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強語文閱讀教學 提升語文教學效率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語文教材以閱讀理解為核心,讓學生在接受知識的同時,可以提高其閱讀能力。在初中閱讀教學中,教師首先必須達到對新教材的認知,領悟閱讀編寫的意圖,提高自身的專業知識,挖掘閱讀方法的內涵和方式,甚至可以開拓創新,利用各種科學有效的教學手段,提高學生閱讀能力和語文綜合素質,從而有效開拓學生思維分析能力。初中教學升學導向影響嚴重,語文教師教學中認識不到課外閱讀的重要性,對學生在這方面的引導也不夠,或者很多教師自身都不熱愛閱讀,本文主要探討如何提升閱讀教學。
關鍵詞:初中;語文;閱讀;教學
一、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
學習的最好刺激,乃是對所學的材料的興趣,閱讀也不例外,要想在閱讀中達到思維訓練的目的,就要激發學生的興趣。教師要竭力探求新穎的教學藝術,摒棄呆板的教法,創設寬松樂學的氛圍,巧設問題情境,引發學生興趣。如《白楊禮贊》一文結尾就可以這樣設疑:“作者在第七段完成了白楊樹形象的刻畫,點破了白楊樹的象征意義,按理文章可以結束了,但作者為什么還要寫八、九段?這對表達主題有何作用?”學生帶著疑問去閱讀,自然會掀起思維活動的波瀾,同時也會帶來良好的教學效果。
二、教給學生恰當的閱讀方法
閱讀教學,教師對課文的處理絕不能僅僅停留在把課文講懂、講透上,而要善于從課文中總結出化抽象為具體的閱讀方法,讓學生在閱讀中實踐,在實踐中閱讀。
1.根據作品文體特征,抓住閱讀重點。如閱讀文學作品,要通過對人物、情節、環境的分析,把握作品的主題和作者的思想。如《故鄉》一文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分析人物閏土、楊二嫂的變化及文中景物描寫的作用,來理解文章的主題。
2.抓住文章中的關鍵詞語或句子,培養學生從細微處入手,感受文章思想和感情的能力。引導學生深入文本,分析某個細節,某個動作,某種心理,或者某個貼切傳神的用詞,理解文章的某種思想或某種情感。如教學《我的叔叔于勒》一文,引導學生找出菲利普夫婦見到于勒時的神態、動作及語言,分析二人的不同心理和性格的差異,從而更深入地理解資本主義社會金錢至上,人情比紙薄的人際關系。
3.了解文章的創作背景,歷史時代情況,培養學生綜合把握文章的能力。閱讀文本,必然要將作者與歷史、時代相結合,才能真正把握文本更深的內涵。如教學《藤野先生》一文,引導學生查閱資料,了解魯迅當年的思想狀況,就不難理解文中對清國留學生的冷嘲熱諷和對日本一些“愛國”青年學生的憤慨之詞。
三、注重個性化閱讀教學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語文課堂只有在大力張揚個性化閱讀教學的基礎之上,充分挖掘閱讀主體的閱讀潛能,才能使新一代的學生有智慧,也才能適應未來社會飛速發展的需要。因此個性化閱讀教學對學生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課堂上,要善于創設寬松的條件,多一些發現,少一些拘束;多一些欣賞,少一些否定,使學生不斷凸顯自我,讓語文學習充盈著樂趣。如《丑小鴨》一文描寫了丑小鴨可憐的遭遇,再寫它變成天鵝的經歷。不同生活經驗、不同個性的學生,其情感體驗也有差別。如讓學生談談丑小鴨的最可憐的地方,有一個同學的父母長期不在身邊,他說丑小鴨太可憐了,沒有爸爸媽媽的照顧;另一個同學認為,丑小鴨在蘆葦叢中過冬,最可憐了,因為她平時最怕冷了。性格內向的學生堅持丑小鴨沒有兄弟姐妹疼,沒有小伙伴玩才可憐;易動感情的學生看到丑小鴨昏倒的圖片淚眼朦朧……每人境況的差異,體驗也因人而異,真是真心流露,個性飛揚!
四、注重語文課內外閱讀的銜接
開放語文教學,由課內延伸到課外,擴展學生語言學習的接觸面和語文學習的空間,這是提高學生閱讀能力的重要途徑。
首先,用課內來指導課外。要牢牢樹立教材的“例子”觀念,使學生掌握與閱讀有關的知識和方法,由課內到課外,實現知識的橫向遷移,以《白楊禮贊》為例,在這篇文章中,象征手法的運用是重點,為了使學生進一步理解這種手法,我選取了巴金的《燈》和蘇聯作家西蒙諾夫的《蠟燭》作為課外閱讀課文,在反復閱讀的基礎上,引導學生體會文中象征手法的運用,加深了學生對象征手法的理解,強化了教材的“例子”觀念。
其次,把課外活動引向課內,實現知識的縱向遷移。把閱讀課與實際觀察聯系起來,根據已有的知識去認識新知識,達到溫故而知新,循序漸進的遷移。例如在教學初一第三冊《動物尾巴的功能》一課時,請學生事先仔細觀察幾類動物的尾巴外形、功能,在課堂上討論。把學生的生活體驗引進課堂,可以引導學生更好地認識說明對象。
五、自主閱讀與課堂教學相結合
教師應該重視課外閱讀教學,拋棄過分看重以分數為導向的填鴨式、機械式、灌輸式的教材教育模式,以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為主要目的和中心環節。教師在語文教學中應該穿插課外閱讀,使課堂教學與課外閱讀能夠有效地結合起來,使學生能夠通過課外閱讀將課堂學到的知識靈活地運用及發揮出來。課外閱讀補充著課內閱讀在內容和形式上的不足,是對課內閱讀的延伸。教師應該對學生進行正確的引導,而不是強制性的命令,目的是培養學生主動閱讀、自我閱讀的興趣,讓學生自發地產生閱讀有用的真實共鳴,使學生完成自我閱讀驅動力的構建。
閱讀教學是初中語文課堂教學的基本課型,它在整個初中語文教學中至關重要。高效活躍的閱讀教學,一定會對提高學生聽、說、讀、寫能力產生極大的影響,若恒久堅持,學生的綜合語文素養會在不知不覺中得到很大提高。
參考文獻:
[1]李若愚.初中語文閱讀有效性教學初探[J].教育教學論壇.2018(28)
[2]張詩雨.構建初中語文閱讀有效教學的課堂[J].中小學教學研究.2018(06)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9/view-1480739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