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淺析小學數學教學怎樣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小學數學教學中積極培養學生數學思維能力是幫助他們學好數學的基本保障。小學階段的學生正處于思維比較活躍的時期,因此加強對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培養,可以達到較好的效果。如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數學思維能力是老師們特別關心的問題。本文主要根據筆者多年教學經驗提出一些了有關培養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方法與措施。
  【關鍵詞】小學數學;小學生;數學思維;能力培養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437(2019)04-0214-01
  小學數學是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的重要科目,所謂思維能力就是引導學生學會在分析問題的時候做到有理有據,可以提高自身思維的靈活性和敏捷性。在素質教育背景下,立足小學數學培養學生思維能力是尤為重要的教學任務。這就要求小學數學老師不僅要教授學生相關的數學知識,而且要根據課程內容培養學生數學學習的思維能力,使他們的綜合素養得到全面提升。
  1 精心的課程導入提高學生學習興趣
  數學思維的培養需要建立在學生對數學有濃厚興趣基礎之上。學生具備濃厚的興趣,可以對學習數學知識有強大的動力,由此才可以取得較好的學習效果[1]。相關學者研究表明,在沒有興趣的基礎下,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就像是無水之源無土之木,根基不牢。當學生在興趣低,主動意識較差的情況下,不利于數學思維能力的培養。因而小學數學教學中,老師需要設計精心的課程導入環節,來達到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氛圍的效果。如在學習“能化成有限小數的分數特征”內容時,老師可以在課程開始之前向學生說明,自己可以通過學生說出的分數,很快地判斷它是否為有限小數。此時學生的情緒會高漲,紛紛報出自己心中的分數,供老師判斷。這樣類型的課堂導入環節可以引起學生強烈的好奇心,由此促進學生接下來的學習。久而久之,在學生主動學習意識增強的過程中,數學思維能力也得到發散。
  2 利用教具培養學生思維能力
  數學是一門抽象性較強的科目,而形象思維是小學生主要的思維特點。針對此種問題就需要老師采取有效的措施,將學生抽象思維和形象思維之間的距離拉近。教學中老師可以利用教具直觀化教學,教具應該適合小學生的心理發展特點,便于小學生更容易地理解抽象性的問題。如在學習10以內的加減法時,老師可以利用7塊小木頭,為學生進行有關“7”的組成和分解教學,并讓學生自己動手操作,進行自由組合分解,由此掌握基本的運算知識,這對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培養有重要意義。
  3 在動手操作中培養學生思維能力
  動手操作能力的提高可以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因為在動手操作的過程中,可以將學生的手腦得到全面發展,而較好的手腦協調性可以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因此小學數學教學中,老師要特別重視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讓學生在直觀的認識下,將其轉化成理性的思維認識,加深學生對于相關數學概念的理解。如在學習“三角形內角和定理”內容時,老師教學中如果還是機械性的將定理推導公式講述給學生,再由學生死記硬背,將達不到較好的學習效果。老師可以讓學生自己親手制作不同類型的三角形卡片,有的學生是依次測量不同的內角度數,將其相加。還有的學生是將三個角剪下來,進行拼接,來證明三角形的內角和是多少。此種動手操作的教學模式,可以在鍛煉學生手腦靈活性的基礎上,發散學生思維,將試驗性的數據與理論性的數據相結合,由此可以加深學生對于該知識點的掌握和理解。
  綜上所述,數學思維能力是學習數學必須具備的能力之一,小學階段的學生思維能力較為活躍,因此老師們需要利用該階段學生的思維特點,重點培養他們的數學性思維能力。教學活動中采用全新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對學生的思維進行誘導式的啟發,設置相應的數學實踐性活動,在增強學生學習興趣和動手操作能力的基礎下,培養他們的數學思維能力,由此促進小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黃君.怎樣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提升學生創新思維能力[J].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電子刊),2017(2).
  【作者簡介】
  古根(1988~),男,廣東省河源市人,漢族,學歷:本科,小學數學二級,研究方向:小學數學教學。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47142.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