跆拳道教學對促進學生綜合素質培養的價值分析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隨著我國社會經濟水平的提升,改善了人們的生活環境,人們進行體育鍛煉的次數逐漸減少。尤其是學生,將大部分精力都用于文化知識的學習上,這使得學生無法做到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因此,本文先對跆拳道運動進行闡述,然后從身體素質及情感素質兩方面分析跆拳道教學對學生綜合素質培養的價值。跆拳道是一項健康運動,學生接受跆拳道教學,不僅能夠培養其自身的身體協調能力、增加耐力與力量等,還可以培養其綜合素質,使學生具備團隊意識與終身體育精神,提升反應速度,提高注意力等。
關鍵詞:跆拳道 綜合素養 價值
中圖分類號:G852.1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2813(2019)03(b)-0238-02
1 跆拳道運動闡述
跆拳道來源于朝鮮半島,是朝鮮人民的一種民間武藝,既擁有古老的氣息,又富有一定的時代特征。此運動需要利用手腳以及身體的協調能力進行搏斗,具有兩種類型,一是傳統跆拳道,二是競技跆拳道,由于類型不同,所以其含有的技術也存在差異。其中傳統跆拳道的技術有套路實戰、防身術及基本技術等,通過練習能夠強身健體。而競技跆拳道屬于奧運會的一種競賽模式,運動員要在特定的規則范圍內,使用自己的戰術進行比賽,最終裁判定奪輸贏。
在跆拳道運動中,包含著許多禮儀。比如:在進行跆拳道練習或是進行比賽時,在賽前賽后都要向對方敬禮,這是跆拳道一直倡導的禮儀。在進行跆拳道練習時,訓練者要具有服從、好學、謙虛等態度,遵守禮儀,學會禮貌待人、謙卑恭遜[1]。在跆拳道運動中,有許多腿部練習動作,大約占所有練習動作的一半以上。并且腿部的技法有多種,可以按照需求進行任意調整。剩下一部分為手部動作,因為手較為靈活,所以能夠按照意愿完成防守或是進攻的動作。不管是在比賽還是格斗練習,都需要具備一定的攻防策略及禮儀。
2 跆拳道教學與學生身體素質
2.1 增加學生的力量
跆拳道是綜合了速度、耐性及力量等因素的一項體育運動,在所有因素之中,力量是此項運動的基本素質,是否具備較高的力量素質會對其他素質產生一定的影響。在跆拳道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讓學生進行上、下肢力量及綜合力量的練習,對于上肢力量可以通過砸拳或俯臥撐等基礎訓練,及杠鈴屈臂等方式進行訓練;下肢力量可以通過高抬腿或上下臺階等方式進行訓練,而綜合力量可以通過蛙跳、俯臥撐跳等方式進行訓練。
2.2 增加學生的柔韌性
柔韌性是跆拳道練習者必備的一種身體素質,它表示人體多個關節在運動時的幅度與肌肉伸展能力。良好的柔韌性,可以使跆拳道動作更加標準,減少學生在練習時的危險性。因為跆拳道的腿法是最重要的,比如:橫踢、側踢、后旋踢等,需要腿部與腰部具有較好的柔韌性,所以在進行跆拳道練習時,教師可以讓學生通過動力與靜力拉伸的方式增加柔韌度。其中腰部的柔韌性,可以讓學生通過甩腰或俯腰等基本運動進行鍛煉,增加腰部旋轉的靈活性;而腿部的柔韌性,可以讓學生向多個方向進行踢打或劈叉、下壓等運動,從而使學生腿部的肌肉群具有較高的柔韌性。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要按照學生的生理特點及規律合理進行柔韌性訓練。
2.3 增加學生的速度及反應力
因為跆拳道對反應及運動速度有一定的要求,并且速度能夠體現出運動者的力量及協調能力,所以對學生進行跆拳道教學,能夠增加其自身的速度及反應力。對于速度及反應能力,需要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斷地鍛煉來實現,使學生在雙人練習中能夠快速的做出防御及攻擊動作,增加身體的反應速度。
3 跆拳道教學與學生情感素質
3.1 培養學生接受能力
跆拳道屬于對抗性運動,具有自己獨特的運動優勢及規律,進行跆拳道教學不僅可以培養學生的身體素質,使其具備一定的運動技能,還能夠培養學生情感素質[2]。在進行跆拳道學習時,學生要具備堅持不懈、敢于面對各種挑戰的堅毅品質。因此教師在跆拳道教學過程中對學生的意志品質進行磨煉與培養。
在進行跆拳道正式訓練前,教師要讓學生做好一定的心理準備,并告知學生跆拳道學習的作用、訓練時潛在的一些問題,以及可能會受到的一些運動損傷。比如:在進行跆拳道練習時,可能因為身體協調性較差,使得學生在踢腿練習時會摔倒,又或是沒有躲過對方攻擊而造成身體上的疼痛等,從而使學生能夠具有頑強拼搏以及勇往直前的精神。當學生進行跆拳道比賽時,學生自身所具有的拼搏精神會使其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質。而且在學生時代,比較容易形成一定的意志品質,所以對學生進行跆拳道教學,可以使其在學習過程中慢慢形成接受能力,能夠勇敢面對各種訓練時可能會出現的困難,從而提升其解決問題的能力,在問題發生時能夠快速地將其解決。
3.2 培養學生團隊意識
跆拳道在教學過程中一直是積極、正面的,能夠確保學生身心健康成長。在進行跆拳道教學或比賽時,一定要培養學生的團隊精神及意識。一般情況下,學生自身的性格會受到周圍環境的影響,并且學生很容易受到他人的影響,當學生周邊存在不良影響時,會使其性格變得極端與自私。但是進行跆拳道學習,讓學生進行相互配合練習,能夠培養學生的團隊意識,并且可以主動與他人進行團隊合作。
3.3 培養學生終身體育精神
所謂的終身體育,是國家新提出的一種體育概念,并且在學校的體育教學中,此理念貫穿了教育的始終。因為學生在生長發育時,一般是系統性訓練,所以進行體育教學能夠培養其體育意識。而且進行體育教育可以增強學生的體魄、鍛煉身體,激發其體育學習興趣,具備體育鍛煉的良好習慣,擴大學校體育的教育功能范圍。另外,終身體育的思想是以人為本,注重人們的生活質量,保證人們的身體健康。跆拳道是學校體育的重要構成部分,在跆拳道訓練中,學生不僅能夠強身健體,同時還可以凈化心靈,提升思想水平[3]。因為跆拳道需要長期練習,所以學生需要具備剛強及堅韌不拔的品質。此外,對于學習壓力較大的學生而言,學習跆拳道可以保持身體和精神的平衡。由此可見,學習跆拳道能夠培養學生具備一定的終身體育精神。
3.4 培養學生的耐挫力
根據有關研究表明,人們經常進行體育鍛煉,可以增加人們自身的感知能力,提升反應速度,保持身體協調等。進行跆拳道學習可以使學生具備克服困難的勇氣、堅強的意志及合作意識,從而使其減少一些緊張的心理狀況,緩解自身的精神壓力。在進行跆拳道訓練時,每完成一個動作都需要喊一聲,通過叫喊可以讓學生的大腦興奮起來,加快大腦的運轉,穩定情緒。并且通過叫喊可以使學生的負面情緒得到釋放,增強學生的學習自信心,保持心情愉悅。而且進行跆拳道學習可以使學生不斷循環“失敗-努力-成功”這一過程,隨著循環次數的增多,學生可以建立起一定的心理防護,從而增加耐挫力,學會自我調節。
4 結語
綜上所述,學生接受跆拳道教學能夠對學生的身體素質及情感素質產生影響,從身體素質上看,進行跆拳道學習可以增加學生的力量、柔韌性、速度及反應力;從情感素質上看,學習跆拳道可以培養學生的接受能力、團隊意識、耐挫力及終身體育精神,由此可見,跆拳道教學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具有較高的價值。
參考文獻
[1] 陳兆坤,江瑋.跆拳道教學對促進學生綜合素質培養的研究[J].佳木斯職業學院學報,2018(8):422.
[2] 崔明月.跆拳道運動與學生綜合素質提高探索[J].理論觀察,2017(7):168-170.
[3] 李大勇.跆拳道運動對大學生素質教育的影響[J].體育世界:學術版,2015(2):78-79.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3679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