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小學第二學段語文課前自主預習的有效性”探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課前預習課文是學生自主學習的表現,是小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提高的展現,從根本上來說課前自主學習的成效很大程度上決定著學生的課堂效率。它是學生自己學習、自己動腦、自己理解的過程。那么,有效的課前預習方法則是提高學習效率的重要途徑,它可以幫助學生把握新課的內容,了解重點,增強聽課的針對性和有效性。如何養成課前預習的習慣?怎樣預習才有效?針對第二學段學生的特性和語文課程標準要求,本文從以下幾個方法對小學中年級語文課前自主預習的有效性進行探究。
關鍵詞:第二學段;課前自主學習;預習習慣;預習方法
預習是學生自主學習課文,提升自學能力的重要方法,它在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由于預習是學生離開教師的情況下開展的自主性學習,它既是教師以學定教的重要鋪墊,又是學生自主理解課文的重要通道。對于小學中年級學生來說掌握了有效的課前自主學習方法是非常必要的,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環節給予學生指導,從而行成習慣。
一、整體感知,初學生字詞
“整體—部分—整體”是閱讀教學的基本原則。預習課文也應當如此,首先要著眼于整體,先對文章的大致內容有個整體了解,對課文中的字詞有初步的概念,才能有效快速的去學習生字詞。所以預習課文時,先教給學生閱讀的方法,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去閱讀,在讀的過程中明確“粗知文章大意”即可,不會讀的字詞可以略過,不必去深思熟慮,“輕松閱讀”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是關鍵。然后,學習生字詞。新課標中對第二學段的識字與寫字提出要求:養成主動識字的習慣。有初步的獨立識字能力。會運用音序查字法和部首查字法查字典、詞典。那識字該用什么方法,對于小學中年級學生來說現階段的預習和低年級學段的預習肯定不一樣,要讓他們獨立識字,養成識字習慣,就要有學法指導。
例如,《富饒的西沙群島》一文中,學生在初步整體感知后,讓他們學習生字,就要一步一步地教會學生學習生字。引導學生認識課后生字表的內容有:識字表、寫字表及詞語表,這三塊內容的學習側重點也各不相同,不是所謂的讀一讀就叫預習了,而是按口訣順序進行指導:一認字、二學寫、三圈詞。一認字就是把我要認的字從讀拼音、偏旁結構和組詞這三方面去學習,而組詞的勾畫是從課文中找出來的。主要是培養學生語感,從課文中勾畫也是強化學生的識字。例如,在識字中認識了“富”和“饒”,再從課文中勾畫“富饒”一詞,就記得牢,讀得流利,同時對自己不會讀的字也可以利用字典來解決。二學寫是給寫字表里的字標注拼音,主要是鞏固拼音和鞏固識字,接著組詞,一個是課文中的詞,另一個是自己課外積累的,同時對書寫筆畫有疑問的字可以圈起來。三圈詞是把課后詞語表中的詞語從課文中圈出來。本課就有27個詞語,用彩色筆從文中圈畫出來,這樣為學生在讀課文時,能更好的在語境中理解詞語的意思。
二、再讀課文,圈點勾劃疑
新課標對第二學段的閱讀提出以下要求: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積累課文中的優美詞語、精彩句段。在指導學生預習時再第二次讀課文時,要求:一標段、二讀文、三畫好詞句、四想課后題。根據口訣把自然段標出后,就可以大聲地朗讀課文兩遍,把文字變成了聲音,可以伴之以節奏、韻律、形象、情感,使人進入了一種美的藝術體驗。例如《大自然的聲音》課文插圖是帶有風的五線譜,圖中小朋友的面部表情非常的享受、歡愉,只有大聲地朗讀,才能體會到風聲、水聲、動物聲音的美妙,才有無盡地想象。大聲地朗讀也能加深對課文的印象,激發學生的熱情和激情,提升自信心。三畫好詞句,按照要求對文中的好詞佳句做不同的批注。例如,用“——”劃出好詞,用~~~劃出佳句(精彩句段、比喻句、擬人句等)?!洞笞匀坏穆曇簟芬徽n中描寫微風和狂風的句段就可以勾畫下來,甚至還能寫出自己的讀書體。四想課后題,思維是從問題開始的。課后習題它是編者經過精心設計和安排而形成的,是課文內容和脈絡的重要線索。預習時讓學生看課后習題,動腦思考,尋找答案,遇到疑問解決不了,打上“?”,這樣在上課的時候就能針對性地聽講或是提出疑問。
三、拓展閱讀,豐富語言積累
拓展閱讀作為第二學段的學生來說是非常有必要的,在預習時可做的拓展閱讀內容很多,例如了解作者、閱讀同一個作者的不同文章亦或是同題材但不同角度去寫的文章詩句等,這樣可以拓寬學生的閱讀范圍,擴大學生的視野,同時這個學段正是學生大量閱讀、大量積累的時段。例如三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猜測和推想主題,讓孩子們一邊讀一邊預測,順著故事去猜想,從單元主題出發就可以大量的鼓勵學生去閱讀。當學完《總也倒不了的老屋》后,就可以利用這樣的方法布置預習作業——拓展閱讀,可以去閱讀《洋蔥頭歷險記》《假話國歷險記》《小紅人和烏鴉》等本單元中其他作者的書。這樣不僅使學生的閱讀之旅充滿樂趣,還能汲取更多豐富多彩、充滿想象的故事。這既符合孩子的心理特點,也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使學生開拓思路,閃出火花,涌現創意,豐富他們的語言積累。
結論:小學第二學段的學生掌握了行之有效的課文預習方法,簡單明了的達成了學習目標,完成預習,這樣的預習方法在不斷地使用后就會形成預習的習慣。明確了一篇課文不僅要預習,還知道了該怎么去預習,更好地為課堂服務、養成了自主學習的行為習慣。
參考文獻:
[1]姚海燕.提高小學語文課前預習有效性策略探究[J].陜西教育(教學版), 2013(5):80-80.
[2]李海榮.淺談小學生閱讀興趣的培養 雜文月刊.教育世界2015年第02期
[3]鄭娜.小學語文拓展閱讀教育的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 2015(5):102-102.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5366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