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舉一反三思維能力的幾點思考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舉一反三是學生終生學習必備的一種思維品質,在教學中老師要關愛每一個學生,消除學生的畏懼心理;老師要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增強學生責任感;老師要善于因材施教,尊重學生個體差異;老師要注重比較,在比較中潛移默化舉一反三;老師要精心設計練習,在反復訓練中學會舉一反三。只有這樣,老師才能不斷培養學生舉一反三的思維能力。
關鍵詞:小學數學教學 培養 舉一反三 思維能力
舉一反三出自孔子的《論語·述而》:“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币馑际钦f:我舉出一個墻角,你們應該要能靈活的推想到另外三個墻角,如果不能的話,我也不會再教你們了。后來,大家就把孔子說的這段話變成了“舉一反三”這句成語,舉一反三實質是一種善于變通,能夠融會貫通、觸類旁通的思維能力,是學生終生學習必備的一種思維品質。因此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老師可以就如何培養學生舉一反三思維能力多做探究,不斷培養學生舉一反三的思維能力。
一、老師要關愛每一個學生,消除學生的畏懼心理。
愛是教育的基礎,是教育的本質,教育學生關鍵就在于愛,表揚也好,批評也罷,只是形式不同而已,愛的本質是沒有差別的??捎袝r候我們發現隨著年級的升高舉手的同學卻越來越少,這是因為我們平時教學過程中在關注課堂進度、或者關注教學秩序的時候,我們潛意識板起了我們的面孔,關注了少數優秀的學生,那些中等生幾乎沒有發言的機會,他們也就習慣了被遺忘,后進生害怕被老師批評,他們也不敢舉手,課堂秩序好多了,可是學生思維卻凍結了。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放下師道尊嚴的架子,相信學生、理解學生、尊重學生,關心、愛護每一位學生,樹立和學生平等的意識,這樣學生才會有一個良好的學習心境,認知活動和意志活動才會被調動起來。學生的思維有了碰撞,課堂中舉一才能舉透,反三才有了基礎。
二、老師要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增強學生責任感。
學生是課堂教學的主體,學習主要是學生自己的事情,作為教師只能是一個引導者和促進者。傳統教學模式中,我們習慣認為:教師講得越多、越細、越深、越透,學生學的就越快、越好,教師帶領學生探索,總比學生自己摸索要來的更快一些。事實這樣做容易造成學生思維的惰性。如傳統教師在教學三角形面積時,經常是教師自己演示,證明三角形等于和它等底等高的平行四邊形面積的一半,使學生獲得感性認識,并反復強調“等底等高”這個前提條件,推出三角形面積的計算公式,這種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學生是知識的被動接受者,大大減少了學生思維的機會,從而使學生的思維空間越來越狹窄。不要說“反三”了,“舉一”也舉不好。因為在課堂教學中,他們不需要思考,等到在解答問題時需要思考的時候,他們往往不知如何去思考。即學生對所要掌握的知識,沒有經過自己的思考、探究就似是而非地“知道了”,其實是一知半解,學生運用知識去理解和解答有關問題的能力就不強。要改變這一現狀,就要求教師讓學生根據自己的體驗,用自己的思維方式,自主地去探究,去發現有關的數學知識。做到學生能獨立思考的,教師不提示;學生能獨立操作的,教師不代替;學生能獨立解決的,教師不示范。這樣才能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和“舉一反三”的能力
三、老師要善于因材施教,尊重學生個體差異。
相信每個學生都能學好,教師要確確實實地相信每個學生,放手讓他們自己學習,要相信他們通過自己的的努力,都能學好。學生之間存在差異,但是教師要堅信這種差異是一種可以開發的資源,只要提供必要的學習指導和基本的學習條件,幾乎所有的人都能學好。對學生的要求不能千篇一律,基礎較好的學生可以在“舉一”的基礎上“反三”甚至“反四”,中等的學生可以“反一”,“反二”,基礎較差的同學可以把“一”舉好就行了,教師要營造和諧寬松的討論氛圍,讓學生在自由討論中做到“生幫生”,讓會的學生教不會的學生,教師只做評定、補充、更正,促進學生的共同進步。
四、老師要注重比較,在比較中默化舉一反三。
課堂教學過程中,我們要注重比較,一是本節課題目間的比較,通過比較使學生弄清楚同一知識,不同題型間的共同點和不同點,可以使學生明晰解題方法和解題的注意事項,做到對本節課知識的深刻理解。二是新舊知識間的比較,通過新舊知識的對比,勾通新舊知識間的聯系,可以幫助學生拓展已有的知識體系,完善知識結構,并使有關的教學內容系統連貫和相對完整。而學生對于相對完整的知識比較容易理解,也就容易掌握,從而做到新舊知識間的舉一反三。新舊知識比較有助于學生,溝通知識間的聯系形成知識網絡,長期訓練,學生學到一個知識就會想到和以前的某個知識有聯系或有相同的地方,從而促進學生舉一反三的能力。
五、老師要精心設計練習,在反復訓練中學會舉一反三。
新知識形成后,練習是數學課堂的重要環節。課堂練習設計得好,不僅鞏固新的知識,形成技能,又可增添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發展思維、舉一反三。(1)練習內容要有層次性。練習要面向全體學生,要循序漸進,有層次性。讓不同層次的同學都能體驗到成功的喜悅。 (2)練習形式要多樣化。針對學生喜新求趣的心理特點,練習題盡量避免單調乏味。如可設計填空、判斷、連線等多種形式來提高學生練習的興趣。 (3)練習手段要靈活。 根據學生好勝心強、不甘落后的年齡特點,多采用游戲、競賽等形式完成練習。通過游戲,有助于培養學生高度的注意力和敏銳的觀察力,而且充分調動了他們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總之,只要老師在平時的教學中注重對學生舉一反三能力的培養,就會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5327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