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國家職業教育發展的趨勢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發展職業教育是為了提高職工素質,培養大批應用型人才的重要途徑。特別是在當前全球經濟低迷和中國穩定發展的形勢下,職業教育已成為我國解決就業問題,提高社會生產力的有效途徑。
【關鍵詞】職業教育;師資隊伍建設;教育實訓基地
【中圖分類號】G71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13-0007-02
引言
實踐導向職業教育課程的教學目標主要是為了能夠培育高素質職業人才,如果只是簡單的依靠老師采用填鴨式教學方法來進行實現,這是不可能的,因此當前需要對于職業院校教學的方式以及內容進行有效的完善和改革,從而達成這一個目標。
一、我國職業教育的現狀
中國幅員遼闊,地域遼闊,勞動力資源豐富,但生產線技術工人的整體素質較低。城鎮鄉鎮企業約有1.4億人,其中技術工人約7000萬人,中層工人占35%,高級工人占3.5%。與發達國家的33.3%相比,存在很大差距。未來,對先進技術應用人才的需求將會很大。在高等教育和技能方面,技能在企業中發揮著更重要的作用。
二、職業教育存在的問題
中國高等職業教育存在兩個負面影響:第一,高等職業教育的定位不準確,這給人們一種錯覺,認為它似乎是高等教育的“職業教育”,是一種輔助高等教育的存在。人們常常將高等職業教育視為轉移學生和減輕入學壓力的“權宜之計”,即“二流教育”。其次,高職教育的特點不明確,沒有實踐和地方特色,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職業教育復制,單方面強調職業化和適應性;二是復制普通高等教育的教學內容和方法,降低其標準,缺乏反映教育性質,內容,方法和培養方式等特定人才需求的特點。
三、職業教育迎來轉機
從某種意義上說,企業就業觀念的轉變對提升高職院校就業率起到了重要作用,越來越多的雇主意識到“雇用成本”,其中不僅包括雇員的工資和待遇,還包括培訓他們的成本。對于一些職位,雇用職業學校的學生可以獲得更好的就業效果,而且招聘成本低于招聘本科生。企業選擇從“學歷”轉變為“學術能力”,使職業學校學生就業率高。
四、職業教育的良好前景
1.職業教育是對傳統唯學歷論的一種挑戰和警示。
人才需要被社會選擇和認可。因此,高校的專業設置不應以自我為中心,而必須以社會需求為中心,教學內容也應轉化為實用性。在國民教育的整體布局中,職業教育在培養社會實用型人才方面越來越突出,應成為發展的重點。相應地,當我們的父母和學生申請高考時,為了學會適應社會需求的能力,他們也可以積極選擇職業教育學院。
2.展職業教育,適應社會需求,利于學生就業,確實前景廣闊。
當前,我國的就業形勢非常嚴峻,結構性矛盾尤其突出。一方面,存在著大量的失業人口:2007年,我國城鎮需要就業的人口超過2500萬人,而新增的就業崗位加上自然減員也只有1000萬個,供大于求的缺口,在1500萬個以上,矛盾非常尖銳;另一方面,大量的企業又招收不到熟練的工人,造成企業開工不足。要改變這一狀況,培養大批新型技術工人,就需要大力發展職業教育,職業教育是提高我國國家核心競爭力的一個重要因素。
3.職業教育是全面提高勞動者的素質的要求。
從市場對勞動技能的需求來看,具有高學歷或高技能的技術人員需求量很大。如果我們要擴大就業,改變現有職位空缺和低素質工人的結構性失業,就必須加強人力資源的開發。國家應把發展教育和培訓作為提高國家競爭力,促進就業的戰略舉措。建立人力資源開發教育培訓雙支柱體系,積極開展職業技能培訓。要完善現有的職業教育培訓體系:一是擴大勞動準備培訓體系的實施;二是再就業培訓制度和措施;更重要的是,職業培訓應以就業市場需求為導向,提高培訓的針對性,實用性和有效性;三是職業教育發展的機制和體系。
五、職業教育需要解決的問題
首先,要完善職業教育經費投入機制。加大對職業教育的公共財政投入,增加職業教育專項資金。
二要推進辦學體制改革創新。促進公立職業學校探索以公有制為主導,明確產權和多種所有制共存的辦學體制。
第三,建立職業教育貧困生補貼制度。采用政府補助,學校救濟,兼職工作和非全日制學習,社會捐贈等形式,減少和免除貧困農村家庭,低收入城市家庭和選擇農業相關專業的中等職業學生的學費,逐步建立職業學校經濟困難學生的經濟資助體系。
四是大力推進就業準人事制度。全面落實“雙證書”制度,豁免參加中級技能鑒定的學生進行理論評估,進一步完善職業資格證書制度,為畢業生創造良好的就業環境。
五要大力加強職業教育師資隊伍建設。開展職業教育的關鍵是建立一支優秀的教師隊伍。雙師型教師,專業領導者的建設和中青年骨干教師的培養應該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通過制度創新,我們將為具有豐富實踐經驗的企事業單位開辟進入高職院校的綠色通道,從企事業單位招聘或選拔優秀的專業技術人員,通過教師資格獲得教師資格,成為專業課程教師和實踐導師。培養,鼓勵工業企業熟練工匠在高職院校兼職,促進高職院校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
六要大力加強職業教育培訓基地建設。培訓基地建設是培養高素質技能人才的根本保證。根據職業教育的特點,要著眼于培養學生的技術應用能力和專業素質,按照產業發展和技術進步的要求,統籌規劃,制定培訓基地的建設標準和方案。
七是進一步加強和改進高職院校的教育教學。為適應職業教育發展的需要,進一步建立和完善以就業為導向,旨在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高職人才培養水平評估體系,建立并完善評估指標體系。
結束語
高等職業技術教育肩負著三大社會責任:一是提高人民素質,培養全國高職人才;二是發展人力資源,提高綜合國力,為中國經濟建設培養多層次,多規格,高知識,高技能的專業人才;第三是承擔起為各行業開發知識和技能的責任。提供高科技核心技術,為行業發展提供理論和人才支持。職業教育承擔著為社會培養高技能人才的歷史責任。國家和社會沒有理由不重視和發展它。
參考文獻
[1]李富.不同產業結構國家職業教育的模式選擇——兼論世界職業教育的發展趨勢[J].教育學術月刊,2010(03):74-76.
[2]殷曉峰.發展中國家成人職業教育發展特點及趨勢[J].職教通訊,2006(04):55-57.
[3]周永齡.發達國家職業教育發展趨勢及我們如何應對[J].當代教育論壇,2003(11):114-116.
作者簡介:姚錦鑫(1987.2-),男,籍貫:廣東,學歷:本科,職位:招生辦副主任,職稱:助理經濟師,研究方向:職業教育的發展,單位:廣州科技職業技術學院(本科)。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4467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