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培養分析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近年來,國家在教育方面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新的課程標準對學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中對小學數學的要求更為準確和規范,要求教師在教育數學基礎知識的同時還要注重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數學思維能力能快速幫助學生掌握數學知識,提升其學習能力。基于此,本文介紹了小學數學教學中數學思維能力培養的方法。
【關鍵詞】小學數學;教學;思維能力;培養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437(2019)16-0234-02
在小學生的數學教學中,對學生的理解能力有一定的要求,要想提高小學數學教學質量,就要注重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理解能力,因為數學知識的理解相對困難,通過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可以讓學生透徹的理解知識中的重難點,學習好數學這門功課。
1 培養小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重要性
小學生的數學與學習能力受到主觀因素和客觀因素的影響,會存在很大的差異,在課堂教學中有不同的教學目標要求,有的學生理解的較快較為透徹,而有的學生理解和掌握較為吃力,傳統灌輸式或者死記硬背的教學模式已經難以滿足現在的教學需求。小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培養能夠有效促進學生對課堂教學內容的理解,使自身具備獨立思考和解題的能力,有助于課堂教學目標的實現,能夠幫助學生實現將數學知識向數學技能的轉化,同時通過數學思維能力的形成,逐漸提升學生的創新意識,實現學生數學實踐應用能力的提升,進而促進提升學生的數學綜合學習能力。
2 小學數學教學中數學思維能力的培養
2.1 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強化學生的思維深度
培養小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有助于學生對教學內容有更深入的理解,拓展學生自身的思維深度,教師可以利用探究式教學方法來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改變教師灌輸式的教學模式,培養學生對學習內容的探究性意識,循序漸進的讓學生學會探究式學習。
2.2 利用現代教學方式,實現教學內容的拓展
教師開展課堂教學活動,可以利用微視頻的現代教學方式,實現教學課堂和教學內容的拓展,使學生能夠在循序漸進中逐漸培養自身的數學思維能力。如教師可以在網絡教學資源中,搜集一些針對邏輯思維培養的教學內容,對這些資源進行整合應用,形成微視頻的教學模式,讓學生對這些教學內容進行學習和練習,通過這種具有針對性的教學內容,促進學生自身數學思維能力的
提高。
2.3 加強實際操作
學生操作能力的培養較為關鍵,是學生數學思維能力培育的先決條件。教師需要增進與學生的溝通和交流,理解小學生的基本行為認知,遵循小學生的認知規律。在教學中,數學教師要注重結合小學生的特點、學習成績、教學需要等實際情況,給學生提供更多的參與動手操作的教學氛圍與環境,從而在提高學生對數學學習興趣的基礎上,逐步發展他們的創新意識與數學思維能力。如在教學“比較簡單的分數大小”的相關內容時,為了更快地讓學生掌握其中的方法,教師就可以給每位學生準備大小一致的兩張長方形紙,先讓學生動手將一張長方形的紙折成相等的三份,然后將其中一份取出涂上顏色;再拿出另一張同樣的長方形紙,將這張紙折成四份,同樣取出其中一份涂上顏色。然后讓學生仔細觀察涂顏色的兩張紙哪一塊面積比較大,哪一塊比較
小?然后經過學生討論和教師引導得出和究竟誰大。在動手操作的教學環境中,課本上抽象的東西被具體化,學生的學習興趣與積極性也能得到更大程度上的提高,在潛移默化中鍛煉了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
2.4 提升小學生對于數學學習的趣味性
小學是數學思維培育的基礎時期,在這一時期實現學生思維的培育,需要對小學生數學學習的趣味性進行鼓勵與引領,使小學生對數學學習產生足夠的興趣。在實現數學教學的準備階段,可采用有趣的教學方法,并創建具備創造力的教學氛圍,讓小學生可以高效的投入到數學學習當中去,體會數學學習的美妙過程,使學生可以積極的實現數學知識的探索以及數學有關技能的培育,并針對有關的數學能力乃至相關知識進行自身的理解和探究。如在《找規律》一課的教學中,課始設計了一個“跨蘇記憶圖形”的數學活動,通過呈現以下三組圖形,每組圖形在屏幕上出現2秒后消失,隨后請學生說說屏幕上凸顯的是怎樣的一組圖形。
第一組:
第二組:
第三組:
活動后,學生圍繞“記憶的難易說體會,找原因”,最終得出:按照一定規律排列的兩組圖形容易記,教師也看到“調制”激趣的作用。
2.5 合理設計數學問題,改進教學模式
傳統的教學模式阻礙了小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培育,教師必須在課堂教學中,摸索出滿足學生基本學習水平與事實的教學模式,而且還必須提升數學教學的水平,并吸取傳統教學方式的相關教訓,將其高效的使用在創新性教學方式中,從而改善以班級為單位的數學教學模式,推動其在小學數學創新能力培育中起到的關鍵作用。在《長方體的認識》一課中,教師讓學生觀察長方體框架的特點,接著給出12根小棒,4根8cm,4根6cm,4根5cm,讓學生去搭長方體,最后又讓學生“給長方體糊面”,這樣合理設計數學問題,學生經歷全過程,豐富了感性認識,真正把握了長方體的特征。
2.6 課堂說理,推動學生思維縱深發展
知識的形成過程一般按照“形成表象——語言內化——抽象概括”的思維程序進行。任何數學知識都有其形成過程,如果能將其形成過程“說”清楚,變成學生自己能表述的東西,就相當于弄清了問題的形成過程,也相當于解決了整個問題的一半??梢哉f,“說理”既可以使學生檢驗解題過程是否正確,及時進行查漏補缺,又能使學生進一步解題和掌握解題過程。如學生在學《周長的認識》課中,教師給出一道操作題:在格子圖上畫一個周長是10CM的圖形,學生畫出了多種的圖形,教師讓學生當“小老師”說說自己的思考過程,這樣一來,學生不僅對周長的概念深刻理解,靈活運用,又培養了空間
觀念。
3 結束語
綜上所述,小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培養對小學生的數學教學至關重要,它可以鍛煉小學生的數學思維,提高其對數學知識中重難點的理解能力,這可以讓學生意識到數學的趣味性,主動學習,提高這門學科的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曹晶.秉承“解放”教育思想加強學生數學思維能力培養[J].長春教育學院學報,2015(7).
[2]譚必偉.關于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數學思維能力培養研究[J].科學中國人,2017(2).
[3]周建國.小學數學教學中對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培養[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5(8).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4506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