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新高考模式下高三地理的有效復習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隨著地理課程改革的深入,高考考查學生的方向發生了本質性的變化,不再是只考查學生的記憶,而是考查學生的綜合能力,包括學生獲取信息的能力、知識遷移的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尤其是教育部考試中心公布的新的考試大綱,并首次明確提出“一體四層四翼”的評價體系。在這樣的評價體系下,高考試卷也發生了新的變化,而高三教師應該如何有效地復習才能適應這樣的變化呢?
  一、一體四層四翼的解讀
  考試中心提出的“一體四層四翼”既解釋了為什么考、考什么、怎么考的問題。只有充分了解這些才能更有效地復習。
 ?。ㄒ唬槭裁纯肌耙惑w”,即“立德樹人、服務選拔、導向教學”
  為了實現“立德樹人”這個目標,高中地理教師就不能僅僅只是傳授地理知識,而是應該讓學生多關注時事地理,在平常的教學中利用時事地理滲透這個思想。高考的目的是為了“服務選拔”,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應該注重因材施教,對于不同的學生應該有不同的復習策略,注重分層次教學。最后“導向教學”的提出,也揭示了地理教師不能再一味地對知識進行重復,更應該注重對舊的知識點進行有效整合,結合新的案例進行教學,提出更多創新的具有前瞻性的觀點。
  (二)考什么——“四層”
  新的考試大綱提出了主要考查四個方面——“必備知識、關鍵能力、學科素養、核心價值”。
  1.第一圈層——“必備知識”。主要考查學生知識儲備中的基礎性、通用性知識。
  2.第二圈層——“關鍵能力”。重點考查學生靈活運用所學知識的能力。
  3.第三圈層——“學科素養”。主要要求學生有扎實的學科觀念和寬闊的學科視野,并體現出自身的實踐能力、創新精神等內化的綜合學科素養。
  4.第四圈層——“核心價值”。要求學生能在學習過程中,逐步形成正確的核心價值觀。
  因此高三的地理教學一定要打實基礎,強化訓練,關注時事,逐級提升,只有這樣才能適應新的高考模式。
 ?。ㄈ┰趺纯肌八囊怼保础盎A性、綜合性、應用性、創新性”
  研究近3年全國卷的高考題不難發現,地理題目設置除了對“基礎性”知識的考查外,更加注重“綜合性、應用性、創新性”的知識考查。過去一般考查一個要素的基礎知識,而現在則更加側重考查多個要素的綜合和時空的綜合,因此在高三年級的地理復習中,要素的綜合和時空的綜合要貫穿始終。“應用性”和“創新性”的題目也成了當年高考試卷的難點和區分點。因此在高三地理復習中,教師應該不斷將知識反復地運用于實際的案例當中,學生才能主動靈活地應用所學地理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學以致用,具備較強的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和實踐能力,從而具有獨立思考能力,具備批判性和創新性思維方式。
  二、高三地理復習建議
  基于對“一體四層四翼”的深入分析和對近3年全國卷高考題的研究,我認為高三年級的地理復習也應該有別于過去流水線的復習,在不同的復習階段有不用的復習重點,才能適應新的高考要求。
 ?。ㄒ唬┮惠啅土暋鼗A,不忘素養
  過去很多高中地理教師在進行一輪復習時,都是從必修1、必修2、必修3到選修地理,依次復習,相當于將過去的知識重新學習一遍,缺乏要素和時空的綜合,僅僅有助于夯實基礎,無法適應新高考提出的對地理核心素養的考查。地理的核心素養除了過去強調的“區域認知”和“人地協調”,現在更加強調“綜合思維”和“地理實踐力”。而這兩個能力需要較長時間的滲透,學生才能領會并靈活應用,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實現的,更不能等到臨近高考才開始講核心素養。因此,我認為在一輪復習的時候,除了扎實基礎外,還應該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組織學生關注時事,以個人或小組為單位,輪流播報一則地理新聞,全班同學針對地理新聞進行相關地理知識的討論。這樣的安排既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區域認知”能力,在對某一區域相關要素的討論,又有利于對該區域的各個要素進行綜合,也可以將該區域與其他時間、其他空間進行時空的綜合,有利于提高學生的綜合思維。同時,一個實際的地理新聞,在對具體問題進行討論中,也可以提高學生的地理實踐能力。
  其次,組織學生撰寫論文。新高考提出了“服務選拔”的目的。高考現在的考查更加強調對某一問題的深入剖析,很多高考題的情境材料也來源于各種前沿論文,例如2017年全國1卷的37題。因此學生只有清楚了論文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流程,才能明白出題的一般方向。學生在自己寫論文的過程中,也是將理論聯系實際的過程,也有利于學生在研究的過程中提出創新的觀點,提高學生的“應用性”和“創新性”。
  最后,強調學生的自主學習。學生才是學習的主體,因此檢驗高三地理復習是否有效,主要是學生掌握的情況。因此,高三地理教師在復習時應該關注和指導學生自主學習。例如,從一輪復習開始就要求學生準備三本筆記本(一本上課筆記,一本錯題整理,一本知識點歸納)。只有學生學會了自主學習,才能使復習事半功倍。
  (二)二輪復習——重應用,不忘建模
  二輪復習一般是最后一個學期,經過了一輪復習,學生的基礎知識已經基本掌握。因此這個階段就應該側重對知識形成網絡體系。過去,很多地理教師在二輪復習時只是反復讓學生做題,通過題海戰術讓學生不斷做題,這種復習方式已經不能適應現在的高考要求。有的地理教師則是采用專題復習。比如“河流專題”“農業專題”“工業專題”,顯然這種模式也不適應現在的高考。我認為,這種大專題其實也是對知識點的重復教學,未能幫助學生建構知識體系,實現能力進階的目的。在二輪復習中,應該以問題為導向,進行微專題的復習,更有助于學生在短時間里形成解題的思路。例如“河流地貌微專題”,學生通過一輪復習已經掌握了有關河流地貌形成的所有知識點,但無法靈活運用??梢栽O置一系列與河流地貌相關的題目,例如雅魯藏布江辮狀水系和兩岸爬升山丘的形成,鄱陽湖沙洲的形成,剛果河流域串狀小島的形成,剛果河入海口沒有三角洲的原因等一系列相似的題目。讓學生在相似題目中,自主構建知識體系,形成解題思路,并通過練習學會知識遷移。學生自主構建知識網絡,然后班級同學共享交流,集全部師生的力量構建一幅完整的思維導圖。這樣的復習才更加有時效性。
  (三)三輪復習——重方法,不忘熱點
  在臨近高考的最后一個月的時間里,就是三輪復習。三輪復習不應該知識的重復,更應該強調一些選擇題、綜合題解題時的注意事項。同時,現在高考不規避“熱點”,因此在選題時,經常以熱點作為背景材料。例如2017年全國1卷和2018年全國1卷都用了熱點。因此,在最后一輪的復習中,地理教師在選題時可以選用一些熱點作為背景,以熱點地區進行知識的梳理和能力的訓練,以點帶面,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三、高三地理復習注意事項
  第一,精講精練,切勿題海戰術。高三學生作業量大,如果采用題海戰術,只追求量而不注重質,學生只做不思,教師只改不講,都只是徒勞無功,效果不佳。因此,教師在組卷時應該選擇非常經典的好題,學生精煉,教師精講,才能提高復習效率。
  第二,鞏固基礎,重組知識框架。高三地理教師在復習過程中,不僅要鞏固學生的基礎知識,同時也要教會學生形成清晰完整的知識框架,最后應根據知識間的內在聯系進行重組,建構思維導圖,突出重點和主干。
  第三,舉一反三,提高遷移能力。高三地理教師在復習的過程中,教師應將龐雜的學習內容和錯綜復雜的知識關系結構化,揭示知識之間的層次關系和內在聯系,幫助學生在此基礎上建立思維線索,培養學生靈活地調動和運用知識的能力,同時還應進行跨區域比較,培養學生地理綜合思維。
  第四,認真改卷,培養答題習慣。高三教師在每一次考試之后,都應該認真細致地研究學生的答題,幫助學生分析錯誤的原因,指出學生文字表達上的問題,及時糾正。高三教師應在平時的練習中幫助學生養成認真審讀試題的習慣,特別注意關鍵詞和限定詞。
 ?。ㄘ熑尉庉?周子瑩)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45919.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