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帶一路”倡議下溫商境外經貿合作區的發展研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在“一帶一路”倡議背景下,主動走出去高水平建設境外經貿合作區,是溫州有實力的民營企業實現投資和資產重新配置的一個新機遇。本文在分析溫商境外經貿合作區發展機遇與挑戰的基礎上,厘清了溫商境外經貿合作區的在投資區位,投資主體特性和園區主導產業的三個特點,分析了溫商境外經貿合作區在金融支持、園區招商、園區發展、園區產業優勢四個方面的發展困境,并針對性地提出了高水平建設溫商境外經貿合作區的對策建議。
中國境外經貿合作區(OETCZ)是指在我國境內注冊的擁有獨立法人資格的中資企業在我國境外國家出資建設的核心產業明確、基礎設施完備、且擁有比較明顯的集聚效應功能以及輻射效應功能的產業園區,簡稱合作區或者園區。我國從2006年開始批準建設“國家級境外合作區”,經過10年的發展,境外經貿合作區建設進展順利,境外經貿合作區已經成為“一帶一路”倡議實踐的重要承接點與合作平臺。在“一帶一路”倡議背景下,主動走出去高水平建設境外經貿合作區,是溫州有實力的民營企業實現投資和資產重新配置的一個新機遇。溫州企業建設的國家級境外經貿合作區總面積居國內首位,其完成建設的境外經貿合作區總面積大干lOkm2。目前,溫商投資經營的境外合作區發展也面臨巨大的挑戰,一方面是由于境外經貿合作區在運營過程中需要經歷較長的建設階段;另一方面是項目自身具投資高、收益慢的缺點。因此,詳細探究溫州企業投資的境外經貿合作區在建設過程中面臨的各種風險和挑戰,將有利于政府主管部門更好地規劃、布局和建設境外經貿合作區,積極引導溫州企業“抱團出?!薄⒓菏礁邔哟巍白叱鋈ァ?,推進溫商國際價值鏈的新布局,從而更好地服務于國家“一帶一路”倡議。
1 溫商境外經貿合作區的主要特點
溫州民營經濟起步很早,工業上已經形成了產業集聚和完整的產業鏈,對地方經濟發展貢獻很大。2006年溫州名企康奈集團牽頭在俄羅斯的烏蘇里斯克申請建設“康吉境外經貿合作區”,使其變為中國第一批“走出去”的8個境外園區之一。經過十多年的發展,溫商在建設和運營境外經貿合作區的過程中表現具一定代表性,逐步展現出產業園區對產業的聚集、輻射功能,使國內企業借助境外園區真正實現了“走出去”,增強了國際價值共享的領頭功能。具體來看,溫商境外經貿合作區在區位分布、投資主體特性、主導產業上呈現鮮明特點。
?。╨)從投資區位來看,溫商境外經貿合作區主要位于“一帶一路”沿線欠發達國家或地區。如東南亞的越南龍江工業園區、中亞的烏茲別克斯坦鵬盛工業園區、非洲的加納溫州產業園和東歐的俄羅斯烏蘇里斯克康吉經貿合作區等,以上的國家或地區通常擁有較多廉價的剩余勞動力和種類豐富的自然資源,和中國始終保持較好的地緣、經貿聯系,與此同時,該國家或地區的人們認識到中國改革開放對人民生活和國家發展的重要程度紛紛想要通過境外經貿合作區的方式在資源上實現與我國的整合,使各方共同發展。
?。?)從投資主體特性來看,民營資本和東道國政府扶持相結合是溫商境外經貿合作區的明顯特征。溫商境外經貿合作園區的投資企業一般是具有一定能力的著名溫州企業,例如康奈集團,還有由一些本地企業共同成立的投資公司,如越南前江投資有限管理公司,這些民營企業的經濟實力和管理能力與大型國有企業還是存在一定差距,只能通過與東道國當地政府建立的良好關系,爭取東道國當地政府扶持來興建境外經貿合作園區,基于投資主體與東道國當地政府之間的資源互補與合作,采用互利雙贏的合作模式。
(3)從園區主導產業來看,溫商境外經貿合作區呈現多樣化特點,主要利用東道國要素稟賦,對該地具有比較優勢的產業進行投資。主要分為:第一類以本地豐富且廉價的勞動力為支撐的傳統加工制造行業,如越南龍江工業園區;第二類以本地富饒的自然資源為支撐的資源開采與應用相關行業,如烏茲別克斯坦鵬盛農業園;第三類則是現代的服務行業,如塞爾維亞的貝爾麥克商貿物流園。
2 溫商境外經貿合作區發展中面臨的問題
2.1 缺少金融支持,園區可持續性融資困難
可持續性融資困難是溫商境外經貿合作區發展中的面臨的首要問題。第一,溫商境外經貿合作區建設資金主要由企業自籌,對開發者而言,只有園區建設完成、進駐企業并形成穩定現金流后才具備境外融資條件,這就使得園區在建設期資金投入上面臨巨大壓力;第二,我國政策性、開發性金融機構主要將資金投向國有資本在海外的大型項目,對民營企業的投資項目關注度有限,而溫州企業在境外的公司不能利用國內母公司授信額度,無法實行“內保外貸”,投資企業也很難從商業銀行獲得資金支持;第三,東道國銀行系統不健全,銀行資金實力不足,融資成本相當高,溫商幾乎不可能從東道國銀行獲得貸款支持;第四,在對境外經貿合作園區的金融扶持上,國家的政策又是不連貫的、不可預期的,金融支持有效供給不足。
調研中發現越南龍江工業園在建設初期園區享有企業投資1000萬政府補貼300萬的巨大政策優惠現已取消,2017年國家對境外經貿合作區的補貼也一直沒有發放。
2.2 國內外企業聯動不足,園區招商困難
目前,溫商境外經貿合作區招商和推介主要還是依靠實施企
業自行參加展會、組織活動,擴大影響力,由于缺乏官方統一的平臺支持,實施企業自身公信力不足,導致國內企業對境外經貿合作區的信息了解不足,對境外經貿合作區的名字和價值的認識存在一定偏差,造成投資企業招商困難,入園企業偏少。雖然,近幾年溫州行政主管部門及其中介機構積極為溫州企業牽線搭橋,對溫商境外經貿合作區的介紹明顯增多,但是由于沒有形成長效機制,推介招商效果也不太理想。
此外,政府主管部門沒有有效引導國內外企業建立聯動機制,使有需求的國內企業因信息缺乏難以找到合適的境外合作區,影響海外發展進程。溫州的幾個境外經貿合作區與東道國的溫州商會、溫州本地行業協會未能形成有效互動,海外資源整合能力難以提升,海外溫商資源不能得到很好地挖掘和利用,對大多數的溫商境外經貿合作區的統計調查顯示,入駐的所有企業中具有溫州資本背景的企業所占的比例不高,影響溫商國際價值鏈的布局。如越南龍江工業園區的40多家企業中僅有3家是溫州企業。 2.3 東道國營商政策多變,園區發展存在不穩定因素
溫商境外經貿合作園區所在的國家或地區通常不具備穩定的政治環境和政策條件,造成產業園區的發展營商環境較差,使產業園區的投資風險升高。以越南龍江境外經貿合作區為例,越南仍處在工業化與對外開放的初級階段,政治、安全格局多變,貿易與投資制度頻繁調整,土地征收、基礎設施等相關領域政策保障缺失,建設前對開發企業予以一定程度的福利政策的應允也在政治局勢的動蕩下變得難以實現。
此外,溫商境外經貿合作區多以民營企業身份入駐投資,而這些民營企業的地位明顯低于東道國當地政府,造成了交流和溝通上的眾多難題,阻礙了產業園區的進一步運營,例如俄羅斯烏蘇里斯克康吉經貿合作區發展過程中隨著基礎設施和盈利水平的不斷優化,致使部分東道國政府萌生沒收土地的想法,大大阻礙了園區的正常運營,嚴重影響了園區穩定發展。
2.4 運營模式偏向傳統,園區產業優勢不突出
溫商境外經貿合作區的建設水平大部分都還在傳統產業園區的基礎設施中,這些產業園區通常以單一的方式進行運營,它們的收益主要來自房地產的售賣及場地的出租等。大部門的產業園區具有產業結構單一、作用簡單、管理不嚴謹、投資成本過高等劣勢,這些產業園區往往不能具備完善的基礎服務和配套設施,對入駐企業及產業園區的進一步運營都造成了不小的阻礙。如越南龍江工業園區由于缺乏對外中介服務機構,配套設置不完善進而導致了各類審批障礙、征地落實和推進困難、入園企業規模較小、知識產權意識不足、缺乏產品競爭力等一系列問題。
此外,境外園區輸出的過剩產能,雖與溫州產業梯度轉移和價值選擇的基本規律相符,但集中在輕工制造等“低門檻、易模仿”的生產加工行業,產業優勢不突出,未來可能面臨來自其他國家企業的激烈競爭及東道國后發掘起的潛在威脅,增加了園區深化發展的難度。
2.5 缺乏專業的國際化人才,影響園區正常經營
溫州境外經貿合作區的投資企業欠缺國際化園區的管理經驗,缺乏專業的國際化管理和技術人才儲備。此外,溫商投資的境外經貿合作區主要集中于一些發展相對落后的中亞、東南亞及非洲等國家或地區,園區的建設和運營過程中基本上吸引不了引優秀的人才。多數的產業園區將開發及后續管理工作交給了企業自帶的溫州本土人才,當具體涉及到境外經貿合作區的產業結構設計問題、土地使用問題、本地勞動法律問題、銀行貸款問題等,沒有高端的國際化人才與當地政府部門就上述問題進行及時交流和溝通,從而對入駐企業乃至園區造成極大的危害。
3 高水平建設溫商境外經貿合作區的對策建議
3.1 創新金融體制機制,解決融資難題
第一,充分發揮溫州市金融綜合改革試驗區的先導作用,積極探索高水平建設境外經貿合作區相適應的金融體制機制創新。政府主動協商當地金融機構,準許企業利用園區資產進行抵押,推進“外保內貸”試點工作,避免企業海外資產的閑置,實現溫州境外商貿合作區的順利建設。第二,積極爭取亞洲投資銀行及國家、浙江絲路基金等組織通過直接入股產業園區或對產業園區基礎設施建設投資等多種方式支持建設溫商境外經貿合作區;嘗試境外經貿合作區的風險基金的建設,同時爭取商業保險公司能夠向境外經貿合作區專設保險,避免當地政局不穩定為產業園區造成損害。第三,政府主管部門進一步完善高水平建設溫商境外經貿合作區的政策供給,建立政策支持體系,統籌安排資金,對審核確認的各級境外經貿合作區按照分類標準,采用以獎代補形式,直接獎勵實施企業,確保獎勵計劃的穩定性和可預期性。
3.2 國內外企業聯動,鼓勵溫州企業走出去
政府層面搭建集政策指導、行政管理、招商信息、人才需求、風險防范、國別介紹、推介宣傳等于一體的合作區綜合服務平臺,整合、鏈接現有地方及中介機構合作區服務平臺資源,為溫商境外經貿合作區招商和宣傳提供全面服務,促進國內外企業聯動,鼓勵溫州的企業積極以國際戰略目標探索產業鏈及投資價值鏈的規劃和部署,以適應開放的經貿環境。嘗試通過境外經貿合作區積極“走出去”。例如在溫州當地主要進行品牌建設和產品創新的工作,在境外經貿合作區進行產品的生產和銷售工作,最終實現資源的整合及品牌國際競爭力的提升;此外,可以將溫州跨境電商“海外倉”布局與境外經貿合作區建設工作結合到一起,優化溫州產品國際物流格局,加速溫州產品出口,提升溫州產品的國際市場占有率。
3.3 加強政府間交流,形成長效協商機制
境外經貿合作區的運營不同于普通的經貿投資,境外經貿合作區的典型特征是投資成本高、收益慢,并且是一定程度上的政府行為。因此,境外經貿合作區必須得到當地政府在土地使用、市場管理、跨境投資等方面予以一定的支持政策支持。首先地方政府部門必須把握機會,利用“一帶一路”倡議的實施,對兩國政府通過戰略合作實現的稅務、金融、科學技術及各項標準等進行有效的使用,形成各國政府在戰略方面的調和機制;其次,當地政府部門要主動出面與東道國地方政府進行有效溝通,保持緊密的聯絡,確保之前協商好的各種福利政策和協議可以落實到位,謹防其多變;再次,在企業和東道國政府簽訂投資的過程中,當地行政主管部門需要引導企業了解一系列產業園區可用的福利政策,如稅務、技術標準等,與此同時還要增添“穩定條款”,防止新頒法律簽約后投資方造成不良影響。
3.4 發揮溫州區域產業優勢,完善規劃布局
地方政府主管部門要加強境外經貿合作區的規劃布局,有意識地引導溫州企業不要將同一種類的產業園區在一個國家或地區重復建設,一方面應該做到和當地產業優勢互補,共同發展,既滿足東道主國的需求又發揮其產業的特長;另一方面做好國內與國外產業之間的承接工作,保障穩定的產業結構,既要實現對外產業轉
移又要完成產業的結構轉型。第一,政府部門引導名牌企業或者產業園區運營實力強勁的企業積極吸引各銀行、金融及基金組織對境外經貿合作區實施投資,建設以產業有特點、產業鏈完備、基礎設施完善為主導的產業園區;第二,政府還應適當對境外經貿合作區進行指導轉型,緊抓產業園區的核心產業、鼓勵創新,同時推進本地產業完成升級,共同發展;第三,境外經貿合作區的入駐企業還應該有效利用東道國的自然資源、市場環境、技術等方面的有利條件,以生產制造、資源開發、農業產業、國際物流和技術創新為主要建設方向。
3.5 產教融合,打造國際化的高端人才隊伍
鼓勵溫州各類型各層次的高校與溫商境外經貿合作區建立合作關系,積極培養企業所需高級人才。高校與企業之間可以通過多種合作形式進行專門的境外合作經營與管理的人才培養,如合作辦學、訂單培養、學生頂崗實踐等。通過校企合作、產教融合,可以將溫州本土的青年人才在國際經營環境中得以鍛煉和培養,為企業儲備大量具有國際化視野的高端人才。此外,政府要支持溫商境外經貿合作區的高層次人才引進工作,完善《關于高水平建設人才生態最優市的40條意見》,讓溫商境外經貿合作區的高端人才也享受到溫州本地人才優惠政策,增加境外園區的人才吸引力。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4775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