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一帶一路”倡議下綠色會計的發展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在會計方面,為響應號召構建綠色“一帶一路”,讓綠色會計得到更多相關人士的青睞,將對綠色會計這一新興學科進行概述,并依托近年來“一帶一路”倡議的開展,全方位地分析其發展中遇到的阻力以及謀求更好發展的措施。
關鍵詞:綠色會計;一帶一路;契機;阻力;措施
文章編號:1004-7026(2019)08-0139-02 中國圖書分類號:F275 文獻標志碼:A
1 綠色會計的概要及發展現狀
1.1 綠色會計的概述
綠色會計是一門以管理學、環境學、經濟學、會計學等相關學科為理論基礎發展起來的交叉學科,20世紀70年代,國內有關人士開始對其進行探析,由于以前人們的環保意識比較匱乏,該學科的發展也十分緩慢。
綠色會計強調“綠色”這一因素,主要通過貨幣計量的形式,在計量傳統會計活動內容的基礎上,還要合理計量會計主體在環境活動方面的費用支出以及所創造的效益,通過分析信息,實行恰當的管理活動,平衡好保護環境與促進經濟發展之間的關系,力圖實現經濟的綠色協調和可持續發展[1]。
1.2 綠色會計的特點
1.2.1 綜合性、長期性和不確定性
與傳統的會計核算相比,綠色會計的核算內容更加寬泛,將一些環境方面的活動也納入核算范圍,同時要對相關的非財務指標和措施執行狀況進行披露,但在環境保護方面產生的效益和效果通常在短期內難以預見,因此綠色會計的核算具有綜合性、長期性、不確定性的特點。
1.2.2 系統性和整體性
綠色會計強調會計主體對環境的責任,以實現整體社會效益的最大化為目標,不僅僅追求眼前股東利益的最大化,而是使整個系統實現資源的配置,著眼于會計主體的長期協調和可持續發展,具有系統性和整體性[2]。
1.2.3 綠色會計對理論知識要求更高
在傳統的4大會計假設基礎上,綠色會計還需要有更加完備的理論體系,需要增設可持續發展假設和環境價值假設等,并且由于綠色會計是一門交叉學科,在分析和解決問題時也需要有更加豐富的理論知識和方法。
1.3 綠色會計發展狀況
綠色會計最早起步于一些發達國家,由于發達國家率先經歷了生產力發達、自然資源過度開發的社會發展階段,也就較早的認識到了保護環境的重要性。從20世紀70年代起,國外會計學科在環境問題方面的理論就開始不斷更新,至今已形成了較為完備的生態系統和核算體系,為綠色會計打下了牢固的理論根基,如今美國、日本等一些國家已在企業中逐漸實行了綠色會計體系。而我國在早些時候還沒有意識到“綠色危機”的嚴重性,曾一度瘋狂追求經濟效益而不惜破壞生態[3]。近年來,國家越來越關注生態文明建設,不斷完善相關的法律法規,許多相關學者相繼投入到對綠色經濟的研究中,并在綠色審計、綠色管理會計、綠色財務會計等領域取得了一定成果。
2 “一帶一路”倡議給綠色會計的發展帶來契機
2.1 綠色“一帶一路”倡議需要綠色會計的參與
我國在提出“一帶一路”倡議的基礎上,進一步深化了對該倡議的理解,提出要加強綠色“一帶一路”的建設,強調保護和改善沿線國家的可持續發展能力,將綠色發展的理念作為指導。其中還特意提及要構建綠色金融體系,提升資金融通的綠色化水平,而綠色會計對于構建綠色金融體系的促進作用是不可忽視的[4]。例如在“一帶一路”建設過程中,碳排放權配額分配是各國博弈的一個焦點,而通過借助綠色會計的確認、計量和核算,可以明確各相關企業的環境責任,幫助我國通過溝通與沿線國家協商出更加合理的政策,還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節能減排技術的發展,這對于協同沿線各國解決好生態環境問題,實現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2.2 “一帶一路”倡議“走出去”需要依賴綠色會計
近些年來,我國許多企業在“走出去”的過程中出現了一些問題,例如有些企業只追求經濟利益,不惜打法律的擦邊球以搶占市場,很多時候忽視了要承擔社會責任和環境責任,給許多國家留下了負面印象。為了更好地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交流合作,我國企業需要借用綠色會計的力量,納入環境資產、環境成本、環境收益、環境負債等要素,完善會計體系,承擔起企業對社會和環境的責任。這樣能改善企業外在的運營環境,企業對生態績效的評價結果也會進一步幫助企業做出正確的決策,可以避免許多國家對我國企業在外破壞環境收取的高額罰款,降低財務風險。同時,綠色會計得到關注是會計發展的普遍趨勢,實行這樣的會計體系有利于我國企業融入到國際發展潮流之中[5]。
3 “一帶一路”倡議下綠色會計發展的阻力
3.1 在沿線國家貫徹落實情況不樂觀
由于“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多數是發展中國家,經濟發展水平有限,因此這些國家可能會更加關注如何使當前的經濟效益實現最大化,從而忽視了破壞環境可能帶來的一系列問題。在這種形勢下,綠色發展的理念可能顯得有些突兀,這樣的宏觀環境也對綠色會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它能夠結合各國具體情況,更好地平衡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之間的關系,既要照顧到經濟的發展,以增強沿線國家對綠色經濟的認同感,又要注重發展方式,避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6]。
3.2 綠色會計基礎性準則缺乏規范
綠色會計要面對的各種環境信息和數據是復雜多樣的,但是還沒有形成統一的標準。綠色會計確認、計量標準的不固定性將使得相關會計信息缺乏可比性和可靠性,對綠色會計的廣泛應用產生巨大阻力。此外,利用哪些定量方法和具體指標來進行環境績效評價,如何考量綠色會計體系中環境問題產生的財務影響等問題的影響,都說明綠色會計體系本身還需要進一步規范和完善,制定科學合理、全面標準的方法和體系,是綠色會計想要在“一帶一路”倡議下取得更好發展不可或缺的條件。 3.3 財務人員的綜合能力不高
綠色會計的興起也對相關財務人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綠色會計是一門交叉學科,需要財務人員的知識結構更加多元化,除了熟練掌握基本財務知識并具備一定實務能力外,還要具備一些資源學、生態學和環境學知識,這對于準確地確認計量生態方面的環境要素是十分必要的。
此外,在信息時代下,各種財務軟件應用廣泛,綠色會計的發展也將為財務軟件引入新的元素,兼備以上條件并掌握一定信息技術的綜合人才是推動綠色會計迅猛發展的強大動力,而這樣的高端人才正是目前十分稀缺的。
4 解決“一帶一路”倡議下綠色會計發展問題的措施
4.1 提升沿線國家綠色發展觀念,增強綠色會計推廣力度
綠色“一帶一路”建設需要以良好的社會環境為基礎,我國應從多方面為沿線國家提供綠色援助,例如為沿線國家提供設計合理上層建筑的建議,幫助其提高公眾的環保意識;深化專業人才交流互動,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繼續加大對綠色示范項目的支持力度等。此外,應大力宣傳綠色會計并成立專業化指導小組,幫助在外企業更好落實綠色會計體系,專業的指導可以減少企業摸索中各種不必要的資源耗費,從而通過高質量的運行成果取得沿線國家的認可。
4.2 制定科學標準,加強綠色會計體系的構建
首先,相關機構應持續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及準則,為綠色會計的確認和計量提供準確可靠的標準,并對企業環境污染信息的披露作出硬性要求,提升社會公眾對企業是否承擔環境責任的監督意識。
其次,要借鑒國外綠色會計先進理論和發展經驗,完善綠色會計理論體系,并結合實踐,構建企業外部和內部綠色會計系統,對外提供環境方面可靠的財務信息,對內合理評價并控制承擔環境責任的成本和效益。
4.3 重視人力資源開發,培養符合綠色會計需求的人才
近些年我國綠色會計發展緩慢,也有可能是對教育與人才培養方面的忽視與滯后造成的。在重視生態文明建設的新時代,應該讓更多的人才接觸到綠色會計理論。一方面,可以著手將綠色會計相關理論知識安排進我國各高校的課堂中,開展綠色會計相關課程。另一方面,應該加強對就職人員的后續教育,讓當前的財務人員更新知識體系,培育出更多綠色會計人才,助力綠色“一帶一路”倡議的貫徹落實。
5 結束語
“一帶一路”倡議為解決人類問題貢獻了智慧,提供了方案,為了讓“一帶一路”倡議更好致力于構建可持續發展的人類命運共同體,綠色發展理念應當得到大力提倡,各國應堅持綠色、低碳的生產生活方式,強化環境保護合作。將這一理念帶到會計領域,綠色會計的發展也就成為了時代的趨勢。因此,應把握好時代的機遇,迎合“一帶一路”倡議,聚焦綠色會計的發展,與沿線國家攜手共建清潔美麗的地球家園。
參考文獻:
[1]朱維.“一帶一路”戰略與綠色會計[J].中國管理信息化,2018(7):47-48.
[2]周國梅.周軍.綠色“一帶一路”建設與落實可持續發展議程如何協同增效[J].中國生態文明,2018(4):56-58.
[3]蔣昕媛.淺析“一帶一路”下的綠色會計體系構建[J].當代經濟,2018(14):128-129.
[4]熊明哲.我國綠色會計的現狀分析及建議[J].中國集體經濟,2018(27):86-87.
[5]于洪鑒.孔晨.陳艷.論“一帶一路”視域下的中國會計變革[J].廣東財經大學學報,2016(3):93-101.
[6]王莊媛.我國綠色會計的發展與實踐[J].經貿實踐,2018,(12):147-148.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9197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