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如何提升高危作業管理現場的執行效果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高危作業管理是辨識作業危害,對經過風險評價,為企業不能忍受的風險作業實施特別的、嚴格的許可證管理過程。它是直接涉及員工生命的大事,在石油煉化行業,由于高危作業管理不善所引發的事故屢見不鮮。文章結合塔里木油田內審情況,通過梳理高危作業管理現狀,查找問題原因,制定針對性的控制措施,從而提升高危作業管理現場的執行效果。
關鍵詞:高危作業;風險識別;控制措施;JSA;監督;考核
1 引言
高危作業是指從事高空、高壓、易燃、易爆、劇毒、放射性、高速運輸工具等對周圍環境有高度危險的作業。塔里木油田高危作業管理主要包括工業動火作業、吊裝作業、高處作業、管線打開作業、進入受限空間作業、挖掘作業和臨時用電作業共七類作業,除此以外,對一些沒有操作規程和作業程序或偏離安全標準、規程、程序要求所實施的非常規作業也按高危作業實施程序管理。
2 高危作業管理現狀及原因分析
2.1 高危作業管理流程
塔里木油田對高危作業采用票證的管理制度,通過標準化的程序管理和現場嚴格的監督過程,保證現場施工安全。這個過程是現場風險管控的一種工具,它的核心是危害辨識與風險管控,同時也是屬地責任落地的一種有效載體。
2.2 高危作業管理存在的問題
對塔里木油田公司某事業部2018年和2019年主要現場施工單位作業許可要素內審問題進行分類(圖1)。
上圖顯示主要存在10個方面的問題,其中“作業過程風險識別不全面”、“作業票內容與現場實際不符”、“作業票填寫不規范”和“作業許可標準理解存在偏差”屬于突出問題。
對塔里木油田某作業區全年高危作業次數進行統計分類可以看出,全年高危作業約六千余次,其中動火作業1665次、管線打開作業1075次。從統計學上來說,頻繁的高風險作業,如果加上監管執行力弱化,必然會導致事故的發生。
2.3 原因分析
2.3.1 思想不統一,認識不足,意識不高
沒有把作業許可制度當作是風險管理的重要工具,而認為是一種繁瑣的程序。具體表現為作業票、JSA填寫不規范,步驟粗放,上鎖掛簽隨意性強。
2.3.2 監護人員和作業人員風險識別能力不足
站隊培訓和承包商入場教育重過程,輕效果,未根據作業工種的需求開展針對性的培訓。具體表現為作業風險識別不全面;作業許可標準理解存在偏差。
2.3.3 作業現場的監管不到位,屬地監督職責缺失
有些高危作業許可和JSA票據填的很好,但在作業現場風險管控措施沒有嚴格落實。具體表現為低標準現場作業。
2.3.4 制度不健全,考核不落實
管理部門只是用作業標準來替代管理制度,考核走形式,致使現場高危作業管理重復性問題屢禁不止。具體表現為未對已完成的高危作業進行回顧或提升,對違反安全禁令或規章制度的施工單位講情面,處罰不痛不癢,有“老好人”思想。
3 提升措施與方向
3.1 利用先進技術手段,降低作業風險等級
科技在不斷進步,一些好的經驗做法、安全設備,只要能夠降低現場作業風險的都值得去嘗試,保證安全就是最大的節約。
3.2 合理減少高危作業頻次,逐步向標準化管理轉變
高危作業管理程序目前已經非常完善,但是現場還是存在很多的問題,雖然有多方面的原因,但我認為如何讓員工在心理上接受,從思想上認可顯得尤為重要。通過標準化站隊建設,對于比較頻繁的高危作業(風險等級不高的),如:單井測試作業、新井產能建設、設備物資吊裝、進入閥井等,都可以制作成標準的風險確認卡,節約票證辦理時間,提高現場施工效率。
3.3 提前對現場風險預識別,將風險識別和控制措施簡單化
在本單位范圍內對不同施工步驟進行高危作業危害識別,并根據風險制定各種控制措施,形成統一的風險識別卡。在做某項施工作業時,對于識別的風險可以根據卡片模板的提示進行勾選,從而彌補作業人員風險識別能力不足和思維的局限性。
3.4 加大責任考核力度,夯實基礎管理
直線責任不落實就是考核不落實的結果。以風險識別和隱患排查雙機制為契機,根據各崗位的特點,梳理考核細則,各單位領導進行推動,必定會大大提高高危作業管理現場執行力。
4 總結
高危作業許可程序是現場風險管控的一種工具,它的核心是危害辨識與風險管控,同時也是屬地責任落地的一種有效載體。事實上,作業許可票證本身并不能保證安全,只有通過領導的示范和引領,加上嚴格的許可證過程管理,科學的危害辨識,合理有效的風險控制,培養員工風險管理的意識,提高員工安全綜合素養,高危作業才會是安全的。
作者簡介:
畢晶晶(1986- ),男,漢族,本科,工程師,主要從事油氣田安全管理工作。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5112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