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經濟統計監測的難點與對策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近年來分享經濟在全球范圍內迅速發展,在對人們生產生活方式以及經濟社會發展產生重大影響的同時,也對現有國民經濟統計監測體系構成了挑戰。當前,我國分享經濟統計監測工作面臨著認識模糊、管理體制不順、統計方法不科學、數據共享難、統計指標體系不統一等問題,必須從完善頂層設計、科學設置指標體系、優化統計方法、加強數據共享等方面采取應對措施,引導分享經濟健康發展。
當前,分享經濟的浪潮正席卷全球,已成為不可阻擋的時代發展趨勢。分享經濟是新經濟的典型代表和重要內容,與傳統經濟模式在很多方面都存在明顯差異,導致現行統計工作從指標設計到數據采集匯總、分析評價、跟蹤監測等環節難以準確反映分享經濟的發展及其影響。積極適應新形勢,加強分享經濟統計監測,使分享經濟的價值能夠在國民經濟統計體系中得到合理體現,是現代統計工作適應時代發展需要,引導分享經濟助力國民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大使命。
1 分享經濟統計監測面臨的主要難點
1.1 社會各界的認識比較模糊
總體來看,分享經濟的理論及政策研究明顯跟不上實踐發展的節奏,尤其是缺乏對分享經濟的統一界定,導致分享經濟的邊界十分模糊。目前,官方、研究機構和學界對分享經濟的定義和理解各不相同甚至相差很大,特別是在分享對象是否僅限于閑置資源或分散資源、交易雙方是否僅限于個人、交易物品是否僅限于有形的物品等問題上分歧明顯。而且,多數定義屬于列舉式定義,缺乏科學性與嚴謹性。比如國家八部委聯合發布的《關于促進分享經濟發展的指導性意見》中,不僅沒有對分享經濟進行嚴格的概念表述,只是對其“主要表現”進行高度濃縮的簡單概括,而且還特別強調“現階段”。“現階段”本身就是一個模糊詞,這顯然與統計工作的精確性要求是不相適應的。
1.2 管理體制有待理順
分享經濟的滲透領域十分廣泛,涉及經濟社會的方方面面,容易產生“九龍治水”的多頭管理問題,不利于統計監測工作開展。從《關于促進分享經濟發展的指導性意見》來看,文件雖然是國家八部委聯合發布的,也就意味著八部委都有共同管理之責,但文件不僅沒有明確八部委各自的管理職責,還將統籌協調和政策解讀的職責交給了“互聯網+”行動部際聯席會議這樣一個非常設機構,而“互聯網+”行動部際聯席會議的成員單位多達33家。由于政出多門,統籌協調不夠,不僅使得管理效力分散,而且容易產生監管真空,制約了分享經濟的長遠健康發展。同時,多頭管理的體制也使得分享經濟統計調查數據的來源和發布處于多元化、無序化狀態。目前,已有國家信息中心分享經濟研究中心和中國互聯網協會分享經濟工作委員會(聯合)、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騰訊研究院等多家機構各自在發布中國分享經濟年度發展報告,涉及的分享經濟市場規模等關鍵數據相互之間的差異十分明顯(如表1所示),這極不利于對分享經濟進行科學研究與決策。
1.3 現有統計方法和數據搜集渠道難以適應需要
從分享經濟活動的參與者來看,一方面,由于參與分享經濟的個人數量龐大、高度分散、流動性強且單個規模小,將其納入生產統計具有相當難度。另一方面,很多參與者既是消費者又是生產者,消費與生產的邊界不清晰,加大了統計調查的難度。比如,在國民經濟核算框架中,生產者購買的產品和服務一般作為中間消耗或資本形成,消費者購買的產品和服務一般記為最終消費;而在分
享經濟條件下,個人購買產品和服務尤其是購買家用汽車等耐用消費品,既是為了滿足自用,同時也會大量用于生產經營,如何根據不同用途來進行統計,現實操作難度很大。從分享經濟平臺企業來看,近年來無論是規模還是數量,都在快速變化之中,并且隨著新常態下改革的縱深推進,分享經濟行業整合、企業兼并將進一步加劇,這必然會大大增加統計調查工作的難度。與此同時,傳統的數據收集和抽樣辦法也不能完全適應新業態的發展,甚至有的分享行為很難在技術上進行科學統計。比如,有些提供免費或低價產品、服務,或看似無償卻能借此獲取廣告收益的分享行為,雖然都屬于分享經濟的范疇,但在技術上完成統計,還有相當的難度??偟膩砜?,如何站在行業層面,對個人生產活動的產出和價值進行統計調查、核算、監測,從而準確反映分享經濟發展的規模、速度、結構、貢獻等方面的情況,是當前分享經濟發展急需研究解決的重大難題。
1.4 統計數據難以實現共享
數據是分享經濟的核心資源,如何實現分享經濟平臺企業、政府相關部門、個人之間的數據共享,是影響分享經濟發展的一大關鍵問題。但是數據共享面臨三大困難:一是在大數據時代,數據是企業的無形資產,也是核心資源,這就使得對數據的爭奪、占有、處置,成為企業競爭和生存的手段,平臺企業不僅不會主動共享自己的數據,甚至還會千方百計地予以保護。二是有些平臺企業刻意逃避監管。比如,2017年6月,町町單車瀕臨倒閉,南京2000多名町町單車用戶向市場監管和公安部門投訴押金無法退還,相關部門卻難以處理,因為平臺數據在企業,但公司負責人“跑路”,對于有多少用戶、收了多少押金等關鍵性的問題,管理部門一無所知。三是政府部門數據公開的范圍和深度十分有限,平臺企業缺乏公共數據資源的支持。企業維護平臺數據需要了解交易雙方的不良記錄和個人財務基礎信息并進行身份證查驗等,但這些關鍵性數據掌握在相關政府部門和公共機構手中,平臺很難從政府部門獲得方便快捷的調閱接口,給企業發展帶來現實瓶頸。
1.5 統計監測指標體系難統一
分享經濟快速發展,使其內涵與外延都在不斷發生變化。當前,分享經濟已經滲透到多個領域,而且新興行業正在不斷涌現,熱點領域也在不斷更新、切換,行業細分也將越來越深化。分享經濟這種快節奏的變化模式和跨產業、跨行業的特性,顯然與傳統的行業分類體系和統計監測指標體系不相適應。雖然分享經濟所有的平臺企業都擁有各自的海量交易數據,但是如果缺乏~套統一固定的統計監測指標體系,由于行業差異性大,形勢發展變化快,分享經濟的統計口徑是很難做到一致和固定的。如果是這樣,那么即使能夠順利實現數據共享,我們也仍然無法進行科學有效的統計監測。 2 加強分享經濟統計監測的對策建議
2.1 完善頂層設計
分享經濟具有十分鮮明的跨界融合特點,迫切需要關聯各方加強統籌與協調,為分享經濟統計監測工作提供寬松的體制機制環境。一是要組織官方、學界、業界開展多層面理論研究,統一和深化認識,為分享經濟發展奠定堅實的理論基礎,也為加強分享經濟統計研究爭取主動。重點圍繞將分享經濟納入國民經濟統計核算體系,加強分享經濟統計方法、統計口徑、分類目錄等方面的研究。二是要盡快完善統計調查、研究分析、數據發布制度,建立政府、平臺企業、行業協會以及資源提供者和消費者共同參與的分享經濟多方協同治理機制。明確分享經濟牽頭管理部門和參與協作單位,成立高規格的領導小組,或者建立部際聯席會議制度,統一協調行動,加強市場統籌。領導小組或部際聯席會議制度建立后,應迅速組建專班,分頭展開理論研究、數據搜集整理發布、政策文件起草等工作,引領分享經濟加快發展。
2.2 科學設置統計監測指標體系
構建科學全面的統計監測指標體系,是統計客觀反映高質量發展的核心工作。要探索構建一套與現有統計調查制度方法相適應的統計監測指標體系,從而能夠相對定量地對分享經濟發展予以客觀描述,使分享經濟的發展情況得到準確反映,對經濟社會的貢獻得到客觀評價,為相關部門開展研究、制定政策、加強監管提供決策參考。在實踐中,還要根據我國及全球分享經濟發展的形勢、重點、特征、階段等變化,適時對指標體系進行合理調整。調整時除了堅持中國特色,盡可能保持指標體系相對穩定以外,還應學習借鑒國外特別是發達國家的經驗做法,加強對接,以便于在世界范圍內進行比較研究。
2.3 優化統計調查方法
有些傳統的統計調查方法已經不能適應分享經濟的發展需要,但是大規模地進行創新也不現實,必須立足現有統計調查方法,從多方面進行優化。一是在常規統計調查中增設新的調查內容。結合現行的企業調查和住戶調查制度,可以在企業統計報表和住戶調查問卷中增加相關統計指標,以反映各類主體參與分享經濟的程度以及通過分享經濟產生的就業、收入、消費支出等情況。要選擇分享經濟重點領域、重點行業、重點企業、重點地區開展專項調查、抽樣調查,實施動態跟蹤。二是充分利用普查手段。第四次全國經濟普查工作將于2019年1月正式開展,應結合前期開展綜合試點的經驗,在跟蹤落實過程中注意將分享經濟發展情況融入經濟普查工作,全面系統掌握分享經濟發展的相關情況。三是充分利用“三新”統計平臺。分享經濟是新經濟的重要方面,雖然分享經濟的多數內容并未納入國家統計局劃定的“三新”統計范圍,但有些與分享經濟直接相關的內容,如眾包、眾籌以及互聯網金融中的P2P借貸等,其數據可以直接利用,其他有些數據也可以進行一定的加工轉化來獲得。四是開展統計調查試點。選擇若干基礎條件較好的省份和城市,積極開展分享經濟專項統計調查試點,探索與分享經濟發展實際相適應的新的統計調查方法,待其成熟后再逐步推廣。
2.4 大力推進數據共享
可靠而穩定的數據來源是做好分享經濟統計監測工作的必備基礎,必須不斷創新,加強數據采集,努力實現多方位、多層次的數據共享。一是注意積極探索整合利用監管部門行政記錄、行業協會掌握信息、平臺企業擁有數據的思路與方法,在加強傳統調查以及行政記錄等數據采集的基礎上,重點完善分享經濟網絡交易平臺統計。二是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特別是大數據、云計算等手段,擴展數據來源渠道,做好實時統計監測,實現分享經濟統計數據從采集到處理、傳輸、存儲以及發布的全流程現代化。三是統計部門應依托平臺企業掌握的詳細交易記錄以及其強大的數據加工與分析能力,加強與平臺企業之間的合作,聯合開展統計調查與監測。四是打破信息孤島,大力推動政府部門數據共享、公共數據資源開放,加大政府部門對分享經濟產品和服務的購買力度,建立政府和企業互動的信息共享合作機制。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4769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