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策略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在小學階段,是對于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進行培養和鍛煉的啟蒙性時期,也是培養和教導學生形成較好的數學思維能力的關鍵階段,對于學生一生的學習方式都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但是在當前階段的小學教學工作中,傳統的應試教育的思維觀念依舊占據著主流的教學思維,對于新型教學方式的實施產生了很大的阻力作用。本文在介紹小學數學教學的相關概念的前提下,對于在小學階段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的方式進行了簡單探究。
【關鍵詞】小學教學 數學思維 培養策略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9.11.133
數學學科具有一定的抽象性、較強的邏輯性以及相對復雜的計算特征,是一門基礎性學科。在現代心理學家看來,小學階段的學生正是在人的生長發育過程中處于由形象思維向著抽象思維去轉化的階段??梢钥吹?,較為抽象的數學知識對于具備較為形象化的思維的學生來說,學習過程中難免會出現一定的困難,而如何將這些困難解決,在最大程度上增加小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效率和速度,快速培養和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逐漸成為現代教育工作者的努力方向之一。
一、小學數學教學工作現狀
(一)過分重視知識的傳授
在新型的教學思維觀念之下,強調教師需要將知識的傳授、基本技能的講解、解題的過程及方法、教師的情感態度以及學生的價值觀念的形成等方面的內容進行綜合性學習,實現教學工作的創新。但是,根據相關的調查研究顯示,在我國現在的小學數學教學工作中,大多數的教師還是注重對于知識的灌輸,而對于學生的綜合素質的提升、抽象思維能力的鍛煉等方面的工作卻只是投入了很少的注意力,或是基本沒有投入注意力,對于小學生的思維能力的培養和提升有著很多的不利。
(二)對于思維能力的重視度不足
小學階段是學生的思維能力進行培養和提升的關鍵時期,在這個時期,作為學生的學習主要的引導者,教師應該結合教學工作中的內容,合理轉化教師與學生在教學工作中的地位,將學生看作是教學工作的中心和重點,充分發掘學生的潛力,對于學生的思維方式、思考邏輯等方面的能力進性鍛煉。但是在當前的小學數學教學工作中,部分教師只是注重課時的完成,將教學工作看作是負擔,這就嚴重阻礙了學生的思維能力的提升。
(三)教學改革的形式化嚴重
對于當前階段的小學數學教學工作改革來說,有一句俗語進行形容就是“換湯不換藥”,一方面來說呼吁對于教學進行改革的呼聲不斷高漲,但是另外一方面來說,具體的改革措施卻遲遲不見推出。而對于一些考核制度來說也是如此,一方面要求教師們對于教學形式進行改革,提升素質教育的重要性,不能將學生的考試分數作為唯一的判別學生好壞的標準;但是另外一方面來說,卻又將學生的考試成績、班級的學習狀態等因素作為教師工作成績的評判指標。
二、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的重要性
思維能力對于人生的成長和發育具有至關重要的意義,思維能力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決定和影響著一個人的見識和對于事物的認知水平。而對于數學學習過程來說,思維能力的培養和提升,不但能夠幫助學生快速掌握相關的基本知識,同時也能夠促進學生們對于知識背后的理論進行思考和探究,能夠提升學生們透過現象看本質的能力,進而在對于數學問題進行解答的時候,就能夠舉一反三。同時,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也能夠縮小學生之間的學習水平的差距,每個人對于相同的事物的學習能力是具有很大的差別的,在數學的學習中也是如此,一些學生對于數學知識的學習能力較強,而有一些學生對于數學知識的掌握速度則相對較慢,而思維能力的培養和鍛煉,能夠縮小學生們對于相關知識的認知速度,進而有利于增加學生們學習相關知識的效率。
三、如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訓學生的思維能力
(一)創設問題情境
問題情境的形成,是學生的思維能力進行培養和提升的基礎所在。數學能力是人的思維能力進行鍛煉和提升的關鍵所在,對于數學思維來說,其要求學生具有較為豐富的想象空間、較高的抽象性特征、較為嚴密的邏輯性,因而教師在教學活動中,借助于教學情境的創設,引導和幫助學生利用數學思維去觀察、思考和分析數學問題,是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的有效方式。當然,在進行教學情境的創設時,也需要使其具備一定的持續性、探究性,教師在這個過程中適時設置一些具有挑戰性的問題。如在進行《確定方向》這一單元的內容的時候,其主要的教學重點和難點就是教會學生選取中心點和確定方向,在進行相關的教學工作的時候,可以將這兩方面的教學內容設置為處于不同層次的矛盾沖突,如采取確定中心點而不斷變換方向,對于某一點或是某一個物品的位置進行描述;還可以確定方向,而變化中心點的方式,幫助學生對于這兩個概念進行理解和把握。同時,在這個過程中,也引導了學生在思考問題時能夠層層深入。
(二)探究解決問題的策略
在對于學生的解決問題的策略進行培養和鍛煉過程中,需要在多方面對于學生的能力進行教導和把握。首先,教會學生全面觀察,抓住中心,鍛煉直覺性的思維能力。教導學生在遇到問題時,首先在宏觀角度對于問題進行思考和觀察,并且在這一過程中注意抓住其中心點;其次要能夠大膽猜測,相信自己的判斷;最后在解答的時候,注重運動邏輯思維。如在解答(1+2+……+99+100)×(10-1-2-3-4)=?這一問題的時候,若是按照常規的解答思路,就會白白浪費很多的時間和精力,而對于解題并沒有實際的意義,這時應該教導學生,先將題目的整體進行瀏覽,之后抓住主要的問題:計算的最終目的是什么?這道題的關鍵點在哪里?乘法運算中的主要要素就是因數,而在這道題目的因數較為特殊,是包含在括號里面的,這事就需要進行猜測,猜測在這兩個因數中存在著解題的玄機,最后運用邏輯思維能力,對于第一個因數進行分析,可以看到這一個因數計算較為復雜,不具有能夠簡化運算的特點,再對于第二個因數進行分析,可以看到第二個因數為0,而0與任何數的乘積都是0,這樣就快速準確地完成了解答。
總的來說,在對于小學階段的學生進行相關的教學工作時,由于這一時期學生正是出于思維能力、認知方式、思考能力等方面的能力的形成和提升的關鍵時期,需要注重運用合理的教學方式,如創設解題情境、探究解答問題等方式,對于學生的思維能力進行鍛煉和提升。
參考文獻
[1]張春建.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思維能力培養策略研究[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7,13(1):202-202.
[2]曾荷花.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策略探討[J].新課程(小學),2015(11).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9/view-1490503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