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淺析如何創新性使用高中歷史教材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為了有效解決教師使用教材中出現的問題,貫徹課改精神,培養學生歷史學科素養,創造性使用歷史教材是非常必要的。作為歷史教師,我認為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教師應該創造性的使用高中歷史教材,實現課程改革的目標,達到教學藝術的理想境界.本文是筆者根據自己的教學經驗,對歷史教學進行探索性總結,談談如何創造性使用高中歷史教材,做到教學創新,貫徹課改精神,達到新課標要求。
  關鍵詞:新課程;歷史教材;創新性
  一、新課程標準要求創新性使用高中歷史教材
  對于歷史教科書的運用,專家認為,教科書作為教學的能源,可以創編,因此現今是“一標多本”,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認知水平,有選擇的使用。但在創新性使用中有以下幾點須注意。
 ?。ㄒ唬┲匾暯滩奶峁┑乃夭暮屠?
  對于學生來說教材是他們獲取知識的最重要來源。從教材中尋找教學素材和案例對于教師來說是最為經濟也是最為有效的方法。如《宋明理學》一課,課程標準要求“列舉宋明理學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觀點”,可是,宋明理學代表人物太多了,應如何向學生介紹呢?我們應考慮在教學中依據教材所舉幾位代表人物的例子,然后選擇幾個點去展開。如程朱理學,陸王心學各自的主張。
 ?。ǘ┓治龊屯诰蚪滩膬热莸亩嘀貎r值
  傳統教學注重歷史知識的傳授,教材基本上使用敘述性的語言直接呈現知識,比較重視知識的遷移價值,而忽視認知價值和情意價值。新課程改革要求“改變課程過于注重知識傳授的傾向,強調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使獲得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的過程同時成為學會學習和形成正確的價值觀的過程”。如:《從計劃經濟及到市場》一課在講到經濟體制改革的必要性時,我通過多媒體課件播放電視劇《改革開中的鄧小平》中一個片段,將當時中國人的思想被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束縛的現狀表現的淋漓盡致,使學生客觀上認識到改革的必要性。
  (三)切合學生實際合理調整教材結構體系
  在歷史教學過程中,要注重歷史學科的核心素養的培養,教師就要根據學生不同的個性特點和不同的認知發展規律,合理調整教材體系,形成自己的教學思路,真正做到“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二、創新型課堂教學模式構建
  新課改提出要教學創新,高中歷史教學應跟上時代步伐,根據學科核心素養的要求,引導學生從記憶型學習轉向創造型學習,培養學生創造思維和能力。這就要求我們教師必須更新教學觀念,構建先進而科學的課堂教學模式。
  (一)改革教學內容的呈現模式,使教學內容呈現的方式多樣化和科學化
  所謂教學內容呈現方式的多樣化,即教學內容呈現不再單純依靠教師的言傳身教,而是大力提高科技含量,充分發揮信息技術的優勢,推進信息技術在課堂教學中的應用。這主要體現在歷史多媒體教學和電子課件的制作及一些微課的使用上。所謂科學化,就是不再單純地讓學生記憶并儲存歷史結論,而是結論與形成結論的過程并重。新教材在這方面給師生們留下了較大的思維空間。這就需要教師和學生通過教學過程,通過對歷史事實的分析、綜合、比較、歸納、概括等認知活動來得出歷史的結論,從而提高學生的歷史思維能力,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ǘ└淖儙熒臃绞?
  教師要改變以往“滿堂灌”、“填鴨式”的教學方式,就要以改革歷史課堂教學為突破口,營造一個實事求是、崇尚真理、追求真理的氛圍,來促進學生自主學習、獨立思考,為學生的充分發展創造一個寬松的環境,盡可能使教學過程成為師生教學相長、共同發展的互動過程,事實上利用一些歷史典故,講解一些跟課本有關卻又沒出現在教科書上的歷史知識,既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又可以起到創造性地利用了歷史教材。
 ?。ㄈ└淖儗W生的學習方式
  轉變學生學習方式就是要轉變傳統的他主性、被動性的學習狀態,增強學生學習的主體性和能動性。使學生掌握一定的學習方法,進而使學生變得天真活潑,開朗樂觀,形成積極向上的品質。
  三、結論
  新課表強調“以學生發展為本”的學生觀?!镀胀ǜ咧袣v史課程標準(實驗)))指出:“普通高中歷史課程的設計與實施有利于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倡導學生主動學習,在多樣化、開放式的學習環境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積極性與參與性,培養探究歷史問題的能力和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提高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并且提出“創設有利于引導學生主動學習的課程實施環境,提高學生自主學習、合作交流以及分析和解救問題的能力”的建議。
  新課標教材觀認為,教材是教師教、學生學的素材?!罢n程內容和意義在本質上不是對所有人都相同的,在特定的教育情境中,每一位老師對給定的內容都有其自身的理解,對給定內容的意義都有自身的解讀,這就會對給定的內容不斷進行變革和創新,以使給定的內容不斷轉化為‘自己的課程’”。因此教師教學應服務于學生,要“授之以漁”,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而不是“授之以魚”,不但要使學生學會,并且要想方設法讓學生會學,促進學生健康全面持久發展。所以在教學中就要研究教材,創新性地使用教材,最大限度地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做學生發展的服務者,促進者。
  參考文獻:
  [1]何光偉.基礎設計教學方法探討[J]阿壩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7,(03).
  [2]郝秀剛,葛明貴.知識的分類與高校創新型人才培養[J].安徽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7,(04).
  [3]許世平.課堂教學生命流失現象及其成因分析[J].安慶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04).
  [4]張華.論教學過程的動力[J].安陽工學院學報.2008,(06).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9/view-14865958.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