生的學習過程中。學生在教師的激勵性評價中能夠發現存在的問題,并找到解決問題的突破口。二是評價要扣準學生的心理特點,要找到學生學習過程中的閃光點,以激勵和鼓舞學生更好地參與探究學習,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探究能力。3.多元化評價。(1)過程與結果并兼。形成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輔相成。形成性評價指對學生學習過程的及時、有效的評價,過程性評價可以更全面地測評學生的學習效果,便于教師及時發現和彌補學生學習的薄弱之處。終結性評價指課程學習結果性評價,一般指每學期期末學校組織的集中性、綜合性考試。教學評價應是過程與結果的統一,既重視教學中的過程生成,亦重視教學后的目標達成,二者不可分離。(2)能力與情感并重?,F代心理學研究表明:積極的情感能促進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和能力的形成。因此,項目教學評價的設計不僅遵循“貼近學生”的原則,更要“貼近生活”“貼近實際”,兼顧知識、能力、情感、態度等多種要素,科學客觀地評價學生學習能力的發展,如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的能力、批判性思考的能力以及情感態度,如學習興趣、學習態度、學習意志等。除學習成績外,還應重視學生其他潛能與特質的發展,特別是探究與創新能力、合作能力、實踐能力等方面的發展。通過情感領域的評價調動和發揮非智力因素對智力因素的促進,真正發揮教學評價中的激勵性和導向性作用。例如,教師在教學圖形面積時,可設計一個相關問題讓學生探討,如;一個長方形與一個圓形它們的周長相等,那么它們的面積是否也相等?學生們在進行探討時,紛紛拿起筆在稿紙上繪圖,同時將相關數值帶入公式中進行驗算。對此,教師應當及時對學生們的行為給予表揚,‘良好的學習習慣對于學習有很大的幫助,對于知識,我們不應當只觀察表象或是猜測,而是應當勤動筆,多實驗,只有這樣才能收貨更多的數學知識”。通過拓展課堂評價內容教師可以發現學生身上很多的閃光點,進而讓全體學生都能得到鼓勵。結語綜上所述,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要結合學生的個體情況,緊扣學生的思維過程,對課堂評價藝術進行靈活運用,以此幫助學生發現學習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在教師的激勵下,更積極有效地參與學習,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參考文獻[1]王少非.為什么課堂評價很重要?[J].教學月刊小學版(綜合),2019(04):15-16.[2]孫文霞.小學數學有效教學策略探究[J].甘肅教育,2019(08):113.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4440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