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新課改下農村中學語文教學瓶頸的突破及對策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本文分析了農村中學學生在語文學習方面存在的問題和教師在教學中遇到的困境及其原因,并闡述了農村中學教師在教學中提升和突破語文成績的有效途徑和對策。
關鍵詞:瓶頸;積累;內化;喚醒;有效提升;刻意練習
新一輪課程改革推進以來,由于教師教學理念、教學方式和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語文課堂教學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隨著新型課堂的構建,傳統的課堂充滿了生機,重新煥發出活力。當然,任何改革都不可避免會有一定的局限性,也必然會遇到一定阻力,甚至會遇到一時難以突破的瓶頸。可以說,新課改的不斷推進,給教育發展帶來契機的同時,也給廣大教師帶來了挑戰。
作為一名在農村中學從事二十多年初中語文教學的教師,本人和多數語文教師一樣,越來越感到語文教學成績的突破和提升似乎陷入了一個進退兩難的境地,“教者費力,學者吃力”,常常是雙方都付出很多,可成績卻不盡人意。以致不少教師對語文教學產生了不同程度的困惑:語文越來越難教,越來越不會教了,語文課究竟怎樣上?語文學科究竟怎樣才能提升成績?語文教學到底走向何方?這些問題也一直困擾在每一名教師心頭。
農村中學語文成績難以提升和突破,其根源顯然與學生成長環境以及小學基礎教育是分不開的。由于農村學生家長在認識和意識上的局限性,同時又缺少對孩子的正確引導和教育,以致不少農村學生語文基本功缺失,語文素養的薄弱。就以本人今年教的班級為例,班上49位同學,絕大多數學生沒有養成課外閱讀的習慣,因為讀的少,缺少語言積累,缺少思想,一寫作文就如坐針氈,無從下筆,只會復述小學背過的作文,而有的則語句不通、思維混亂。又由于小學階段對書寫重視不夠,剛進初中時,班上竟然有十幾位同學書寫異常薄弱,有的甚至根本看不出是什么字。也許很多農村語文教師,都曾面臨過我這樣的困境。
怎樣有效提升農村學生語文成績?怎樣突破語文教學瓶頸?一直是每一名農村中學語文教師思考的問題。在二十多年的語文教學工作中,本人認為,語文成績的提升,還得從語文學科素養和語文功底上下功夫。
首先,作為一名語文教師,要充分利用課堂,想盡一切辦法激發和喚醒學生的閱讀興趣。閱讀是語文的土壤,一名養成自主閱讀習慣的學生,他的語文成績絕對不會薄弱。本人也一直在關注那些語文成績優異的同學,無一例外,他們都在小學階段就養成了喜歡看課外書的習慣。通過閱讀,語言有了積累,讀得多,也就有了自己的思想,讀得多,也就有了表達的欲望。如果把語文比作一棵大樹,閱讀無疑是培育這棵大樹成長和枝繁葉茂的土壤??梢哉f,沒有閱讀積淀的語文就象無本之木,無源之水。假期里,本人參加部編教材培訓,不少語文專家也一直在強調,閱讀是語文的半壁江山。作為一名一線語文教師,可以每周抽一節課作為閱讀課,可帶學生到閱覽室,也可以讓學生自主推薦喜歡的文章并在班上朗讀,還可在班級學習園地上粘貼優秀的文章,潛移默化地進行熏陶。有閱讀,就要有積累,教師要不定期抽查學生的讀書筆記,檢查學生的閱讀情況。只要學生養成了自主閱讀的習慣,也就走在了語文的路上,學生語文成績的提升也就有了基礎。
其次,要真正領會新課改的理念和部編教材的思想,把握初中語文的核心素養,為學生打下堅實的語文基本功。優良的語文成績取決于學生是否具有堅實的語文基本功,語文學習最核心的基本功,除了以上所說的喜歡自主閱讀外。二是勤練。即養成勤于練筆的習慣。在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課文中的情景適時訓練學生的書面表達能力,并當堂進行點評,此外,教師可引導學生寫心得、靜思,或寫日記、周記等,并適當開展作文競賽,創建作文園,激發學生的寫作熱情。地只要持之以恒地訓練,學生的書面表達能力自然就會增強,有的學生養成了習慣,即使老師不布置,也會自覺地去寫,并從寫作中找到樂趣。三是養成工整書寫的習慣。良好的書寫習慣在語文學習中的作用是不可忽視的。一手工整的字,將會為你的語文成績增色不少。四是善于積累。語文學習其實是一個不斷積累的過程,字詞的積累,語言的積累,知識點和題型的積累,作文素材的積累,厚積才能薄發,只有打好語文基本功,語文成績的提升和突破才有可持續性。
再次,教師應構建初中語文知識體系,熟練掌握這些知識在六冊語文課本中的分布,并在教學中有機挖掘知識點和考點,并對重要知識點進行刻意練習。部編初中語文新教材采取“人文主題”和“語文要素”雙線組織單元結構的編寫形式。作為一名中學語文教師,應吃透大綱,領會新課改和部編教材的理念,在教學中兼顧“人文主題”和“語文要素”兩條線索,做到了二者的協調統一,強化語文學習的綜合性和實踐性。同時把握每一冊書以及每一單元甚至每一篇課文的具體學習要求和掌握程度,讓課堂教學有的放矢,讓學生的學習更具有針對性。對于重要的知識點和考點,應有針對性地進行刻意練習,只有多練,才能熟能生巧,有效提高學生的應試能力。
最后,學生語文成績的提高最終應從考試成績反映出來,面對當前嚴峻的考試形式,教師應引導學生針對每一塊知識進行系統的訓練,熟悉題型,不斷積累做題經驗,歸納做題思路,并整理自己的做題體會或做題反思,自我構建學科知識體系。教師應引導學生把所學知識內化為自己的東西,在考試中才會得心應手,游刃有余??梢哉f,沒有內化的知識,就談不上靈活運用,沒有積累的學習,就僅是走馬觀花、浮光掠影式的學習,學生又怎能適應當前千變萬化的考試呢。
總之,針對農村中學學生的現狀,每一名扎根于農村教育的語文教師都應靜下心,充分了解學生的基礎,不急不躁,不斷鼓勵學生培養課外閱讀的習慣,認真聽課、整理筆記的習慣,以及勤于練筆的習慣,同時打好書寫基本功,只要學生堅持做到多讀、多看、多說、多寫,教師就一定會找到語文教學瓶頸提升和突破的著力點,有效提高農村學生語文的綜合水平。
參考文獻:
[1]《名師榜樣》
[2]《高效課堂的構建》
[3]《有效教學》
[4]《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策略思考》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5357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