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淺談小學閱讀教學中如何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小學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語文課程致力于培養學生的語言文字運用能力,引導學生豐富語言積累,培養語感;發展思維能力,學習科學的思想方法;培養健康的審美情趣和創新精神、合作精神;選擇和傳承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傳統,增強民族文化認同感、凝聚力和創造力?!闭Z文課程作為人文科學領域內的基礎課程,為學生今后學習做好準備,使學生養成終身學習與發展所需要的品質,形成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
  【關鍵詞】小學語文  閱讀教學  語文素養  素質教育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9.09.091
   我國學生的核心素養的主要有三個方面:文化基礎、自主發展以及社會參與,語文就應當針對以上三點內容,來實現學生熱愛祖國、語言積累、語感、發散思維等培養,還需要注重學生的認字識字、寫作、閱讀、口語交際等能力的培養。在實際語文教學中,要保持課堂活躍、積極的氛圍,展現出學生的學習活力與激情。下文就針對小學語文中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進行分析。
   一、用好教材,培養學生語文素養
   小學語文課堂上培養學生的素養,可以體現出核心素養教育下語文教學價值,在學生健康成長中占據著重要地位。對此,教師應合理組織開展各種活動,滲透對學生語文學習能力與應用能力的培養,從而讓學生逐步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能夠全身心投入到課堂學習中,確保獲得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例如《美麗的南沙群島》教學中,教師就可以采用問題探究式教學方法,滲透對學生語文應用能力的培養。課堂教學開始的時候,教師要讓學生思考以下問題:1.傳說中的南沙群島是什么樣的呢?2.晶瑩的珍珠指什么?(島嶼)一串串又說明了什么?之后,教師要組織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討論,并要求每個學生都要積極發言,談談自己對南沙群島的印象。在學生表達自己觀點的過程中,教師應要求學生最好用自己的話表述,不應直接照搬課文內的原話。通過采用這種教學方法,可以培養學生的語言組織能力,并提升學生的語言應用能力。
   另外,發揮“第二課堂”的作用。學生語文素養的培養僅憑課堂上的幾十分鐘是遠遠不夠的,小學語文教師要重視鼓勵學生進行課外閱讀,促使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對于一些低年級學生,其在翻閱書籍時往往會表現出盲目性與煩躁性,這就需要教師教授給學生掌握正確的閱讀方法,使得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以此來實現學生語文文化底蘊的增強。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養成收集美言美句的習慣,在閱讀中出現的一些優美的句子、段落等進行摘抄,并能適時的進行反復品讀;而且可以引導學生養成寫讀后感的習慣,使得學生的語文知識更加豐富,并且提升學生的各方面素養。
   二、對于語文學習新資源要進行開發分析
   首先,學生人文素養的培養是小學語文素養的重點內容,小學語文教師要認識到,培養學生人文素養將學生需要積極開發語文的學習資源,利用生活中各種語文的學習資源,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一般語文學習資源包括課堂學習資源以及課外學時資源兩種,課堂的教育資源是以教材為中心,教師在課堂中給學生展示的各種生活實例,這樣方式能將課堂學習與課外學習結合起來;而課外學習資源一般比較直觀,能將學生直接進入到生活中,像一些課外活動、社會調查等。其次,家庭文化資源也比較重要,對于班級里不同的學生主體,每個學生都有著不同的家庭背景、生活環境等,學生就在這種差異性的家庭文化資源的影響下產生不同的文化素養。由此教師在實際教學中,需要充分了解與掌握學生個性與特點,使用不同的教學方式以及方法來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還需要調動學生的個人的智慧,提升學生的語文學習自信心。
   閱讀能力培養也是小學語文核心素養教育的重要內容,通過大量、廣泛的閱讀,積累優美、新鮮的語言材料,并培養學生思考問題的能力。中華傳統經典作為我國文學寶庫的瑰寶,不僅內容源遠流長,同時也有精辟的語言和深邃的思想,每篇文章都如同一面鏡子,能夠將社會生活反映出來,映照著學生的心靈,并啟迪學生的心智。從當前學生學習語文的情況來看,還缺乏良好的閱讀氛圍,基本上除了課本以外,其他的閱讀書籍狠少,這樣學生的語文基本功不能得到提升,知識面較窄,口頭表達能力不強,寫作能力與創造力無法獲得提升。對于這類情況,教師可以指導學生一起閱讀經典書籍,增加學生的閱讀量,讓學生獲得更多的感性語言材料,實現厚積薄發的目標。這需要教師將課內閱讀與課外閱讀相結合,除了在課堂上加強學生的積累以外,還要通過課外閱讀拓展學生的知識面,為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提升奠定良好基礎。
   三、對于語文教材中的育人理念要滲透分析
   在小學生的語文教學中,滲透育人理念,可以在潛移默化的環境下,對思想尚不成熟的學生的思想道德觀念進行正確的引導,促進他們正確道德觀的形成。在教育中進行德育理念,可以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促進老師的語文課堂教育更加有效、順利地開展,幫助學生更好地吸收語文知識。學生形成正確、恰當的德育觀念,對他們的成長也有著重要作用。它可以讓學生在與人發生矛盾或在生活中遇到其他問題時,進行冷靜的分析與理智的思考,不意氣用事,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在語文教學中進行德育理念的滲透,還可以幫助學生形成良好心態,正確對待得失,為他們未來的全面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使他們擁有更加幸福的人生。
   在小學語文實際教學中,教師都比較重視學生實踐能力以及創新能力的培養。教師可以采用啟發式教學方法,鼓勵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學生在這個過程中其思維得到激活,知識得到夯實與鞏固,這樣的方式改變了學生接受的知識的被動形式,發揮了學生的主動性,使得小學語文教育理念得到滲透與深化。
   總之,在核心素養教育理念下,傳統理論教學模式已經非常落后,無法與現階段人才培養需求相符。對于小學語文教師而言,必須在教學過程中滲透對學生的核心素養教育,通過各種途徑與方式,合理設計教學方案,突出教材的重點與難點,站在學生的角度思考問題,切實提升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效率。此外,教師還要積極轉變教學理念,從學生的思維方式出發,合理運用各種教學方法,加強對學生思維的鍛煉,讓學生在牢固掌握知識的同時,能夠實現自身語文核心素養的提升。
  參考文獻
   [1]蔡顏.小學語文教學中低年級學生語文素養的培養策略[J].科教文匯(中旬刊),2014,08:194-195.
   [2]薛以朝.淺析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J].中國校外教育,2012,28:43.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9/view-14824974.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