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強小學語文閱讀教學 提高學生綜合素質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語言是中國文化的一種沉淀,是中國文化的傳承和中國文化的結晶。經過長時間的學習,學生才能廣泛積累語言知識。閱讀在語言學習過程中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學生可以通過閱讀快速完善自己的知識體系并獲得大量信息。通過閱讀文學著作后,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體驗會產生不同的情感。隨著知識更新換代速度急劇加快,如何培養學生正確閱讀,提高學生綜合素質成為現階段小學語文教學重點工作。
一、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現狀
在21世紀初,我國提出了課程改革。經過長期的調整,在當前語文學科教學中初步體現了培養學生綜合素質的有效性。大多數教師已經重視語文學科中閱讀能力的培養。但是,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仍存在一些不足之處。首先,過于形式化。大部分教師為了升學率,依然在使用應試教育方法,對于語文閱讀教學并沒有十分重視。教師只是通過對學生集訓,或是專題講解開展閱讀教學。眾所周知,閱讀是需要通過長時間積累才能夠培養的技能。其次,學生閱讀范圍較小。小學階段,是學生大量閱讀課外知識,通過書本大量汲取信息的啟蒙階段,也是對世界產生正確認知的重要階段。但是,在目前小學語文教學中,大多數學生不注重廣泛閱讀。最后,在小學階段,學生沒有養成良好自制力,更沒有制定讀書計劃。所以在閱讀過程中,學生經常會抱怨閱讀十分枯燥。
二、提高小學閱讀教學的應用策略
1.提高教師教學水平
在小學階段,學生有很強的模仿能力。而教師是每天陪伴在學生身邊時間最為長久的群體,因此,教師行為會極大地影響學生。那么,要提高學生語文閱讀水平,就必須從教師的教學水平入手。在小學階段,語文教材作為學生閱讀主要來源之一,教師要針對語文教材進行細致教學。首先,對于教材文章,教師不能通過極端化教學方式進行教學,而是要讓學生給予學生預習以及思考時間,讓學生結合自身經歷進行發散思考,這樣在學生縝密思考過后,讓學生總結文章,談談自己對文章的定位。學生通過自我思考后,得到文章中心體系,才能真正培養其綜合素質。達到培養學生閱讀,且提高其綜合素質的最終目標。其次,在課堂中實行多元化教學。在教學新文章時,教師應組織學生進行基于角色的閱讀活動。學生通過角色扮演融入文章中。例如,在研究文章《豐碑》時,教師應該組織學生分組閱讀。對于將軍以及士兵,再到旁白,要讓學生通過自我情緒抒發進行朗讀。一方面,通過朗讀,教師能夠掌握學生對于文章預習情況,學生對于文章產生共性問題能夠一一解決。另一方面,通過朗讀,培養學生思想情感,讓學生在朗讀過程中,以語氣表達培養學生審美以及情感表達。其次,教師在開展教學時可以使用多媒體教學設備。我國在義務教育階段,已經全面普及多媒體教學設備,那么教師要有效利用好這一優勢。為學生播放音視頻,讓學生通過直觀生動形式對閱讀產生興趣。最后,教師應充分了解每個同學。只有了解學生感興趣的地方,教師才能開展有針對性的教學。這將有助于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
2.引導學生進行課外閱讀
學習語文需要經過長時期訓練,而閱讀能力更需要日積月累,才能夠讓學生真正提高閱讀綜合素質。鍛煉閱讀能力過程中,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年齡劃分。對于不同年齡的學生,教師應為學生安排不同的課外閱讀材料。例如,對于小學低年級的學生,在學習了課堂上的童話故事后,教師可以特別推薦學生閱讀各種書籍,如伊索寓言和安徒生童話。課外閱讀不僅可以培養學生的詞匯量,而且可以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對于小學高段學生來說,教師要推薦學生閱讀一些國內外著作,提高學生思維高度,并讓學生對精美詞段進行理解摘抄。在循序漸進中,學生能夠通過廣泛閱讀深化自身思維廣度,并提高自身素養,陶冶情操。
3.培養學生閱讀習慣
第一,培養學生規劃能力。教師應指導學生形成閱讀規劃思路,制定每周閱讀計劃,月度閱讀計劃和學期閱讀計劃。通過同學之間互相監督逐步提高閱讀量。第二,培養學生筆記能力。眾所周知,對于一篇文章進行精讀時,需要學生在文章中做筆記,形成標注才能夠更有效掌握文章主體內容。第三,培養學生寫作能力。閱讀是學生提煉知識與信息的方式,在學生通過文章提煉知識與信息后,需要學生通過自身理解,構造思維體系。這樣才能真正達到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效果。
責任編輯 黃博彥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9/view-1486681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