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教育夢想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北大中文系資深教授錢理群老師曾經說過:“我非常重視上好第一堂課。我教了幾十年書,大學和中學我都教過。不知道教了多少屆學生,差不多每一屆學生都要經歷這樣一個由陌生、緊張的距離感到心靈溝通的過程。而我始終保持著對教育的新鮮感,每教一屆學生,甚至每上一堂課,對我來說,都是一個新的開始,都面臨著新的挑戰,我自己非常珍惜這樣的新鮮感,我將這種感覺稱之為‘黎明的感覺’。”
一直以來,我有一個教育夢想,那就是努力追求教書的新鮮感。雖然從教二十余載,但總感覺自己還是不會教書,始終沒有找到教書的真諦。說實話,我對自己的教學很不滿意,雖然我一直在努力嘗試改變,努力嘗試去學習和借鑒同行們的優秀做法,但是我仍舊十分困惑和苦惱——我沒有令我自己滿意的教學風格。
其實,我也多次有過錢教授上第一堂課的緊張和惶恐,也曾為如何上好第一堂課而精心準備和反復修改,但是我沒有從學生期待的眼神中看到我所期盼的那種“心靈溝通”的感覺,我看到的是一部分求知欲極強的孩子,但是他們渴望學習的積極態度似乎與我無關,他們的內驅力太過強大,以至于使我產生一種錯覺,但后來才發覺這其實與我并無多大關聯。當然,我也不能完全否認,的確有一些學生是喜歡我的,接受我的,但我總感覺自己還是做得不夠好,我與學生之間仍然存在著一條淺淺的溝,我渴望達到那種與學生心靈溝通的境界,這也許是我畢生的追求,也是令我從未產生職業倦怠感的原因吧。
二十多年來,我一直在苦苦追尋,在黑暗中摸索前行,我知道與我同行的伙伴比比皆是,但如何在追求分數和提高學生學科素養之間找到一個平衡點,仍舊是一道難解的題。
尋找教育的“黎明的感覺”,錢教授說這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這也是我們每一位教師的夢想。因為任何一份工作,一旦成為職業,就會產生職業性的倦怠感,就有可能變成“機器”,所謂“教書匠”就是這樣一種“教書機器”。坦白講,我非常熱愛教師這一職業,我非??謶肿约阂矔恢挥X成為一件“教書機器”,因為這涉及一個人的精神狀態,或者說“精神長相”。在“黎明的感覺”的背后,是一顆赤子之心,是一種“永遠年輕”的精神狀態,也是一種積極的人生態度。
我慶幸自己還沒有產生職業倦怠,相反,正是因為不斷尋找這種“黎明的感覺”,讓我永遠不敢自滿,對教育和教學永遠心存敬畏之心,對自己不斷提出更高要求,讓自己始終保持一顆謙遜的心。
西安中學生物特級教師李壽仙,雖然我與她從未謀面,但是她嚴謹的治學態度、高超的教學水平、廣博的知識結構、令學生敬佩和愛戴的師德風范,眾人皆知,影響深遠。她集智慧與美貌于一身,用現在時髦的詞來說,就是學生心目中的“女神”。我為西中曾經擁有這樣一位女神而感到驕傲和自豪。她永遠是我們這些后輩們仰望和學習的楷模。我想,李老師也一定是找到了這種“黎明的感覺”。
尋找“黎明的感覺”,首先應該從“如何上好第一堂課”開始。第一堂課是高一新學期的第一節課,是老師與學生第一次在課堂正式見面的神圣時刻。當然,第一堂課也可以是新學年、新學期的第一節課。如何激發學生學習本學科的興趣?如何學好本學科?學好本學科有什么實際意義?這三個問題需要我們巧妙設計。記得有一次我帶著學生在西中藝術中心大禮堂聽了一次化學老師呂鐸的報告。說實在的,我們之間屬于跨學科,隔行如隔山,我原本以為我一定是聽不大懂的。但是出乎我的意料,一開始我就被深深吸引了,當然,我的學生們同樣如此。呂老師一開始簡短地客套了幾句之后,就開始了他的演講。他非常鄭重地提出了上好第一堂課的重要性。他先給大家播放了幾個有趣的視頻——關于國外化學老師在課堂上做的一些化學演示實驗,畫面非常精彩和震撼,那些神奇的實驗現象以及呂老師充滿風趣幽默的解說,一下子把我們帶入了神秘的化學世界。接下來,呂老師又列舉了若干生活中一些神奇的化學現象以及魔術中所涉及的化學實驗原理。一個小時的報告顯得如此之短暫,大家聽得如癡如醉,意猶未盡,我自己也在心中暗自感慨:如果我中學的化學老師能夠在第一節課上給我們展示這些現象,我一定會毫不猶豫地選擇報考化學專業!
尋找“黎明感覺”,除了上好第一堂課,還要想方設法地與每一位學生交流,要盡可能地了解學生對本學科的想法和困惑,甚至還可以與學生談論古今,與他們聊生活、聊興趣愛好,尋找共同的話題,與他們拉近距離,跟他們交朋友。總之,取得學生對你的信任和理解,讓學生了解你、接受你、喜歡你、欣賞你、崇拜你。做到這一點真的很難,并且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與學生之間的距離不知不覺在拉大。這就需要我們多花時間,多花心思與學生多接觸。記得每次練考完,我總要刻意地找一些學生去聊天,我幾乎會花掉整整一個晚自習的時間與十幾個學生分別談話?,F在回想起來,這樣的做法有諸多的不妥,效果也就可想而知了。與學生的交流不應該太過功利,也不能太過刻意,這樣有痕跡的做法,只能讓學生倍感壓力和緊張。我應該在一些看似不經意的時間或場合與孩子們溝通交流,盡量做得不留痕跡,正所謂“潤物細無聲”嘛。這里有一個典型的個案:高一五班高某某同學,每次生物考試成績都是班里墊底的,二三十分的成績簡直“觸目驚心、令人發指”!一年來我找他談話不下十次,結果還是沒有絲毫改變,他每次態度誠懇,但就是堅決不改,還號稱自己是文科生,學不了生物等等,甚至到了最后,干脆上課睡覺,作業不交,成績一直保持班級最差“記錄”,至今無人打破。文理分科之后,他主動到辦公室找我,說:“老師,我分到了文科重點班了,非常感謝您一年來的關心和幫助,我也給您道個歉,生物一直考得那么爛,不是您教得不好,實在是我沒有那個細胞。我以后要努力學習,爭取學考生物拿A?!敝?,我們還聊了許多別的話題,我能感受到高某某同學對我的信任和不舍。那一刻,我們的談話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要輕松,我突然意識到之前的做法太過簡單和一廂情愿了。如果我們之前的談話能像今天這樣,效果恐怕會更好。
尋找“黎明的感覺”,這就是我的教育之夢,我一直在追夢的路上,黎明就在路的遠方,我不會停止追夢的腳步。
作者單位:陜西省西安中學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5177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