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議如何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效率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針對如何提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效率一直是教師非常關注的課題,也是新課改背景下實現語文閱讀教學改革的必要基礎和前提,同時,小學階段是提升學生語文閱讀能力的最重要時期,所以探究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效率的方法就變得非常重要。據此,本文分析如何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效率,以期能為小學語文教師提供幫助。
關鍵詞:小學語文 閱讀教學效率 提升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8877(2019)14-0097-01
以提升課堂教學效率為目標,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方式共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是基礎性策略,所謂基礎性,其實就是為實際的閱讀過程做鋪墊,從而讓整個閱讀過程變得更加順暢、自然,從而讓學生樂于接受;第二部分是具體的培養方法,雖然每節課的教學內容不同,但是閱讀過程大致包括6個環節。本文擬按照上述思路進行分析,具體如下。
1.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方式之基礎性策略
(1)堅持“以學生為中心”的閱讀教學理念。既是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所以整個教學過程必須要以學生為課堂中心,照顧學生的學習感受,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必須始終堅持“以學生為中心”的閱讀教學理念,這是最為重要的前提和基礎。
(2)選擇適合小學生的閱讀素材。小學生雖然已經有了一定的語文閱讀量,但是依舊還處在語文閱讀的初級階段,所以教師選擇的閱讀素材一定要滿足三個特點:第一,趣味性強,即內容中有小學生感興趣的事物,例如,經典美文、卡通故事、讀書畫報等等;第二,生活性強,即閱讀的內容在生活中也常常用到,最好是和小學生學習生活密切相關的內容,例如,考試、假期生活、師生關系等等;第三,靈活性強,即內容可以根據關鍵詞的改變而產生變化,從而讓學生擁有自我閱讀的空間,擁有自我想象的天地。
2.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方式之具體培養方法
?。?)教師引導學生通讀教材內容,并標出關鍵詞。根據題目,教師可采用情境教學法,即利用多媒體設備展示文章所描繪的植樹情境,并配以對應的圖文介紹,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然后引導學生學習教材內容并標注關鍵詞句,依照小學生的學習習慣,他們通常會以“通讀+局部精讀”的方式尋找關鍵詞句,這個過程中教師就可通過這種方式引導學生通讀教材內容,并根據原文內容標出關鍵詞、句。
(2)在誦讀中記憶和理解關鍵詞句。例如,《坐井觀天》中的句子—青蛙說:“朋友,別說大話了!天不過井口那么大,還用飛那么遠嗎?”在這個句子中,青蛙坐井觀天、見識淺薄的情況可以通過它和小鳥的對話和語句中流露出的對小鳥的懷疑表現出來。教師在引導學生標出其中的關鍵詞后,繼而就可以給學生講一講文章其它的句子中有沒有表現青蛙坐井觀天、見識淺薄的詞句,讓學生在一遍遍的誦讀中加深對文章的記憶和理解。
(3)運用分組教學法,互相檢查學習情況。這里說的分組教學法其實很簡單,就是同桌兩人為一組,互相檢查記憶和誦讀情況。但是和單純的分組教學法不同,其中要加入角色扮演法,即讓同桌兩人扮演不同的角色(例如“青蛙”和“小鳥”),以關鍵詞為核心分段閱讀、背誦,最好是達到以對話的方式背誦的程度。
?。?)教師抽查。同桌兩人檢查完畢后,教師可隨機抽4組學生上臺對話,當然,這里所說的對話并不是簡單的把互動的內容重復一遍,而是讓每組學生完成一段完整的故事對話,并在對話中用上關鍵詞句(例如,自創一個小故事,里面要加上“坐井觀天”“天高地厚”等關鍵詞,且故事內容不能和原文一樣。),以此培養學生的應變能力,鍛煉其語言應用能力。
?。?)要求學生背誦自創的文章。學生在寫出新文章后,教師就可以完全跳出教材,讓學生背誦自創的文章,由于里面的這些句子都是學生自己寫的,所以其閱讀時思路會更加清晰,也會更有成就感,而通過一系列的自我學習和探究活動,其閱讀能力自然會提升。同時,教師還可以以寫作方式輔助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例如,以《怎么才能做一個不會坐井觀天的人》為題寫一篇新作文,并給學生一些參考資料,學生邊閱讀參考資料邊寫作文,讀寫能力會同步提升。
綜上所述,小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方法的基礎性策略和具體培養方法之間存在明顯的層級關系,即要在實現基礎性策略的基礎上運用具體的培養方法,才能達到提升小學生閱讀能力的目標。教師在閱讀教學過程中需要格外注意這一點,避免因教學理念和教學內容上的偏差使得整個閱讀過程“變味”。當然,上述分析只是筆者的淺見,所舉案例也比較單一,更多更好的培養方法還需要各位小學語文教師在日常教學過程中不斷探索和總結。
參考文獻
[1]曹志芳.淺議如何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效率[J].中國校外教育:下旬,2017
[2]冉蕾.淺析如何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效率[J].新課程(小學),2017(06)
[3]沙隨峰.淺談如何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效率[J].學周刊,2016(14):86-86
[4]林春燕.淺談如何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效率[J].都市家教月刊,2017(09):122-122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8085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