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礦山開發的地質災害及環境保護土地復墾研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礦山開發所造成的地質災害問題一直是社會關注和熱議的重點話題之一。當前很多礦區因為不正當或者無節制的開采導致了一些難以挽回的生態環境問題,嚴重影響了礦區人民的生存與發展。但是礦山的生態環境修復也是一個有難度的工作。文章主要從礦山開發所造成的地質災害入手來對環境保護和土地復墾的問題進行分析研究,希望能夠對礦山生態環境的治理與恢復有所建議。
  關鍵詞:礦山開發;地質災害;土地復墾;環境保護
  中圖分類號:TD167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2095-2945(2019)13-0087-02
  Abstract: The problem of geological disasters caused by mine development has always been one of the key topics of social concern and hot discussion. At present, many mining areas because of improper or uncontrolled mining has led to some irreparable ec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problems, seriously affecting the survival and development of the people in the mining area. However,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restoration of mines is also a difficult work. This paper mainly analyzes and studies the problems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land reclamation from the geological disasters caused by mine development, hoping to make some suggestions on the treatment and restoration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 of mines.
  Keywords: mine development; geological hazards; land reclamatio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礦產資源本來是大自然賦予地區人們的一份寶貴的財富,但是由于過度無序開采,現在很多礦區的生態環境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壞。很多礦區人民不僅沒有因為生活在礦區而生活富裕起來,反而深受礦區環境污染的影響。對于礦區的治理其實主要是為了實現環境、經濟、社會三者的統一。本文主要從礦山開發的地質災害入手探討礦區環境保護和土地復墾問題。
  1 礦山開發的地質危害
   首先,地表景觀嚴重破壞。礦山開采一定會對地表景觀產生破壞。當前礦山開采主要有兩種方法。一種是露天開采,這種開采方式會直接對地表的一些土壤和植被產生影響,是比較直觀的破壞;另一種是井工開采,這種開采方式乍一看對地表的影響已經縮減到了最小,但是因為后續的開采會出現地表下陷的問題,更嚴重的直接產生地表裂縫,嚴重危害生態環境。
  其次,污染土地。對于其污染土地方面來說,主要是礦山在開采的過程中會污染地表水系和地下水系[1]。在進行礦山開采的時候多多少少都會產生一些礦井廢水,這些水的處理是一個比較大的問題,很多礦山都是直接將廢水排到附近的河流之中,這就直接導致了水污染問題。另外,隨著越來越多的礦山開采,地表會出現下陷的情況,地表裂縫也會越來越多,直接影響到礦山附近的地下水循環系統,造成嚴重的生態環境污染。
  再次,產生次生災害。一般來說,礦山開采所產生的次生危害主要有兩種,一種是緩慢型,一種是突發型。緩慢型的主要表現為礦區土地沙漠化、水土流失嚴重等等;突發型一般就是指一些突發性的災難問題,比如新聞中報道的礦難等等。
  最后,破壞生態環境系統。地表景觀嚴重破壞、土地污染、水污染、產生次生災害等等,這些都是對生態環境系統的破壞。簡單地說,就是在礦山的開采之中,地表的植被會越來越少,水土流失嚴重,逐漸形成沙漠化土地,甚至還會出現一些突發性的地質災難,這些地質危害最后足以讓礦區的生態系統面臨崩潰。生態環境崩潰對礦區人民的生存與發展而言是一個非常嚴重問題,不僅僅是生活的問題,甚至礦區最后都會變成無人居住區。
  2 礦山環境保護、治理的建議
   首先,要明確一個觀念:并不是所有的礦山都能夠得到一個很好的生態修復,也并不存在一個方法可以針對所有不同區域的礦山進行修復工作。因此,在對礦山生態環境進行修復之前最好對礦山的生態環境情況進行一個簡單的評估,主要對礦山的地質情況、水質情況、植被破壞情況進行評估,這樣有利于判斷礦山的損害情況對礦區的生態環境治理的難易程度有所了解,同時也能夠對礦區土地復墾可行性進行一個簡單的判斷,如果可行,那么可以進一步,但是還存在一些礦區由于環境污染情況過于嚴重而不具備直接在土地上進行復墾活動,這個時候就需要根據當地的一些土地要求來重新確立土地復墾方案,對礦區的土地進行重構,重建被破壞的植被等等。
  2.1 土地復墾方式
  土地復墾是恢復礦區土地和生態環境的一種有效措施。但是土地復墾并不是一個簡單說出的名詞,相反土地復墾工作是非常復雜繁重的。在進行最初的礦區損害情況調查之后符合土地復墾條件的可以進行土地復墾工作,但是礦區的原生態環境也各有不同,所以要根據礦區的不同情況來選擇不同的土地復墾方式。一般來說,土地復墾的方式主要是分為農耕復墾、園藝復墾、林業復墾、牧業復墾[2]。當礦區的地勢是相對平坦的平原的時候,就可以選擇比較適合的農耕復墾方式,選擇適宜種植的農作物進行土地復墾。當礦區的森林資源比較豐厚有限選擇林業復墾,也就是種植林木來復墾土地。當礦區的草場資源相對豐富的時候,就可以優先選擇牧業復墾的方式,草場資源是一個天然的牧業條件。當礦區是一個具有旅游資源的地域時,就可以優先選擇園藝復墾的方式,方便發展旅游業。但是,這些條件是需要做好調查工作之后才能夠指定的,所以在確定土地復墾之前一定要對礦區的環境進行一個廣泛而深入的調查,這樣才能夠因地適宜,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也能夠根據實際情況來進行復墾方案的調整,不用走一些不必要的彎路。   礦產資源開發活動是一種人為地質作用, 是改變礦山地質環境變化的最主要的地質營力[3]。但是在對礦產資源進行開發的時候因為各種各樣的問題產生了嚴重的生態環境問題,因為礦山開采而不斷質量下降的生態環境系統是比較難以修復的。土地復墾在因地制宜地選擇了復墾方式之后,還應該根據礦山環境的具體情況來進行恢復治理工程。存在一些礦區采取恢復措施之后但是沒有明顯進展的情況,所以要根據礦區地質環境的一些形成條件、具體成因、破壞程度以及環境的穩定程度來調整恢復措施。另外還有一點非常重要,那就是在進行礦區環境恢復之后一定要注意環境的管護問題。這個管護問題其實主要是針對最開始的一些植被修復問題的,在傷痕累累的土地上進行植被的種植之后,這些植被相對來說是比較脆弱的,需要精心的呵護與養護,但是絕大多數人都會忽略這個問題,很多礦區在進行環境恢復之后就放棄了對周圍環境的管護,這就直接造成環境修復的失敗,更嚴重的情況下,還會對環境造成二次傷害。因此要加緊管護措施,不僅僅是對植被的管護,還有農耕區、林區以及園藝區的管護問題。
  2.2 景觀再生
  景觀再生是對礦區生態環境比較直觀的修復方式[4]。對于景觀再生問題有兩個方面需要重點考慮,一是選擇景觀再生的方式;二是選擇景觀再生社會化的方式。首先,選擇景觀再生的方式。這一點主要從礦區的農業和旅游文化等方面進行考慮。文化旅游有一個大前提是環境恢復達到一定程度的情況,也就是礦山的開采必須要實現一個轉型,能夠與當地的一些活動聯系在一起形成一個旅游產業鏈的形式來進行發展。其次對于工業方面的要求也是比較高的,需要從礦區的開采、運輸、生產等多方面進行考慮,同時還要保證這其中的每一個環節都有做好嚴密的環境保護與污染治理工作[5]。其次,選擇景觀再生社會化方式。這主要是從礦區生活人民的角度來進行考慮的。具體要求就是在對礦區修復治理的時候不要進行過多的關注,而是在原有植被的基礎讓其自己修復,在這個過程中更多的其實是等待,生態環境的自我修復占據著相當大一部分。
  2.3 管理體制方面和法律保障方面的要求
  除了以上的一些修復措施之外,其實更重要的即是在監管方面。比如強化管理體制,加強法律保障等等。其實無論是哪一種恢復措施都是為了生態環境的修復,但是無論哪一種措施都需要法律和管理力量的支持,這是政策方面的問題。首先,管理體制方面。主要從頂層設計、目標以及機構作用三個方面入手。強化頂層設計也是強化國家對礦區生態環境的重視問題,這是進行綜合管理與治理的前提條件;明確目標是明確礦區生態環境修復的目標,有一個目標之后相對比較容易有所進步;強化機構作用是要求管理機構能夠有所作為,對礦區的恢復與治理貢獻出一份力量,同時也比較符合可持續發展的理念。其次,法律保障方面。國家應該制定出相關的法律法規,地方也應該根據自己的發展情況出臺相關的規定。無規矩不成方圓,但是規定也不應該是一紙文書,應該充分發揮其作用,將礦區的生態環境修復問題貫徹落實到實處,真正有所進展。就目前的情況來看,國家已經出臺了相關規定,各地方政府也已經重視并采取行動進行治理。
  綜上所述,土地復墾是一種恢復生態環境的有效措施,但是在進行土地復墾工程的時候存在一些問題需要注意,比如對礦區土地進行監測評估,選擇合適的復墾方式對癥下藥,還有根據具體的礦區情況開啟復墾工程等等。在對礦山生態環境進行修復和治理的時候也不能盲目,而是根據礦區的實際發展情況進行治理,比如土地復墾或者景觀再生都是礦山生態環境恢復的重要方式。礦山開采對礦區的地質環境產生的影響是比較大的,而且一旦生態及地質環境遭到破壞污染,所造成的后果也是需要后世付出比較多的時間、精力才能夠進行治理恢復的,所以對于礦區的生態及地質環境的保護是刻不容緩的。
  參考文獻:
  [1]楊豹,殷鑫銘.礦山地質災害類型及防治研究[J].中國科技信息,2018(01):51-52.
  [2]張成垠.礦山地質災害區的生態恢復治理研究[J].世界有色金屬,2018(14):182+185.
  [3]樊興朝,肖鑫.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土地復墾方案編制要點分析[J].世界有色金屬,2017(24):146+149.
  [4]郭啟明.礦區土地復墾與地質災害防治研究[J].農業開發與裝備,2018(05):133.
  [5]陳金輝,陳金亮,李芳.礦山生態修復方法與植物配置模式研究[J].種子科技,2016,34(12):69+73.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52664.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