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在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數學核心素養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在數學課堂教學中,如何培養和提高小學生的核心素養,是我們認識和認識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教師具有一定的教學經驗和能力,形成了自己的適應和獨特的教學風格,課堂教學具有自然的藝術性。深入分析表明,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只有從核心素養的角度出發,才是教師對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到位。
關鍵詞: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核心素養
“學科的核心素養”是當下常常提及的一個詞,隨著《新課標》的提出,素質教育被放在了越來越重要的位置上,素質教育被越來越多的教育學家所認同,我們每個學校同樣一直在倡導對學生施行素質教育,實施素質教育是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的需要。素質教育體現了基礎教育的性質、目的和任務。它包括數學意識、行為、思維習慣、興趣、可能性和素質等。
數學是一個非常有序的知識結構,強大的邏輯學科,“是人們對客觀世界進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畫,逐步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論,并進行廣泛應用的過程”。數學知識的學習過程必須遵循數學的特征,只有通過不斷的分析、綜合、運算、判斷和推理。
在數學課堂教學中,如何培養和提高小學生的核心素養,是我們認識和認識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具體來說,意義有兩點:第一個是幫助學生運用陳述性知識向程序性知識,即讓學生掌握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思維方法與能力,學生可以傳遞知識和培養自主學習的能力:第二個是在這個過程中常見的師生之間的教學活動,讓學生充分感受到學習的樂趣,有效地鍛煉學生將銳意進取,認識到面臨的挑戰和質量。
綜上而言,培養學生數學核心素養的關鍵是“如何教”的問題。有以下四點看法:
一、引導學生主動發現問題
師生學習數學的過程是探究、創造并應用數學的過程,而核心素養注重的是學生的“自主發展、合作參與、創新實踐”。使學生不僅能夠體驗形成數學概念、發現數學規律、解決數學問題的過程,還能夠積累數學活動經驗、數學思維方法、嚴謹求實的實踐經驗,從根本上實現了課堂教學,質量得到有效改善。“不會提問題的學生不是一個好學生。”關于數學問題的猜想實際上是一種數學想象,是一種創新精神的體現。古人云:“學起于思,思起于疑,學貴有疑?!睂W生不僅能夠獨立思考,也有提出問題的能力。此外,教師不僅要及時鼓勵學生提出創新性的問題和觀點,而且要表揚學生善于發現問題、提問、引導學生深入思考和溝通。讓學生對數學結論不僅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要能夠從本質看問題,分析思考問題的時候,不迷戀事物的表面現象、外在特征,要能夠自覺地注意事物的本質、透過事物的表象看問題的實質,并且能夠善于區分主要的、次要的,表面的、本質的等。
二、激起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隨著《新課標》的修訂,數學的教育有了級大的轉變,從原來的講練式教學轉變為如今的啟發式教學。采用靈活的教學方法、新穎的教學手段,是我們教育工作者培養學生學習興趣基本的也是必要的條件。學生是教學的主體,教師是教學的主導,新課改的提出使學科更加的貼近生活,關注數學知識與生活之間的聯系,讓教學對學生各方面的能力要求都有所發展與提高,并關注學生經歷探索問題的全過程。心理研究表明,兒童的學習是以無意注意為主的,根據兒童的心理特點,小學生的認識則是從“動手操作”開始的,結合教材內容及其知識間的內在聯系,創設形象生動的學習情境。其實作為一名一線小學數學教師,從內心深入來說,我認為數學其實是一門十分有意思的學科,數學在小學階段的幾門學科中也是比較貼近日常生活的,應該注意讓數學走進生活,培養學生對數學的親切感。生活是知識的來源,生活里充滿著數學,在教學中讓學生親自動手操作實踐,借助擺一擺、比一比、量一量等活動,從其中學到新知識。只有讓生活實踐和數學知識緊密結合起來,才可以讓抽象的知識具體化、形象化。在日常的課堂教學中,我借助學生身邊的事物引出數學知識,使他們感到熟悉、親切、自然,能夠使學生體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數學知識就在身邊;同時創設情境,為學生設置懸念,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促使他們用積極的態度投入學習,用自己的方法去探索新知識,并體驗成功的愉悅,從而對數學產生親切感。在教學中,即使遇到學生上課不專心聽講、調皮等現象,或有出乎意料的事情發生,教師都應保持冷靜的頭腦,要善待學生,耐心教導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另外,課堂上采用多種多樣的形式,讓學生經歷知識的探究過程,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發興趣,使之全身心投入到活動之中。
三、關注學生主動學習的過程
受于陳舊的教學觀念和長期應試教育的影響,課堂教學仍然以課本為主,教學內容與學生生活實際、學校教育與社會生活均嚴重脫節。在課堂教學中,老師應該成為學生學習的輔助,而不是學生學習的主體,使學生有充分的從事數學活動的時間與空間。學生主體地位的改變使得學生更加的對學習感興趣,嘗試把動手實踐、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作為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在合作交流的、與人分享和獨立思考的氛圍中,讓學生經歷傾聽、質疑、發展、提高。教師在課堂中還需注意培養孩子以下習慣:多動,通過動手操作不僅可以使學生掌握基本知識技能,而且能夠懂得如何去獲取知識;多思,通過自學、操作、嘗試等學習活動,讓學生自己主動去獲取知識,獲得能力的提高;多說,通過培養口頭表達能力,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教學全過程,更加主動地去創造性學習。將動手操作與觀察、思維等緊密結合起來,促使學生認知水平和實踐能力不斷的提高。這樣,通過數學教學活動,學生有了不同的獲取信息的經歷,也有了不同的學習收獲,同時更有了不同的學習體驗,人人都對學好數學充滿了信心,對數學表現出了無窮的熱愛。
四、培養學生面對數學的意識。
學生在面對各種問題時,特別是非數學性的問題時,如何能夠以數學的角度去看待及思考問題,發現其中的存在的數學現象及道理,并用數學的知識和方法進行解決,學生的數學意識至關重要。而我們所說的數學意識,其實是指能夠主動地用數學思想方法來考慮問題或進行思維的習慣,也就是通常所說的“數學的頭腦”。作為教師必須了解學生的學習心理,而且還需要發現學生身上存在的種種不良品質,在教學具體的內容時應該準確預測到可能出現的各種問題,積極主動地采取手段進行引導、培養、糾正,形成穩定而堅固的思維定勢。加強數學思想方法的滲透,培養學生的推理能力,重視強化學生的推理意識,發展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開發并培養思維的獨立性,使學生主動地獲取知識,充分地運用所學知識來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問題,感悟數學的思想和方法,是我們數學教育的目的。
總而言之,教師不僅是學生學習路上的指導者,更是學生思想品格上的引路人,讓數學課堂真正成為培養學生數學素養和關鍵能力的課堂,只有學生思維品質的培養與整個教學過程有機地結合起來,才能培養出能夠獨立學習,獨立思考的學生。對這項工作的落實,我們應該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不斷探究、總結經驗、從小學做起、從現在做起、從我們的日常工作做起,才能更好的培養學生的數學素養。
參考文獻:
[1]陳國中.課堂教學應如何創設教學情境[J].小學數學教育,2005.
[2]黃麗輝.用心構建快樂的數學課堂氛圍[J].小學數學教育,2005.
[3]陳婷婷.以素養為本 促全面發展——淺談學生數學素養的培養[J];求知導刊;2015年24期.
[4]王善森.淺談學生數學素養的培養[J];才智;2010年30期.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5360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