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工藝管道蒸汽伴熱系統設計分析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化工管道在實際運輸中,蒸汽伴熱系統是保障運輸穩定的重要因素。但是,在實際生產中,工作部門對蒸汽班伴熱系統設計不重視,在設計上并不完善,未統一,且現有計算方式已不能適應時代發展需求。文章提出以計算機技術為支持,采用數值模擬技術,計算伴熱效果及傳熱效率,旨在為優化化工工藝管道系統,為操作人員更好操作奠定基礎。
關鍵詞:化工;工藝;管道;蒸汽伴熱;系統
1 蒸汽伴熱設計原則及內容分析
1.1 設計原則
蒸汽伴熱管設計需確保介質傳輸穩定,確保系統穩定運行。此外,應考慮傳輸經濟性。①蒸汽伴熱管熱源介質以飽和介質為支持,確保飽和度滿足要求。伴熱溫度需高于價值溫度,一些的介質結焦點及凝固點不同,需有針對性的選擇蒸汽溫度;②采用臥式/立式分配站支持,控制接管數量小于6根,蒸汽伴熱管控制1m左右,優化管道設計,確保經濟實用;③若介質具有強腐蝕性或酸性,需設計外部伴熱管,無腐蝕危害物料,可設計內部伴熱管。
1.2 設計內容
1.2.1 蒸汽分配站設計
分配站有自導式、非自導式兩種。設計中,一樓設置分配站,分配站上方引入蒸汽,在管廊架空敷設冷凝水管和蒸汽管。設置疏水閥,低點設置排液管及切斷閥,在的出口水平管上部,設計供氣管閥門。為確保系統穩定,各分配站配置備用扣,配置閥門,以法蘭蓋封閉。
1.2.2 冷凝液站
設計中,由冷凝液頂引出伴熱凝液分支管,在主管出口位置設置切斷閥,冷凝液返回位置設置疏水閥,一根蒸汽伴熱管對應一個閥門。若對冷凝液回收,切斷閥設置在疏水閥后方。冷凝液需按照要求排放,若冷凝液無需回收,可在裝置方便位置設置排污口,集中排放,注意減少排污對居民生活造成影響。
1.2.3 蒸汽伴熱管設計
選擇合適伴熱管尺寸及數量,一般選DN15或DN20尺寸,分析工藝管道公稱直徑,確定伴熱管數量。若其公稱直徑為100mm,設置一根伴熱管,直徑在150mm-450mm設置兩根伴熱管,直徑500mm,設置三根伴熱管。
利用S=N1+2N2+3N3計算分配站、冷凝液站等伴管總根數(S),式中N1為公稱直徑10、12、15(mm)伴管根數,N2為公稱直徑20mm伴管數量,N3為25mm直徑數量。查表1確定直徑。
蒸汽伴熱管中,伴管可能出現U形彎,U形彎影響伴管阻力,易產生氣阻、液阻,因此,規定在蒸汽壓力0.3-0.6MPa范圍中,U形彎允許上升高度為4m,在0.6-1.0MPa范圍中,U形彎允許上升高度為5m。
蒸汽壓力及直徑影響伴熱有效距離,設計中,將伴熱起點設計都在分配站附近,控制伴熱供氣管<15m,終點設置在收集站附近,控制伴熱供氣總長30m左右。
1.2.4 保溫
保溫可選擇硬質管殼或軟質氈材。采用硬質管殼建設保溫層,伴熱管道外壁及保溫層有較大保溫空間,可減少熱損。軟性保溫層和伴熱管構成保溫空間較小,可通過在中間加裝鐵絲網,提高熱空間。
2 蒸汽伴熱設計存在的問題及解決措施
問題:①蒸汽伴熱設計不完善,未按照標準文件建設,現場施工受限;②伴熱效果及傳熱效率誤差大,以經驗公式計算,熱量損失大,徒增成本;③設計未考慮系統工程穩定性,設計理念不合理。
對策:①行業強化設計人員專業素質,設計按照規范執行落實,建立健全監督機制;②倡導精細化設計,以流動數值傳熱,對傳熱及工藝模擬,計算蒸汽用量,減少熱損;③以集成設計支持,實現整體設計,以3D建模對伴熱系統仿真模擬,進行碰撞檢查,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通過蒸汽伴熱管設計,可落實蒸汽伴熱,減少化工工藝管道運輸中的能源消耗,實現化工節能生產運輸。就蒸汽伴熱管設計而言,需考慮不同因素對伴熱管的影響,實現最優設計。
3 結束語
綜上所述,文章從蒸汽伴熱管道的設計原則及設計內容詳細分析,介紹蒸汽伴熱系統構造之后,指出實際設計工作落實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對應的解決措施,旨在為促進的化工產業可持續發展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周心才.管道的蒸汽伴熱設計[J].中國石油和化工標準與質量,2017,37(12):171-172.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5143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