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背景下的高校藝術設計專業教學分析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藝術設計專業是高校教學中一門重要專業課程。在課程進行不斷改革的今天,藝術設計的傳統教學模式顯然已經不能適應現代教學的需要了,需要運用“互聯網”這一新的技術形式來構建新的教學模式。在“互聯網”這一背景下,高校藝術設計專業的教學呈現出了新的面貌,對藝術設計專業在“互聯網”這一技術載體下所形成的特征進行了認真的分析,并從三個方面分析了新形勢下教學應采取的有效的、合理的措施,以供教學方面形成參考。
【關鍵詞】互聯網;藝術設計專業;教學理念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13-0021-02
一、“互聯網+”思維下的高校藝術設計專業教學特征分析
開展“互聯網+”環境下的藝術專業教學,存在兩種顯然性的技術特征。其一是跨界融合,即在高校應用“互聯網+”思維的進程中,高校所有的教育教學人員都有可能會不斷接觸到其他領域的技術內容,能夠充分運用互聯網技術學習到更多的知識,而學生在利用“互聯網+”思維時,能夠提升對專業課程的認識,增強學生的創新能力。其二則是尊重人性,以“互聯網+”思維為主而開展的教育教學活動必然會重新編制,而高校本著育人愛人的原則,就會在重塑網絡教學類別的進程中加強對學生意見的采集,使得“互聯網+”環境下的高校專業課程教學更加尊重人性。在高校藝術專業課程教學改革中,教師以建構思維為核心,要求能最大限度地保障教學順利開展,對培養學生的專業實踐能力與創新能力具有一定的促進作用。
二、基于“互聯網+”背景的高校藝術設計專業教學探析
“互聯網+”與高校藝術設計專業教學模式進行有機的結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突顯出學生的地位,樹立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并且有利于高校藝術專業的教師擺脫以教師為主要角色的教學模式。在高校藝術設計專業教學中,基于“互聯網+”背景的教學模式的核心內容,主要體現在創設教學的情境、培養學生的自主創新學習理念和多方互動交流等三方面。
1.創設藝術設計專業教學的情境。
教學情境屬于藝術專業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尤其在“互聯網+”背景下,情境的綜合運用有助于教學活動更好地開展,使得互聯網信息技術和藝術設計專業緊密結合。具體來說,教學情境的設置主要從以下三個方面著手:一是綜合運用教學所需要的網絡資源。網絡中包含著資源,這些資源能夠豐富藝術設計的教學。由于網絡資源非常多,而且有些內容并不適宜應用在教學中,所以教師要對這些資源進行合理的選擇,其選擇的標準要符合以下特點,首先,選擇具有探究特點的教學資源。新形勢下的藝術設計教學,除了講授其中的基本理論以及技巧外,更加注重學生技能的培養以及提升,教師要從提升學生的實踐運用能力角度出發,選擇一些更具有探究特點教學資源,讓學生從探究中學會如何實踐。其次,選擇具有協作特點的教學資源。協作能力的提升也是“互聯網”對藝術設計教學提出的新的要求。所以教師要通過選擇資源的合理,讓學生從教學資源中體會到協作的力量,學生公共努力完成相應課程的學習。
二是讓學生學會制作新媒體教學課件。在課堂上,教學情境的設置主要是通過課件來呈現的,教師往往在課前就制作了課件,并在講課過程中進行演示,課件的制作需要運用互聯網中的多種技術。但是目前隨著各種媒體的不斷出現,教師要引導學生除了會制作傳統型的PPT課件外,還要結合新媒體的運用制作其他類型的課件。無論是教師還是學生,都可以在課堂上演示關于藝術設計的課件制作成果。
三是將藝術設計的虛擬空間搬到課堂中。在進行藝術設計時,需要運用一些虛擬的技術和手段,使得作品呈現出藝術效果。教師要引導學生將藝術設計中的虛擬環境有效地搬到課堂中,給課堂進行一定的“裝扮”,將其打造成藝術設計教學內容中的背景,對其進行藝術地再現和還原。當然,要結合課堂教學用具、藝術設計的主題等多方面因素的考慮,盡可能地讓課堂能夠還原虛擬中的環境。
2.培養學生的自主創新學習理念。
學生在藝術設計教學活動中是處在主體位置,而不是被動地接受教學任務內容。尤其在高校的互聯網教學環境中,主動性學習的重要性更是不言而喻。所以教師在教學上要有意識地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理念。良好理念包括很多方面的內容,在“互聯網”背景下,則突出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要在學習上具有自主的理念。學生要在學習中增加自己的主動性,能夠從藝術設計專業的發展脈絡以及方向,再結合互聯網技術,尋找到學習研究的重要論題,讓自己在學習課堂知識的同時,能夠擁有自己豐碩的學習成果。二是要在學習上具有創新的理念。教師要引導學生不能完全拘泥于課堂,要將學習的觸角向課堂外進行適當的延伸,由于學生的閱歷還不深,所以學校和教師要帶領學生到校外尋求創新學習的訊息。例如教師可以帶領藝術設計學習程度比較好的學生,到相關的企業進行學習,讓他們了解到社會上的企業對藝術設計專業都有哪些要求;再如鼓勵學生積極參加關于藝術設計方面競賽,在競賽活動中凸顯自己運用網絡學習的重要實踐能力。
3.多方互動交流。
在“互聯網”這一技術背景下,藝術設計的教學交流以及學習交流是非常重要的。這種互動交流是需要多方的力量共同來操作的,既需要教師和學生進行互動交流,也需要學生和學生進行互動交流。首先,師生之間的互動,師生互動時老師主要面對的是學生群體,教師需要與學生群體進行線上、線下的及時溝通,從而督查學生的學習進度,為學生答疑解惑及提供學習輔導。其次,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互動。學生與學生之間以建立學習小組的形式合作設計課題,并充分利用互聯網進行討論和協作,從而促進學生之間無障礙溝通,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與協作能力。除此之外,學生還可以與藝術設計專業的專家和企業進行溝通,擴大互動范圍。在“互聯網+”背景下,不論是教師還是學生每個人都可以利用互聯網平臺進行交流合作。多維化課程互動在一定程度上能夠使個體創意與智慧得到有效發揮,并可以被整個群體共享,從而使個體的創意得到升華。
結語
藝術設計專業在“互聯網”工作背景下具有新的教學特點。學校乃至教師要認識到教學形勢的變化,采取有效的措施滿足專業教學的發展形勢。隨著學科的不斷建設,其教學將會發生更大的變化,要不斷加以創新,形成更加新穎的教學形式。
參考文獻
[1]李海翔.對高校藝術設計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探討[J].教育與職業,2014(35).
[2]劉志.探索藝術設計專業學生自主創新能力培養模式[J].中國高等教育,2014(17).
[3]胡衛軍.淺析互聯網背景下高校藝術設計教育的多元化發展路徑[J].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2017(01).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4480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