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強化問題意識,提升學生的創新素養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創新是民族發展的不竭動力。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勇于創新和創造,通過問題引領,尊重差異,分層施教,鼓勵學生善于質疑,勇于挑戰,不斷提升創新素養?!娟P鍵詞】問題意識;創新素養【中圖分類號】G62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13-0162-01亞里士多德講過:“創造性思維就是從疑問和驚奇開始的”。瓦特自水壺蓋跳動生疑,創造發明了蒸汽機,法拉第從奧斯特的“電生磁”逆向思維提出問題:“磁能否生電?”經過十年之努力,終于發現電磁感應現象,發電機問世了??梢?,一切發明創造都源于問題的發現,成于問題的解決,無疑不思,無思不悟,無悟不通,問題是進行創造活動的前提和關鍵。一、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使學生勇于質疑良好的課堂氛圍能使學生消除緊張和焦慮情緒,處于最佳的學習狀態,要營造寬松、民主、合作、.和諧的課堂氛圍,首先,要建立平等、民主的師生關系。歷史課堂應該成為師生對話和交流的平臺。教師需要以一種民主的、寬容的心態善待學生,開放思想,轉變觀念,放下師道尊嚴的架子,尊重學生的人格,張揚學生個性。把全體學生當成自己的朋友,用愛心去鑄造一種平等的新型的師生關系,為學生創設安全、自主的心理環境,使學生消除心理壓力,自由發揮想象,自由發表見解。想自己所想,問自己所問。其次,教師要鼓勵學生質疑傳統定論,挑戰名人權威。只有突破常規觀念的東縛,學生思維的觸角才能在自由狀態下廣泛延伸,真正展示自己的思維個性。二、交給質疑方法,使學生善于質疑“授人以魚,只供一食之需,授人以漁,則終生受用?!币箤W生善問,必須“授之以漁”。在教學中,我發現許多學生只會提出些簡單的思考層次較低的問題,還有的時候,學生對某些現象產生疑問,但卻不能準確清斷的將自己的疑問表達出來,所以,教師應交給學生一些提問技巧,提高其思維品質。首先,教師應讓學生明確提問的種類,按照布魯姆目標分類法可分為六個層次的提問,其中低層次思考的提問,包括知識提問、理解提問、運用提問,高層次提問包括分析提問、.綜合提問、評價提問。低層次提問注重知識的鞏固,高層次提問利于創新思維的培養,教師應多鼓勵學生提出高層次的問題,加強對學生提問技巧的指導,幫助學生開拓思維,整理思路,使頭腦中的疑問辯的具體、清晰,這是培養學生問題意識的重要環節。如學習《日本明維新》時,教師提出:“日本明治維新與俄國1861年改革有何異同?”“走上資本主義道路的方式與英、法、美一樣嗎”?邊解疑邊引導,學生開始提出一系到列問題:“日本明治維新與中國戊戌變法都是維新變法,為什么日本成功了,而中國失敗了呢?英、法、美是通過資產階革命走上本主義通路的,為什么日本是通過改革呢?”改革是由天皇主持的,為什么稱為資產階級性質的改革呢?當時中國的光緒帝如果有實權,戊戌變法也能成功嗎?”一時創新思維的火花照亮了課堂。學生嘗試到了“我會創新!”的成功喜悅,進而激發學生還要創新的欲望。三、尊重學生個體差異、讓每一個學生都敢于質疑創新教育提出:讓每個學生都得到最適合自已發展的教學。這要求我們在課堂教學中要尊重學生個性差異、實施個性化教育,教師通過提出分層問題,引導學生思考、分析達成學習目標。引導的過程中要兼顧各層學生,有意識地促使他們逐層遞進,如學習“怎樣計算年代”時,學生自學閱讀后,提出第一個問題:“什么是公元紀年”?有意叫A層學生回答,一是檢查學生的閱讀情況,二是使所有學生對概念形成正確認識。然后提出第二個問題:“今年處于多少世紀?多少年代?”“20世紀70年代是公元多少世紀多少年代?”這問題是對概念的運用,A層學生一時不能準確答出,由B同學回答后,并請B層學生說一說是怎樣計算的呢?這樣,既讓B層學生的思維完整化,又帶動了A層學生,使他們在B層學生的回答中,學會了計算方法。順著學生的思維,老師又設問:“如果你想穿越時空去看司馬遷寫《史記》,你乘坐的時光穿梭機將倒行多少年?”C層學生對前兩個問題是非常清楚的,在思考一段時間后,也會找到解決這個問題的辦法、但可能一時回答不準確,教師再問:“你是哪年出生的?今年你多少歲?”這個問題學生會口而出,學生從這個問題中獲得啟發,馬上就恍然大悟了,再讓他們講出思路并把計算方法總結成一句話,使A、B層學生對此題也有一個明確的認識,并會熟練地計算年代。課堂不僅是優秀生的展示天地,更是所有學生發展的空間。.教師對提出問題的學生給與鼓勵、贊揚,然后加以點撥和啟迪,激活學生思維。四、創設問題情境,培養創新動機學生的創造力源于數師的創造力,只有敢于質疑的教師,才會有善于發現的學生,教師要充分利用自己在知識、能力、經驗、閱歷上的優勢。成為一個有獨立人格、善于思考的思想者,不當材料的傳聲筒,不盲目迷信教材和教學參考書,放于質疑,勇于創新,不掩飾自己對一些歷史問題的認識。當然,這必須建立在科學性的基礎上。如學習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計劃時,對課本上“沉重打擊了英國殖民當局”,學生不求甚解,認為這里沒有問題,我卻提問:“它真的能給英國當局以沉重打擊嗎?我不這么認為,你認為呢?”學生一聽,老師在懷疑這一結論,有點難以置信,難道書上的還會有錯嗎?到底能不能呢?一時難以回答,于是開始重新看書、思考,也開始產生一點看法,但不敢說,不知自己能不能這樣想,此時我說:“非暴力不合作,計劃中的非暴力,一定程度上束縛了人民斗爭的手腳,不合作也只是在細枝末節上,不能從根本上打擊英國當局。”并且鼓勵學生不要構泥于前人的結論,要勇于發表自己的觀點,并且在遇到其他事件時,也試著分析以求提出別具一格的觀點。這一步,為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創造了良好的環境。創新素養的養成成不是一朝一タ就能促成的,它是學生在創新教育的影響下,在潛移默化中長期積累逐漸形成的,這就要求我們教師在教學上要具有全新的教育質量觀,勇于創新,大膽實踐,關注學生的創新素養和未來成長。參考文獻[1]陳瑤.基于問題意識培養農村學生核心素養[J].科學咨詢,2017(26).[2]佚名.培養問題意識提高核心素養[J].新校園:中旬刊,2018(11).作者簡介:李安臻(1968.12-),女,山東濰坊人,淄博市張店區實驗中學,高級教師,研究方向:初中歷史教學研究。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44437.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