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優化初中閱讀教學提升學生語文素養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明確指出:“語文課程應注重學生語言素養的形成和發展,語言素養是學生學習其他課程的基礎?!遍喿x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它對初中語文課堂教學的水平有著重要影響。閱讀可以開闊眼界,陶冶情操,增強修養。由于當前初中語文閱讀教學存在一些問題,因此要充分發揮語文閱讀教學的教育功能,探索新形勢下的閱讀教學策略,完善初中語文閱讀教學體系,不斷優化初中閱讀教學,提升學生語文素養。
  關鍵詞:初中閱讀;教學優化;語文素養
  隨著語文教學新理念的提出和閱讀教學理念的變化,語文閱讀教學顯得尤為重要,因此,我們必須改變傳統的閱讀教學模式,采取多種形式的教學策略,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和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要讓學生學會運用有效的閱讀方法與閱讀技巧更高效地進行閱讀,融入文章當中,體會作者的真情實感?;诖?,本文著重分析了在新課改理念下如何通過優化閱讀教學提升初中學生的語文素養。
  一、當前初中語文閱讀教學存在的主要問題
  1.教師在語文閱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由于應試教育的影響,教師的閱讀教學僅局限在考試內容上,教學的效果又以學生成績作為評價標準,違背了教學初衷。
 ?。?)教學目標空泛,對于如何有效開展閱讀教學缺乏具體方法與過程的訓練、指導,有些老師對課文的解讀不夠深入,甚至出現偏差和錯誤,教師上課時把太多的時間花在講解課文的思想內容,至于怎么從字里行間解讀思想內容,幾乎從未考慮。
 ?。?)學情掌握不夠準確,不了解學生對于閱讀的具體期待與需求,把學生已知當未知,老在重復其已知,不能準確指出他們學習中的“盲點”。課堂中對于學生的啟發示范很薄弱,引導不到位,設計的問題不能引發學生思考。
  2.學生在語文閱讀學習中存在的問題
 ?。?)學生閱讀量少,受傳統教學理念影響,很多學生只是把閱讀范圍限制在指定教材中,只是為了考試而閱讀,不是根據愛好選擇閱讀,在閱讀中缺少個性的追求和發展。
 ?。?)學生閱讀興趣不高,在學習中,學生并沒有真正感受到閱讀的價值,總是處于被動閱讀,把閱讀當成一種負擔,不能細細地去品味閱讀,不能從閱讀中感受快樂。
  二、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優化策略
  1.營造多元化課堂,激發閱讀興趣
  語文閱讀教學是語文教學中的重要環節,如何讓閱讀教學有效開展是每一個語文教師的追求,教師應該重視對課堂環境的創造,開設多種語文課堂,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閱讀教學的多樣性。朗讀在語文閱讀教學中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朗讀是學生走進文本的重要方式,更是提升語文素養的重要策略,它能充分調動學生的情感體驗,進而產生心靈的碰撞。在閱讀教學中可以采用范讀、齊讀、評讀、誦讀等不同方式來調動學生豐富的想象力,要把朗讀貫穿于閱讀教學的始終。
 ?。?)閱讀教學中師生互動交流多元化。師生之間的良好互動會對課堂氣氛起到推動作用,因此教學中教師應該搭建更多交流平臺,讓學生參與課堂中,暢談自己的閱讀感受,推動閱讀教學的民主化,提高學生課堂參與的積極性。
  (3)閱讀教學中內容的多元化。既要注重課堂閱讀,又不能忽視課外閱讀,要把課堂閱讀延伸到課外閱讀,因為它們都是有機的整體,要讓學生在閱讀中有新的體驗、新的感受,閱讀理解水平得到提高,漸漸愛上閱讀。
  2.強化主題活動,拓展閱讀空間
  閱讀活動是學生個性的體現,要強化主題閱讀活動,不斷拓展閱讀空間。
 ?。?)開展經典誦讀活動。通過誦讀經典,培養學生的語感,提高學生的語文水平,提升學生語文素養。
 ?。?)開展“閱讀小報編輯”活動。閱讀小報的內容可以是學生的優秀作品,有關語文知識等,力爭每個學生都能積極參與,通過這樣的活動能更好拓展學生閱讀空間,提高學生閱讀能力。
 ?。?)開展“共讀一本書”活動。營造良好的閱讀氛圍,拓寬學生的視野,提升學生的文化底蘊,提高他們的閱讀能力。讓學生實現從“閱讀”到“悅讀”的轉變。
  主題閱讀活動不僅能豐富學生的閱讀面,還能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教師要從閱讀內容、形式、活動等多方面入手,不斷創新主題閱讀活動,激發學生對主題閱讀的認知,凸顯他們自己的個性。
  3.培養良好習慣,提升閱讀能力
  閱讀積累是學好語文的關鍵,而要做到這一點,就必須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而培養學生的良好閱讀習慣應讓學生學會多做學習筆記和寫閱讀日記。良好的學習筆記不只簡單地寫出對于文章膚淺的理解,更應該深入文章,對于文章所表現的思想、語言、寫作方法等方面進行記錄。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把握文章的情感以及文章情節走向,有著良好的預見性與理解。而閱讀日記主要是記錄在閱讀過程中的感受與體會,記錄下自己的觀察與體驗,能夠不斷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讓學生品嘗成功的碩果,感受到閱讀帶給他們的益處,讓它成為學生閱讀成長中的見證。
  學生是閱讀的主體,教師不能替代學生,但是教師在培養閱讀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上可以也應該有所作為。教師應該充分利用好課堂與課后時間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興趣,推動語文閱讀教學深入,讓學生感受語文閱讀的魅力,推動語文閱讀教學進一步優化。
  4.加強與文本對話,提高閱讀實效
  閱讀就是對話,是讀者與文本的對話。傳統的閱讀教學,學生只是被動接受文本信息,對于文本的理解浮于表面,因此教學中要引導學生深入文本,感悟文本,教師要全面了解文本內容,解決教什么的問題,不能把語文課上成思想政治課,要從形式上來教,真正做到“以文解文”。例如《散步》這篇文章該如何讓學生真切感受到一家三代人之間真摯的情感呢?就應該鼓勵學生與文本對話,通過閱讀文章,自己去細細體會。文中母親“本不愿出來”,但經過我說服就出來了這為一家三代出門散步提供了可能;春天有些老人挺不住,而母親卻熬下來了,這更顯示散步機會的難得;散步過程中發生分歧,我決定照顧母親走大路,一向很聽“我”的話的母親卻主張“走小路”,建議用“背”的辦法解決矛盾。通過對文本的解讀,讓人感受到三代人各得其所享受散步的快樂,從中感悟出以小見大,平凡不凡的道理。
  面對文本的思考與感悟,教師必須注重示范,學生必須先自己讀,主動發表看法。對話要有 “學”的內容產生,有促進 “學”的目標達成。
  總之,語文教學離不開閱讀,閱讀既是語文教學的一部分,也是語文教學的重要助力。閱讀教學永無止境,我們應該不斷摸索前行,不斷推動閱讀教學改革,不斷優化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為實現提升學生語文素養的目標做出我們語文教師應有的貢獻。
  參考文獻:
  [1]陳日亮.我即語文[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7.
  [2]應永恒.本然語文[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6.
  作者簡介:池哲祿(1978—),男,福建尤溪人,中學語文一級教師,本科,政教處主任,研究方向:語文教學。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906622.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