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以人為本理念下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在學生教育當中,做好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是一項重要的工作內容,這對于提高辦學實力和促進學生未來發展有非常積極的作用。對此,廣大老師要對培養方式做好重點的把握,以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有效提高。本文主要從以人為本角度來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方式做出分析,希望可以為學生的求學和職業發展打好基礎。
  關鍵詞:以人為本 學生 綜合素質 培養
  引言
  以人為本是我國現如今工作的開展基礎,在學生教育當中尤為如此。在社會不斷發展的過程中,家長、學校和社會對學生的綜合素質也具有了更高的要求,對此需要老師能夠做好教育教學工作,不斷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1]
  一、學生綜合素質的積極意義
  在實際的綜合素質培養過程中,做好以人為本理念的把握十分關鍵,其所具有的積極意義具體體現在:第一,形成激勵作用。影響學生綜合素質的因素有很多,主要包括內因和外因兩個方面,這也是學生聯系自身實際需求來逐漸完善目標的過程。在該過程中,教育者所具有的作用即是對學生的促進、引導與激勵。通過以人為本思想觀念的推行,可以對學生的自身作用起到積極的激勵,在形成學生內在驅動、需求的情況下,不斷提升自身的能力以及綜合素質;第二,突出主體地位。雖然學生群體具有多樣化的特點,但就具體的某個學生而言,其都是獨立的存在,只有讓學生在自我認識、自我完善以及自我發展當中明確學生的主體地位,才能使其成為學習和成長的主人,這不僅是學校教育的需求,而且也是學生個體發展的過程;第三,滿足培養需求。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由來已久,而以人為本正是對該種教育理念的深化落實,在對人實際情況、天賦和特點相順應的基礎上實現人潛能的提升。求學階段是學生形成人生觀、價值觀以及世界觀的重要時期,也是學生獨立思考、學習相關能力形成的關鍵階段,這對于學生未來的發展具有積極的導向作用,對此就需要老師能夠充分把握以人為本的原則,對學生的綜合素質培養形成高度的重視。[2]
  二、以人為本理念下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方式
  1.營造環境
  在培養學生綜合素質的過程中,學校需要營造良好的教育環境。開展教育的目的,即是對人才進行培養,對于學生而言,其學習和生活都處于校園這個特定的環境中,并試圖通過自身的思考、感受和體驗來實現自身綜合素質的提升。對此,校園文化氛圍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有一定的影響。首先需要構建良好的辦學條件與校風,通過良好環境的營造使學生能夠具有愉快、積極的心情,在對學生才智、激情最大程度調動的情況下,使其能夠積極的參與到學習生活當中。同時,學校也需要能夠充分把握學生的需求,在規劃校園時,要保證能夠對校園的人文性進行充分的體現,規章制度也需要充分體現人性化的特征,以更好體現出學校的人文關懷。
  2.倡導教育理念
  在以人為本教育當中,需要老師將學生作為中心來開展相關的教育工作,進一步明確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主體地位,重視學生學習意識、價值觀、主動性的形成,積極培養學生的創造力,對學生的學習內驅力以及潛能進行徹底的激發,尊重學生的人格尊嚴和興趣愛好,并且對學生學習、成長過程中的需求進行重點關注:第一,要對學生的內驅力進行激發,在學習的過程中,不僅需要老師能夠很好的理解和運用相關知識,而且需要做好品德同知識兩者間的融合,以此不斷完善學生的人格以及知識結構;第二,要做到教學活動的持續創新,提高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的適應性,讓學生可以用發展的眼觀來看待事物,爭做社會的有用之才;第三,要做好學生創造力的培養工作,讓學生的思維不受傳統思想觀念的限制,即便學生有特立獨行思想和行為,也應該尊重學生的想法,讓其個性和特長得以有效發展。
  3.發揮主體作用
  傳統教學常常強調老師的主導性,而把學生單純視為教育的對象,忽視了學生的主體地位。以人為本教育理念的推廣,讓諸多教育工作重新認識到了自身的角色定位,即需要尊重學生的主體作用,進而激發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在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過程中,老師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進行把握:第一,自學能力。該能力是學生自主知識學習的重要能力,一方面需要學生積極積累知識,從總體上對不同知識間存在的聯系進行把握,將知識有效內化為自身的素質。另一方面要具有良好的自覺性,將知識的被動獲取有效轉變為主動學習,將之前在理解、記憶方面存在的不足進行改變,更好掌握知識的內涵和規律;第二,實踐能力。實踐可以說是綜合能力的一種具體體現,即將在學習當中形成的技能落實到實踐當中。要通過課余、假期時間深入到現實社會當中,通過對社會生活、生產勞動的參與來對社會進行了解,進而實現自身實踐能力的提升。在具體實踐環節,學生需要深刻認知自身的長處、短處以及能力狀況,可以聯系實際發揮自身優勢,進而達到各項能力的提高;第三,人文精神。要形成良好的社會責任感以及敬業精神,這也正是現今社會對于人才的基本要求,是學生形成綜合素質和職業發展的基礎。老師要對學生的心理素質進行培養,讓學生在對自己形成正確認識的情況下,通過調控情緒來始終保持學習的積極性,并在學習生活中做到主動關心他人,在學校和班級內部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力求在自身能力較為有限的情況下,通過團隊配合來實現目標。
  結語
  綜上所述,上文對以人為本理念下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進行了一定的研究??梢灶A見的是,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是未來學校教育的重點,而通過以人為本原則的有效把握,則可以進一步提高人才培養的效果,為學生的繼續學習和職業發展打好基礎,因此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3]
  參考文獻
  [1]張濤軒.淺析高校學生管理工作中的“以人為本”理念[J].才智,2012(7):308-309.
  [2]寧伯曉.以人為本的高校學生管理工作探索[J].中國管理信息化,2016,19(12):245.
  [3]陳斯拉.當代大學生生命教育探析[J].高教探索,2007(6):100-101.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16513.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