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做教材的開發者、創造者——淺談如何使用新教材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新教材越來越顯示出它的優越性。然而,在農村,尤其是一部分年齡偏大,教學經驗較豐富的教師,卻發出“現在的書真不好教!”的感慨和無奈。筆者認為,在使用教材上,要堅持以學生為本,根據學生的需要和心理規律,適度地加工教材內容,做教材的開發者、創造者,讓教材內容更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更有利于培養學生體驗英語的運用價值。
  關鍵詞:教材;使用;學生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新教材越來越顯示出它的優越性,它在關注結果的同時,更加關注過程;它在關注知識的同時,更加關注情感;它在關注基本技能的同時,更加關注經歷與體驗。然而,在農村,尤其是一部分年齡偏大,教學經驗較豐富的教師,卻發出“現在的書真不好教!”的感慨和無奈。所以,筆者覺得很有必要“老調重談”,如何使用好新教材?
  眾所周知,教材是教學的載體,是重要的教學資源,它是知識、文化、教育、教學發展到一定時期的精華結晶。新教材更是如此,它帶著很強的趣味性、探索性、開放性、現實性和操作性走進我們的生活。對于這樣的一本教材,我們該如何使用呢?
  首先,思想觀念上要徹底“洗腦”,要樹立正確的教材觀,要明確教材的作用。教材是重要的課程資源,但不是唯一的資源。教材是“范本”和“依據”,可以進行開發和拓展。教材不只是知識的載體,通過教材要實現三維目標。因而在使用教材時,將教材神圣化、教條化,教學中不敢越雷池一步,這種態度是不可取的。抱著這種對待教材態度的,往往就是那些年齡偏大的教師。教材只是個例子,它提供的是最基本的教學內容。對待教材,應進行靈活恰當的處理,真正把教材與學生的生活實際、與學生的需求聯系起來,“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相反,那些無視教材的存在或者簡單地把教材學一下,就按照自己的喜好,隨便選擇教學內容也是不宜提倡的。這種態度的教師一般屬于思想比較超前,接受新事物較快的青年人。新教材是依據教育學、心理學和學生身心發展特點加以精選和編制的,它具有知識的完備性、示范典型性、教育人的功能,這種隨意冷落教材、脫離教材的做法其后果是不可想象的。
  其次,有了正確的教材觀,我們必須把這種理念付諸于行動。當我們打開新教材時,一方面教材中絢麗多彩的圖畫、生動有趣的故事、富于挑戰的操作活動等內容無處不在,它們給中職英語賦予了生命,融入了生活氣息,使學習變得有情趣且具有挑戰性。這些內容為我們教師的教學提供了豐富的課程資源,加以分析,依據學生的認識規律,認真鉆研,準確地把握教材中隱含的英語問題、思想品德教學等內容,充分發揮其應有的價值和作用。同時,我們要認真分析教材的意圖,立足課標,以學生發展為本,結合自己當地的實際情況去彌補“不足”,創造性使用教材,幫助學生形成新的富有特色的學習方式,使教材“為我所用”而“不唯教材”所束縛。
  有了上述兩種處理教材的方法,我們基本就能夠做到將新教材“為我所用”了,但要使我們的課堂更加“豐滿”,我們還需要對教材進行拓展。新教材具有“去粗取精”、“去繁求簡”的特點,給人簡練、精干的感覺。這就需要我們在使用教材的過程中,在立足教材的基礎上,適當地拓展,不能只局限教給學生教材中固定的知識。比如,新教材新知的呈現,一般都是以主題圖、情境圖、表格、對話、圖片等形式出現,直接從問題提出開始進入新知探究。目的在于加強學生問題意識的培養,提高學生觀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盡量擴大學生思維的探索空間。新課前通過沒有安排獨立的復習環節,但并不意味著新課前的復習準備環節不需要或不重要,有時,課前通過復習可以激活學生頭腦中已有的相關知識,幫助學生實現知識遷移,或分散新知的難點都起到一定的作用。我們要根據實際需要,靈活處理。又如,新教材多以情境方式呈現教學內容,沒有給出新知識教學的具體步驟、方法,只有學生自主活動的建議和過程中問題的提示,力求為教與學留下盡可能大的探究和交流空間。這些內容給我們提供了更多的創造空間和想象余地,我們應結合學生的社會生活、家庭生活和學校生活等實際生活環境,拓展教材空間。
  總之,教材只是個例子,但知識的學習是“萬變不離其蹤”,在使用教材上,要堅持以學生為本,根據學生的需要和心理規律,適度地加工教材內容,做教材的開發者、創造者,讓教材內容更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更有利于培養學生運用英語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充分體驗英語的運用價值。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53670.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