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教育中培養學生語文素質的策略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素質教育是一種全面培養人、發展人、完善人的教育,在現階段,學校和家長對素質教育的提升大多有所關注。而小學語文在整個學習生涯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在小學語文中進行素質教育是十分必要的。但在現階段的小學語文素質教育中,由于受各方面條件的限制,學生并不能真正得到全方面的提升。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育;語文素質;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13-0060-01
一、當前小學語文教學現狀
第一,時代迅速發展,在小學語文課堂學生的主體地位仍舊得不到尊重。當前新課程改革進行的如火如茶,但在部分小學中,新課程改革仍留于表面,傳統的教學模式并沒有得到徹底的根除。在新課程改革文件的要求中,刁學語文課程要注重學生自主創新能力的發展,刻幣要對自己的課堂文職進行客觀的認知,充分尊重學生改的課堂主體地位。部分學校為了響應國家的新課改倡議,在小學語文課堂進行了多多少少的改革,但是這些改革僅僅是表面功夫,沒有對學生的素質教育起到本質上的推動作用。第二,學生課堂主體性的倡議沒有落實到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的素質沒有得到全面的發展。新課程改革的大力推行,仍舊沒有解決小學語文課堂中殘存的問題?,F代化的教學理念日漸走入教學課堂,但在小學語文課堂中,除了存在教師教學手段單一落后的問題之外,還存在教師課堂時間規劃不合理的問題。在小學語文新課程改革中,強調對學生的素質教育,但據筆者觀察,當前的小學語文課堂,教師對教材知識的講解占據了課堂的一大部分時間,學生幾乎沒有多少時間進行自主探索與學習,發展自身素質,導致課堂教學資源流失嚴重。
二、小學語文教育中培養學生語文素質的策略
1.重視教材,立足課堂,培養小學生聽、說、讀、寫的基本語文素質。
小學語文課本中,一篇篇文章都文質兼美,故事、寓言都會讓學生愛讀、樂讀。經典文言文、古詩詞又是孩子誦讀的最好素材。教師在授課中,將教師范讀、學生展示朗讀、背誦、默寫,落到實處,小學生在語文學習中就會在教師的引導下,在自己人生起步階段,撈到語文學習中的“第一桶金”。先說說“聽”的訓練。“聽”是“說”的前提和基礎,只有聽明白了才能說得好。筆者對教材中的每次聽話說話訓練都很重視,采取游戲、競賽等活動搞活這項訓練;還經常布置學生收聽廣播,并把廣播內容簡述給大家;老師臨時說一段話,讓學生概括要點;講一個精彩故事,聽后要求復述,找毛病或優點,總之,多渠道、多形式的聽的訓練,使學生在聽的方面受益匪淺,為說打了基礎?!罢f”是較難的一項訓練,但更是學生語文素質的一個重要方面,它關系到學生將來步入社會的表達能力和社交能力。有相當一部分學生擅寫不擅說,雖然成績較高,也不能成為高素質的人才。在說的訓練方面,我注重多種形式的訓練,如復述課文、講故事、演講、辯論等。學生在講故事時,訓練語言的口語化;演講時訓練語言的精練感人,并具有號召力;辯論會訓練語言的嚴密性、邏輯性。除此之外,筆者還巧抓時機,隨時創設一個說話的氛圍,訓練學生的臨場發揮能力和應變能力。由于筆者多次以小組競賽方式進行說話練習,因此學生興趣濃,訓練積極、認真,每次都會收到預期效果。
2.深入挖掘教材內容,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
語文課程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特點,語文課程教學的重要目標是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因此,小學語文教師應該對語文學科的內容、特點進行深入分析和合理把握,對教材內容蘊含的思想素質因素、道德素質因素等深入挖掘,并滲透到教學活動中,促使學生的人文素養得到提升。在具體實踐中,首先,教師要考慮教學的情感目標。以《桂林山水》為例,教師除了引導學生對字詞句充分理解,感受桂林山水之美,還需要引導學生熱愛祖國的大好河山,產生對祖國的自豪之感。其次,教師要充分考慮學生的年齡特征。學生的認知發展需要一個過程,在對教材內容中的思想素質進行挖掘時,教師要考慮學生的接受能力,對于低年級的學生來講,不具備較高的認知水平,那么就需要挖掘一些簡單的思想內容;而對于高年級的學生來講,則可以適當地提升難度。將教材中的思想素質挖掘出來后,教師還應該擺脫傳統的說教模式,通過打比方、講故事等方法,來增強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和趣味性。
3.重視優秀文化的熏陶感染,做好課外閱讀積累。
作為小學語文教師,我們就將帶頭讀書、引領學生、家長共同閱讀的意識,通過課堂教學延伸到課外閱讀中,通過開展親子閱讀,讓孩子接觸到更廣泛的閱讀天地。在閱讀量增加的同時,更可貴的是讓孩子從書中自覺學到的可貴品質,使個人閱讀成為孩子精神上的需求,讓他們終身受益。著名語言學家呂淑湘先生說過:“問語文學得好的人,無一不得力于課外閱讀?!蔽以谧x這句話時,個人認為,一個成功的語文教師,一定是在引領學生課外閱讀方面具有獨到之處。一個月可以安排學生同讀一本書,學生每天的練筆作業可以穿插進行同一本書讀后感的寫作,教師及時對讀后感進行點評,收集讀后感寫得精彩的段落、語句,最后可以編輯成班級讀書小報,激勵每一位學生愛上讀書。課外閱讀中,因為有難點,可以建議學生進行簡單的圈點勾畫。這一點,其實在預習新課文、整體感知文章內容上頗有優勢。小學生就會主動自己去翻字典,對自己閱讀的文章中的生字,獨立完成注音的任務,生詞的解釋也可以由小學生獨立完成。大家千萬不要小看這一點小小的變化,就會把學生從“被動閱讀”變為“主動閱讀”。而且學生自己翻閱字典、詞典查過得拼音、解釋,記憶比較牢固。長期堅持,識字量會有飛躍的提高,語文基礎知識的積累也會更加牢固,表現在課堂上,學生聽講的專注程度加大,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就體現出來了。
三、結束語
總而言之,語文是小學教育體系中非常重要的一門學科,直接影響到小學生的健康成長。語文素質的培養絕非一朝一夕,我們通過課堂教學抓好學生的語文基本功,通過課外的引導,讓學生去讀更多的書。最終我們發現,語文素質的培養就是通過小學六年長期的語文學習和實踐,在語文的聽說讀寫方面,達到一定的高度。
參考文獻
[1]田立娟.如何將素質教育落實到小學語文教育之中[J].課程教育研究,2018,09:156-157.
[2]劉凱.在小學語文教育中實施素質教育的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7,07:57-58.
[3]鄒靜珊.素質教育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學改革探析[J].學周刊,2017,22:59-61.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4459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